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阿政先講臺灣

林檎佮蘋果

2025/10/11
單元介紹

為什麼會有林檎這個名字?我們都知道,日常生活中台語的口頭語有許多來源,我們也常常混著說,譬如;蘋果(phông-kólìn-gòo)我們一直以為lìn-gòo是日語,其實它是正漢語,是因為日本人借用,林檎是日本的漢字,讀音lìn-gòolìn-gòo是日本時代,生病才能吃到的珍貴食物。當時日本人帶了漢字林檎到臺灣,臺灣就直接仿日語語音,再搭上台語特有的聲調,就稱其為lìn-gòo,事實上林檎是中國傳至日本的外來語,當初李時珍其著作本草綱目上記載;林檎,性滋補。也就是說當時的李時珍已經將其當成食藥,也就是說林檎兩個字在本草綱目上就出現了,後來才傳至日本,再傳至臺灣。為什麼蘋果叫林檎? 因為當蘋果生長時,所有的鳥類都會來搶食,也就是說滋味絕佳,所以只要有重蘋果的地方,鳥類非常多,才會有林檎的稱呼。

因為蘋果是運台的水果,當時的臺灣種不出來,日本時期除了家境優渥之外,一般人可能連看都沒看過。因此,兒童文學作家黃春明有一本蘋果的滋味後來還拍成電影,就是當時代民生的縮影。而蘋果除了本草綱目當成藥來看待,英文有句話說: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也是中西的乎相呼應。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