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海洋01/11節目介紹:
一.《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老船長的捕魚故事
林新永,來自三代的討海人家庭,十四歲就跟著父親下海,他熟稔近海漁業,以基隆外海的北方三島海域的八斗子為主要漁場,也是多項漁具、漁法的發明和改良者,兩度獲選為全國模範漁民,他在海上的日子寫了許多台語詩歌,以書寫紀錄海事,是個浪漫風趣的海上詩人。近年有感於海洋生態失衡及漁業資源枯竭,開始熱衷推動友善漁法和海洋保育的工作。
*老船長與他的捕魚人生。
來賓:
基隆船長- 林新永
二.《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 烏金與台灣史
烏魚是台灣漁業歷史最久、經濟價值最高的魚種,早年就被漁民喻為「烏金」,可說是台灣最早的「黑金」。根據中研院《臺灣魚類資料庫》,「鯔科」的「鯔」俗稱烏魚、信魚,最大體長可達一公尺。「鯔」是什麼意思?「鯔」本指江河之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鯔,色緇黑,故名。」 緇是黑色的意思,因此鯔魚的本意就是烏魚,以魚背烏黑而得名。《噶瑪蘭廳志》(一八五二年):「烏魚,鯔魚也,本草作烏魚.產於溪池者曰溪烏、池烏, 產於海者曰海烏。臺地冬港俱有,冬至前到,味甘嫩;冬至後散子回頭,則瘦而味淡。這段話也解釋了為何烏魚又叫「信魚」,守信的魚。烏魚是迴游魚類,每年冬季隨北方的大陸沿岸流(親潮)從台灣海峽南下避冬,並在南台灣海域產卵。台灣文獻記載,烏魚一般在冬至前十日至台南,稱「正頭烏」,肥而味美,魚卵和魚鰾飽滿;產卵後自恆春北返,稱「回頭烏」,瘦而味劣。
早在十七世紀荷蘭人統治台灣之前,就有閩粵沿海漁民前來台灣本島和澎湖捕捉烏魚,最早只在冬天季節性停留,後來又兼農作,才逐漸定居下來。所以有人說,台灣漢人移民最早是被烏魚吸引來的。台灣的烏魚產業,從荷蘭時代開始對漁民徵什一稅(十分之一)。後來明鄭、大清時代也都跟進,清代文獻即記載:「官徵稅,給烏魚旗,始許採捕。」烏魚最珍貴的部位是母魚的卵巢,稱之「烏魚子」(台語音oo-hî-tsí)。日本時代台南文人連橫在他的著作《台灣通史》中說:「烏魚之卵,結為一胎,略分為二,長及尺,重十餘兩,漬鹽曝乾,以石壓之至堅,可久藏。食時濡酒,文火烤之,皮起細脆,不可過焦,切為薄片,味極甘香,為台南之珍饈。」
除了台灣人,最懂烏魚子美味的可說是日本人了。台灣的烏魚子,在日本有一個非常文雅的名字,日文稱之「カラスミ」(karasumi),這是日文漢字「唐墨」的訓讀音(「唐」訓讀kara,「 墨」訓讀sumi)。日本人為何稱烏魚子為「唐墨」?因為烏魚子的形狀很像從中國傳來日本的墨。此外,日本人也稱烏魚子為「鱲子」、「御鱲子」。
早於荷蘭時代,烏魚魚肉會醃鹽為鹹魚,和烏魚子一起銷往中國,可能也從中國轉銷至日本。除了烏魚子,公烏魚的精囊「烏魚鰾」(鰾台語音piō),也是台灣料理高貴的食材,但不像烏魚子以鹽漬、曬乾(或乾燥)再煎烤的作法,而是直接生煮。
烏魚還有另一個名稱「烏仔魚」,一般指在半鹹水養殖、體型較小的烏魚。台語俚諺:「冬節烏,較肥豬脚箍。」冬至的台語叫「冬節」,冬至的烏魚比豬腳還要肥美。看來到冬至前,都是吃烏魚的好時節。早期,捕烏船隊都集結於台灣中南部海域捕魚,如今,漁場北移,漁船不得不到北方海域捕烏;除了對岸競爭外,台灣漁業還面臨漁業資源枯竭、經濟海域重疊等困境,亟需重新思考捕撈方式,建立永續利用的觀念。
來賓:
安平丸滿水產負責人- 莊嘉榮
三.《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魚與黑道》(節錄)鈴木智彥著;羅晨音譯
