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不是會1萬種技藝,而是有辦法將一種技藝做1萬次。
……《捏麵人》黃興斌師傅
◎「唱的比講的好聽」-賣茶講茶芳 賣花講花紅 不生牽托厝邊
過新年 作者:林武憲
正月初一過新年,家家戶戶大團圓。大人囝仔笑咪咪,親戚朋友來拜年,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互恁 平安快樂,互恁萬事如意,
歡喜過新年!歡喜過新年!
◎廣博古代歷史文物,通曉現在時代趨勢。「博古通今」-從牛具看先人愛護動物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詩韻箏聲」~黃菁珊彈唱
春夜洛城聞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阮的故鄉是一個島嶼,島嶼裡底有伊有我奮鬥歷史痕跡,故事內容有酸甜苦澀的滋味,現在想起來只有幸福的滋味。「台灣故事島」~雞母狗與捏麵人
《捏麵人》為民間文化技藝,世居在彰化縣伸港鄉捏麵人師傅黃興斌回憶,故鄉在冬至節氣時,家家戶戶會製作「雞母狗」祈求上蒼保佑家禽家畜平安長大,這可能與他從事捏麵人技藝有點關連性;捏麵人的發展歷史,可以上溯至宋代,當時民間利用簡便的麵食材料,製作出各式的造型販售,後來在各地普遍流傳開來,發展成為民間的通俗藝術,捏麵人早期在台灣,也稱為「雞母狗仔」,至於是否為伸港鄉特有民俗風情,黃師傅表示,不可考(據查相關資料澎湖亦有獨特的冬至習俗),所謂「雞母狗」,是動物造型米食,像捏麵人一樣手工捏出一隻隻牛羊豬。黃師傅說,冬至祭拜祖先照說應殺豬宰羊,但早期生活非常艱辛,只好用石磨將蓬萊米磨成漿,再揉製成糰,捏成牛、羊、豬、魚、雞、鴨的造型代替三牲,同時也祈望來年六畜興旺,五穀豐收。而小朋友最高興即是祭拜祖先後將「雞母狗」放進灶爐口,用木碳餘溫煨熟「雞母狗」,這是當年兒童最佳零食,無形中也養成小朋友「惜福」好習慣*時間:2019/02/08(五)09:05-10:00
*節目:「台灣思想起」/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主持:洪世昌
*收聽頻率:中部調頻網(中彰雲FM103.5、竹苗FM103.9、南投FM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