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詩詞特優何維剛博士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學生組散文特優獎得主陳鋒哲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碩士生,對於美,最讓何維剛動容的是,看見他的老師—張夢機先生在身體健康受損的折磨下,仍雙眼清澈明亮,流露無比豐沛的情感,帶著子弟們在創作之路踽踽前行,忘卻生命的苦楚,在破碎縫隙中迸發美的光燦。陳鋒哲自小就能享受獨處,生活中發呆的片刻,恍惚之間游移的感受,對他而言是美感的起源,非常珍惜,也不願相忘。
二位特優得主的共同點,就是樂於將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感受,透過文字表述,躍然於紙。
詩詞歌賦,詠嘆生活感懷,承載生命觸動,反映時代時尚美學,讓今人易於藉詩穿越時空,與過去產生共鳴。何維剛的《知歸集》,即是展現當代時空,紀錄當下感情,他的創作講究的不是一鼓作氣,一次完筆;而是不斷咀嚼,反芻每一個當下的心情及文字,完整的捕捉細微之處的靈覺觸動。
陳鋒哲認為散文是自我揭露的過程,《午時招魂》是一段透過翻遍記憶、細細尋找才能抵達家的書寫過程。如同廢墟般的回憶,透過寫作剝開家人間糾葛的情感,在若有似無的對話和聊無熱情的應對中,看見血緣以獨特的方式被關心著,直至最後一刻之後,會是什麼?拋給讀者無限的深沉吟思。陳鋒哲說寫作是療癒的過程,投射、整理生命經驗,感受生活無論是在日常,還是殘缺中的美。
創作講究靈感,靈感是來自生活的每一個發現、觸動。陳鋒哲認為日常即能發現許多美好,他會記錄在手機備忘錄中;何維剛常課堂中,鼓勵學生們隨手記錄下心中所想或是感動。創作,彷彿是串珠珠,將搜集到的一顆顆五彩亮麗的靈感珠珠,做成一件件文學作品。打開感官、覺察生命中的每個感動,拾起珠珠,這就是創作的起點。
美不是存在,而是發現,在日常、破碎、光影中,美感俯拾皆是,唯有靜靜的看、聞、感受,才能發現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