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阿政先講臺灣

海翁、海洋、倭寇、契兄-04契兄

2025/07/12
單元介紹

這集要說到海洋史中不時被討論的契兄,討海討契兄,契約的兄弟,不是客兄,這是誤字,因為歷史上這個事實常被誤用的詞,當然語言是會演變的,但若我們能了解最早的意思更好。我們說海洋史中講海洋兩個字時往往是說海賊的意思,明清時期台語的海賊在官方文獻中寫的是;倭寇、海寇、閔寇,所以不了解字的意思,歷史就讀不通,在這裡我們要特別來說閔寇,也就是福建來的海賊,最有名的;一直在民間流傳的就是一官鄭芝龍,因為他是階段性的天主教徒(非虔誠的),他的教明維尼古拉斯,爭之龍的外型俊孝,可謂潘安再世,大家對他都非常喜愛,他也有許多的結拜兄弟,其中18名都是芝字輩的契兄契弟,香港也還保留了契弟的說法,無論契兄契弟都是負面的意思,就是在海上的男男戀,在當時海上男男戀以鄭芝龍最為出名最有代表性,但過去的課本都忽略,但外面的歷史書只要說到鄭芝龍必然會寫這件事。雖然鄭芝龍應該是雙性戀,但海上男男戀已經是長期的傳統,明朝作家還特別寫到,閩南人重男色,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禁女性上船,當船上全一色男性時,男男戀契兄契弟契父就形成了,李旦就是鄭芝龍的契父,所以找契兄是始於男性,這和後來女人討契兄已經圖文不符了。契兄契弟在當時是合法的,有句話說;死忠兼換帖,就是說明這件事,至死不變、換生辰日月帖(更帖)和家族資料,寫上結拜原因,通常會拜請關聖帝君見證,這種風俗在過去的臺灣非常通行流行。一旦兩人結拜,兩人便可同居。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