《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游擊文化
第二章 東京
隔天起,我便以「輕子」身分開始工作。
輕子是中盤商各別僱用的配送人員。之前,有些只注重形式的人不滿這個稱呼涉及歧視,於是以公文為主改稱為「配送人」。因為過去,重子是重罪犯、輕子是輕罪犯的意思。在市場現場,輕子之稱依舊到處通用,它的語感比較精準。
相對地,專門處理各種搬運工作的專業人員稱為「小揚」,這個具有傳統的稱呼現在也成為公司名號。築地大盤商體系中,有三家小揚公司,各方面都頗具規模。他們能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將大貨車上滿載的貨物卸下,一旁看著,會覺得神乎其技。
工時為早上三點到八點,五個小時,時薪一千五百円,每月給付五千円交通費。因為在大眾運輸沒有運作的時段上班,若非住在附近、或者沒有機車,會很辛苦吧。魚市場的休市日原則上是星期天,星期三也有休假,基本上可說是週休二日。這裡如果不缺勤的話,一個月能賺十六萬円左右。
在魚市場不論年紀,只要是店裡的新進員工都叫「年輕人」,四十七歲被稱年輕,雖然感覺有點害羞,但因為周遭上了年紀的人很多,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
魚市場是四周被牆圍住的異世界,試著形容的話,應該是「東京都、築地村」這樣的存在。建築物整體呈弧形,是這裡曾經有貨運車站的痕跡。除了領有通行證的車輛,門口連計程車也不能進來。因為意外頻傳,所以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屢見不鮮。老鼠很多而且大隻,比起老鼠,在市場內目中無人飛翔的海鷗,其鳥屎更不衛生。廁所的髒亂程度也值得記上一筆,能讓人感受到昭和氛圍。「從來沒看過那幫中盤商在那間廁所洗手啊。」築地的壽司店家笑著說。
築地村的獨特,不僅是晝夜顛倒而已。
只在魚市場這裡適用的、村子的規矩比比皆是。如果要舉個好懂的例子,那就是貨物全面優先,行人必須等待車輛通過。市場內的道路若有事故發生,警察會進行調查,為此也有相關的保險存在,但「不論在哪裡轉彎都靠右行駛」卻不會被責怪。
······
停留在昭和時代的價值觀······開始打工後確實感受到,魚市場是承接被社會放逐之人的容器。儘管因為長期不景氣的緣故削弱了很多,但在魚市場,比起顧客,賣方的地位更高。並非蒙受買的恩惠,而是經營賣的事業。如果能勤勉地勞動身體、認真做好分內事,就算有再多缺點都能被包容、不被嫌棄地工作。
以前,如果沒有竊盜習慣又能認真工作,據說大規模盤商也會僱用居無定所的流浪漢。從最底層開始,經歷宿舍生活向上流動,最終可以獨立的例子所在多有。就社會性而言雖然有問題,但被容許的範圍很大。
現代社會中,要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社會人」被認識,門檻已經變得太高,顛沛流離時能隱遁安身的新天地,也從全國消失了。無法達到平均值而從一般社會掉落的人們,在築地魚市場被撿起來。說它是一種安全網般的存在也不為過,證據就是:在魚市場雖然需要肉體勞動,但像前述的高齡者表現卻相當出色,如果能勤奮地工作、甚至不遜於年輕人,年齡就不是一道障礙。各種閒聊之間,即使有讓人覺得「不是可以領生活保護金嗎?」的案例,他們也異口同聲表示身體還行的時候想要工作。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傾聽海洋播出後線上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