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擴大產業多元性、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衡問題,農委會多年來推動農產加值不遺餘力,官產學攜手合作,研發出深具商業價值的農產加工品。
近期中興大學、嘉義大學、高雄科技大學聯合舉辦農糧科研成果發表會,挑選鳳梨釋迦、文旦、鳳梨、檸檬四種水果,從消費者端思考,研發出多種健康且美味可口、風味獨具的特色商品,滿足消費者對健康與美味的期待。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衛、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副教授侯智耀、嘉義大學助理教授張文昌,在農糧署及各級相關單位全力支援之下,多年來率領團隊,致力農產品加工科學研究,不但在技術上創新,更進行市場調研,瞭解消費者需求,為農產品找到新的出路,更將技術轉移民間,並全力媒合經銷通路,達到產、官、學、銷一條龍的效果,為農業提升最大利益。
興大謝昌衛特聘教授就在農糧署的支持下,成功開發出國產鳳梨釋迦系列優良產品,以及利用國產大蒜發酵黑蒜系列產品;謝昌衛教授表示,鳳梨釋迦鮮果果肉容易褐變轉黑,加熱又容易變苦,研發團隊透過特殊處理將它脫苦加工,大大提升鳳梨釋迦整體風味及口感,更易於加工產品的應用。這項技術也移轉給臺東縣農會推廣運用,臺東縣農會總幹事戴振東表示,今年,預計開發鳳梨釋迦鮮果加工超過100噸以上,預計創造3600萬新臺幣的產值,也期待能因此打開鳳梨釋迦外銷新市場。
另外,中興大學同時與霧峰區農會共同合作開發當今最流行植物基系列產品,包含「金針菇植物堡排」、「銀耳植物丸子」等。霧峰是國內菇蕈的重要產地,利用菇蕈融入植物基開發特色產品,結合最新淨零碳排概念,做出「金針菇植物堡排熱壓吐司」等菜色,希望為國產菇蕈創造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