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共有5種海龜,分別是綠蠵龜 (Chelonia mydas)、赤蠵龜 (Chelonia caretta)、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欖蠵龜 (Lepidochelys olivacea) 和革龜 (Dermochelys coviacea),其中又以綠蠵龜最常見,但數量並不多,因此農業部於民國78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5種海龜皆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過去在台灣東部、南部沿岸及澎湖群島、蘭嶼等地的海灘,皆有海龜上岸產卵的記錄,但最近幾年由於土地開發、堤防與防波堤的修築及濱海公路的開闢,造成沙灘減少,海龜的產卵空間縮減,加上人為的干擾,往往會驚嚇海龜,使得海龜的產卵地大量消失。
澎湖縣望安島的綠蠵龜產卵地,為台灣地區目前僅存較穩定的產卵地,但近年來受到人為干擾的破壞,導致上岸產卵的母龜有減少的趨勢,為了保護全球性的瀕臨絕種的綠蠵龜及其產卵棲地,使綠蠵龜族群得以持續繁衍,澎湖縣政府於84年1月將該縣望安島沙灘公告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