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1日是台灣的「國家防災日」,對於天然災害我們可能無能為力,但是有一些事情,我們也可以將這樣的預防概念實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我們在3月份的節目當中,曾經跟大家分享過校園霸凌與修復式正義,對於這樣的概念不曉得聽眾朋友還有沒有印象?
我們回想一下,小的時候我們好像跟手足或同學發生爭執,都會想要找個長輩來請他們幫我們討回公道,如果今天我們家中的孩子可能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身為家長或者是學校老師,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呢?除了懲處之外,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呢?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了解修復式正義的理念與價值,以及了解修復促進者所扮演的角色。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
一、 什麼是「修復式正義」(修復式司法)?修復式正義在乎的是什麼?
二、 「修復式正義」理念是怎麼開始的?
三、要怎麼參加修復方案?在什麼樣的環節,加害人或被害人會得知這項方案?
四、每個案子都適合修復方案嗎?參加之後可以隨時中斷或是抽身嗎?
五、修復方案的程序怎麼進行?
六、修復式正義中「修復促進者」的重要性
七、修復式正義在社區兒少陪伴裡有用嗎?
- 修復式正義是需要雙方同意的,如果任何一方因為任何原因不舒服了,都可以隨時退出程序。
- 修復式正義的概念其實不限於司法中的加害者與被害者本人,只要是事件中的相關關係人(家屬),都有可能可以參與修復。
- 修復式正義在職場、校園、軍隊、社區中,都是可以用以處理衝突所造成的情感和關係損害。
- 修復式正義與同理心是有連結的,孩子同理心的建立需要透過交流,讓孩子懂得理解他人感受,才可以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培養孩子解決衝突的能力,並且強調情感表達,可以增加孩子解決或化解衝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