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CRC 兒童權利公約》告訴我們:孩子和成人一樣擁有「權利主體」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
- 一、為什麼要特別訂出《兒童權利公約》呢?
- 二、《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對象是18歲以下的所有兒童及少年,它保障孩子什麼權利呢?
- 三、社會對兒童的權利有哪些常見誤解或迷思?
- 四、哪些孩子的權利容易被忽略?
- 五、在社福現場,目前台灣在落實兒童權利方面有哪些做得不錯的地方?
- 六、兒童權益保障面對數位化、AI等變化,兒童權利會面臨哪些新議題?
- 七、隨著社會型態改變、雙薪家庭增加,小學孩童放學回家時可能家裡只有小孩獨自「看家」,社會局指出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6歲以下兒童不能獨自留在家中。哪些家庭常出現「長期獨留」的情況?孩子被長時間留在家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心理或安全上的隱憂?如果長期觀察到鄰居小孩被「獨留」在家的情況很頻繁,或晚上還自己出門,直接報警好像太激烈,有什麼樣的建議或提醒可以給聽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