友善列印
傾聽海洋

構樹訴說的南島語族遷徙史

2024/03/14
邀訪來賓: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物館主任研究員 / 嚴尚文 魚拓藝術家 / 譚洋 詩人
單元介紹

傾聽海洋03/14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構樹訴說的南島語族遷徙史

 

構樹是臺灣最常見的植物之一,常為荒廢空地或林地中的優勢種,卻也是最為人視而不見的植物。

2008年3月,因緣際會下,現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鍾國芳副研究員團隊開始投入構樹的研究,由此串聯起一系列涵蓋植物系統分類學、生物地理學、生物人類學、考古人類學、語言學、人類遺傳學、民族學的研究篇章。1990年代起,科學家們便嘗試以共生物種的親緣地理研究為南島語族拓殖與往返島嶼間的複雜歷史理出頭緒。2015年11月,鍾國芳副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於國際期刊PNAS上發表,結合植物學、植物分類學、DNA親緣地理學、演化生物學、語言學、考古學、人類遺傳學、民族學等的跨領域研究,以構樹的親緣地理反映了南島語族遷徙的全貌,人類學家的難題,或許可由植物學家來解答。南島語族拓殖成功的關鍵為地景轉移,他們遷移時會攜帶整套的「農業包裹」(agriculture package),打包所有食、衣、文化所需的原料,如豬、雞、老鼠、麵包樹、芋頭、地瓜等。這些動植物並非原來就分布於該地,太平洋地區約有70種植物並非當地的原生種,且本身並不具有長距離涉水移動的能力,皆是藉由南島語族的遷徙而傳播過去的,南島先民的生存與文化傳承產生緊密的共生關係,所以研究這些物種的族群結構,或許便能夠推論影響他們的南島語族人當初是如何活動的。

由構樹在臺灣呈現的顯著遺傳結構我們已知這種植物不太可能靠自身的力量進行長距離的傳播,更別說要橫越廣大的水域,到達一個個的島嶼。
而根據文獻,太平洋構樹全賴南島語族栽種繁殖,在18世紀橫渡太平洋的航海日誌中,英國庫克船長 (Captain James Cook) 亦清楚記載,在遠大洋洲島民藉由樹根萌櫱扦插,以無性繁殖的方式栽植構樹。構樹在臺灣隨處可見,常在荒地中恣意生長,但大洋洲的熱帶環境卻讓構樹難以適應,需要人工照顧。研究團隊在太平洋地區進行田野調查時,也發現當地的構樹多是由島民特意栽種,並細心養護。

5千年前一個適合遠航的日子,風起帆揚,南島語族人整裝待發,船上滿載工具糧食、作物牲畜,要在下一個小島再打造一個家園。他們投入未知的海相,有了星星和海鳥,前方的航道便豁然開朗,漫長的旅程中,他們是否想過,自己走在人類擴張全球版圖的最後一段路。
 

5千年後的今天,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學者在同一片海洋及島嶼間奔走,與過往的時空擦肩,這段偉大的海上遷移再次啟航,本研究是第一個以民族植物學切入,以構樹的親緣地理反映了南島語族遷徙的全貌,藉由共生物種親緣地理學證據支持「出臺灣說」,同時也見證了臺灣在南島研究上的重要性。

 

來賓: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物館主任研究員- 鍾國芳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魚拓藝術

 

魚拓,是一種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和藝術,起初魚拓主要是垂釣者記錄釣上的大魚的實際尺寸,並留作紀念,後來發展成為一種藝術。 魚拓起源於中國宋代,是中國古代文人在漁獵後留下的紀念品。後傳入日本和韓國。 魚拓最初是採用墨汁拓印,只是黑白兩色,製作出來的魚拓也比較粗糙。

拓印藝術源於古代中國的碑拓技藝,嚴尚文將拓印素材轉變為魚,透過紙上的「隨類賦彩」,呈現出各類魚種的色彩特徵,人類的漁獲紀錄遂轉化成一種結合繪畫、美術、工藝及海洋科學的當代生活美學活動。臺灣知名魚拓藝術家嚴尚文,從事魚拓創作四十餘年,經常代表臺灣與國外同好學術交流。深耕本土魚拓教學推廣桃李滿天下,其作品亦曾應邀至巴黎羅浮宮參展。
回首其創作之路,從魚種蒐集、比較各種顏料、紙張拓印差異、技巧揣摩,完全憑靠自修摸索而來。一件成功作品背後,包含了科學、色彩、構圖、拓技及視覺美感。舉凡魚蝦貝類、葉片等自然素材,甚至於生活用品皆可作為拓印素材。

 

來賓:

魚拓藝術家- 嚴尚文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海的文學史〉陳少

 

《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南方家園

 

是海的皺紋吧

剛毅的線條和力道

篆刻太平洋

幾萬年才年輪這輩子的洋流

 

習慣人群的人不敢想念海

山的倒影襲來

海會在人群中輕易地指認

比海還深的孤獨

 

我遠遠盯著十年後的自己

比現在更習慣一個人,一個人靠近質數

不斷隱匿在大霧之中

我想山也是

 

蛾產卵

死亡遠大於存活

那些最有資格的昆蟲鳥獸

輪流隆起成山

輪流低窪為湖

我們被遠遠拋在原地

苦苦學步

 

從眼前游過的魚

鱗片反光

也許是上下輩子

所遇見

決定互換肺與鰓的對象

 

嚮往海的人啊

死後志願候補為山

日夜扔擲巨岩,抽長森林和稜線

睡足八小時,把肺腑海拔最高

 

每天凝視海的遼闊

每天讓海穿越身體

 

畢竟離開羊水的那刻

我們就得重新學習

閉氣與漂浮

打水與相愛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