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講著「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俗語,咱就愛共祖先對唐山來台灣發展,做一个簡單的介紹。以早有人講 :「福建歹徛起,逐家緊來去。來去穩有某,毋免唐山遮艱苦」欲去佗位 ?當然就是講台灣啊。嘛因為按呢,有足濟人就走來台灣發展。 「唐山過台灣 ,血汗粒像飯丸 。」嘛有人講:「唐山過台灣 ,心肝結規丸。」其實這兩句,攏是用來形容開墾的艱苦,逐日又閣愛煩惱東、煩惱西,驚船無法度過烏水溝,亦就是這馬講的台灣海峽,閣驚溼氣重、𠢕破病 ,更加愛面對原住民的攻擊,莫怪會講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對這句話,咱就會當看出來,對唐山來台灣開墾,毋是親像「桌頂拈柑 」遐爾簡單的代誌。清朝政府早期就限制對唐山來台灣開墾 ,干焦會當是查埔的。留落的人,若佮台灣在地原住民相意愛,尾仔兩个通婚,毋才會有這句 「有 唐山公,無唐山媽」的俗語,可見台灣早期大多數是唐山公、平埔媽。
音量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