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在2020年9月30日發表《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台灣遠洋漁業的漁獲赫然在列。
而” 強迫勞動製品”背後所代表意義是:台灣漁業人口早已由一群境外漁工所支撐起來。所以,我們今天想探討的不是(漁工)強迫勞動條件問題,而是這些境外漁工來源的合理性,又牽扯到人口販運議題。
台灣好不容易擺脫歐盟IUU黃牌註,卻又被美國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追根究柢,「強迫勞動指標」已經踩到人口販運紅線。原本引入境外漁工是為補足漁業人力缺口,但是經仲介層層剝削後,每位漁工都是背債上船,讓人權團體所詬病。為何引入境外漁工又與人口販運有關?前幾年的”巨洋案”讓大家霧裡看花外,到底引入境外漁工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我們邀請到“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李麗華秘書長來跟我探討這個嚴肅的議題,我們歡迎李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