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阿政先講臺灣

丘逢甲和離台詩

2024/05/04
單元介紹

丘逢甲和離台詩

丘逢甲在馬關條約(光緒21年4月23日)後成立台灣民主國欲抗日,但後來形勢比人強抗日失敗,攜家到廣東鎮平,離台前對於這個出生的地方有萬般不捨,因此作詩兩首;

離台詩(七絕仔四言詩)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宰相有權能割地至今仍有很多人拿來譬喻,宰相指李鴻章,孤臣丘逢甲本人,鴟夷子市春秋戰國時代的范蠡(陶朱公,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並娶西施為妻)。詩中說宰指李鴻章有權有勢,割台灣給日本,雖然經過死傷無數的抗爭仍然失敗,因此孤臣我自認力未逮,不能挽回大局,只好乘船學范蠡雲遊四海,回首河山(指臺灣)心中感概萬千。

一年後,寫詩

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暗喻雖然已經離開台灣,但仍心繫台灣悶悶不樂,於是去爬山,想起往事便澘然淚下,台灣的四百萬人(當時人口數)同聲哭泣,去年今日台灣割給日本。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