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客家世界講

寄藥包年代

2025/03/10
邀訪來賓:劉立筑 廚師 / 吳貴珠
單元介紹

1、生活學堂

2、生活小學堂

3、回味農業時代的特殊行業.客家人叫它(放藥包仔)

台灣的「放藥包」文化源自日本,約在1930年代傳入台灣,台灣民眾普遍稱之寄藥包。客家人說是放藥包仔,指的就是製藥廠商將一些家庭常備藥品放在外觀像大紙袋的藥袋中,民眾如有需要,業務員就將藥包寄放在民眾家裡,每隔一段時間,業務員會到民眾家結帳,帳款是依據民眾用掉多少藥品才算多少錢,因此民眾可以先收藥後付款,還可以在支付已使用藥品的費用時,順便訂購新藥。此外,業務員還會定期到民眾家裡檢查藥包內之藥品是否過期,取走過期者並且補入新貨。

藥袋裡的家庭配置藥品俗稱「便藥」,後來也被稱為「家庭常備藥品」送藥的業務員,則常被民眾暱稱為「放藥包仔」。

「放藥包」在那個生活艱困、醫療貧瘠且交通不便的時代,成為台灣民眾相當依賴的醫療管道,終究還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成為過往的歷史。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