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涵最初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感。她認為這是美的原點,也是生命力的泉源。記憶中,從小,晚餐後,全家會在客廳,隨著電視卡拉OK頻道,唱歌跳舞,好開心、好熱鬧。媽媽唱歌時,爸爸便領著蕭涵與姊姊,隨著律動,即興跳著滑稽有趣的舞蹈,如此緊密、正向,充滿幽默感和創意的家庭關係,以及美好的生活經驗,是她在人生目標前進的路上,最堅強的後盾!這樣的生命經驗,也使她非常珍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蕭涵是國內近年展露頭角的女高音,學習成長的歷程中,也曾有過青澀的模樣,該遇到的糗事從來沒有少過,她非常感謝她的老師們—那些不斷鼓勵她、給她機會、激勵她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難,並拿下舞台的貴人;相信她能夠轉換挫折成為能力,明白今天的努力必為明天的成功鋪路的家人、同行者和前輩,是她踏向人生主場的加油打氣者。
因深刻體悟自身的探索心路歷程,蕭涵更加重視歌唱教育的扎根、培育和啟發路徑。蕭涵注重學生的感受力、直覺洞察力,重視感知的蘇活和並自我觀照面向的擴增,引導情意與心靈狀態的轉化,期許學生能無礙地心口合一的唱出動人的歌聲。蕭涵認為聲樂教育和美育都要「從幼起」,有如她在美國參與的校園巡迴計畫一樣,要深植美感種子在孩子的心中,讓孩童學著欣賞歌劇,從參與當中累積美感,讓唱歌是日常的習慣,能時時開口歌唱,傳情達意,擁有快樂,享受各種天籟。
蕭涵說,唱歌首重開心,不只自己要感受到歌唱的快樂,聽眾也要能得著歡樂欣喜。蕭涵說,聲樂不止有語言,還有肢體、表情以及超越字裏行間的意境,音樂的感動可以直擊內心,每個人都能接近、體驗,而且能被聲樂之美感動。所以,她從不自我設限,因為喜歡唱歌、有條件可以唱歌,可以藉由歌唱的自得其樂,而帶給更多人美的感受和感動,所以,不管是歌劇或音樂劇,外語、國語或台語,蕭涵都會全然擁抱她。
除此之外,蕭涵還嘗試,讓歌劇不只是歌劇,她想透過歌劇形式,帶著大家去認識歷史、文化和人物,用歌聲唱出立體的歷史,看見人物的生命厚度。例如,蕭涵最近的獨唱會:《樂覽—瑪麗女王的告別》,就是透過聲樂窺看歷史,帶領聽眾閱覽瑪麗一世女王的一生,歡迎大家10月2號,走入國家兩廳院的演奏廳,讓歌聲有機會可以擁抱、感動你,讓美,在您的心中盪漾漣漣。
歡迎收聽09月17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