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大武山腳下的田野,是伍淑惠兒時的遊樂園。晨間,北大武山籠罩一層薄薄霧氣,一路延伸到平原,如詩如畫;夏天,拿著橡膠圈,從家門前的河流順流而下,盛夏中享受沁涼的河水洗滌身心;地瓜成熟時,吹著微風,坐在阿公阿嬤載滿桃紅色地瓜的牛車回家。⋯在鄉下與大自然為伴的童年時光,是伍淑惠一生最深刻、最初始的美感經驗。
大自然的美好回憶,不斷召喚著伍淑惠,大學選填科系時,便順應著愛自然、愛植物的天性,踏入了森林研究領域。位於墾丁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監測調查,是伍淑惠最投入的研究之一,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查,從年輕時加入計畫至今,已參加五次,主持計畫也已二十餘年。這座森林,有多樣樹種冒著新芽,吸取大地精華,逐漸成長茁壯。或是被梅花鹿吃了幾口,又或是走向衰老,掉落種子,留下生機⋯。觀察種子散佈、冒新芽狀態是研究員的日常,伍淑惠和樹木作伴,有如朋友,測量樹木腰圍、高度,記錄開花、結果時間,也見證了生命輪迴種種迭代,生生不息裡無言的交托、承擔與美好綻放。
除了高位珊瑚礁森林的監測調查,伍淑惠也是臺北植物園「野花園」的發起人。伍淑惠常反思,不只是呵護瀕危植物,更應帶著社會大眾從身邊最常見的植物關心起。人們生活步調越來越快速,街頭彎腰可蹴的野花草,總是被忽略!如果仔細端詳,就能欣賞到野花草化大千世界於自成一格的天地之美!於是,伍淑惠開始採集街頭常見的野花草種子,經過種子保育、育苗,最後以策展形式,於植物園一隅展出。有別於刺激感官的陳設,野花園的景觀如同其原生環境,低調、不張揚,並且減少人工照顧時間和用水量,這也是永續共好綠生活的實踐。看見人們駐足,蹲著觀察野花草的玲瓏之美,令伍淑惠相當感動,就如遇見知音一般,喜悅是甜美回甘的。
受到許多民眾的熱烈回饋,「野花園」從原來的短期策展計畫,演變成長期的研究:觀察低度維護、順性而為,野花園會如何變化?如何藉此帶領人們開啟共感共好的植物美學生活?伍淑惠認為不論是宏觀或微觀,是森林或野花園,一花一世界,大千世界皆有美,我們應打開心眼感受和回應它的呼召。
歡迎收聽04月30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音量
80%
與美感教育共舞
美,是感受和回應大千世界的呼召。—專訪林業試驗所伍淑惠助理研究員
2023/04/30
單元介紹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
- 09/152024美,是有力量的驚嘆號—專訪淡水香草街屋創辦人 蔡以倫
邀訪來賓:蔡以倫 淡水香草街屋創辦人
- 09/082024美,是感受身體與世界的連結,用舞蹈揮灑同情,遇見有溫度的人生——專訪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何曉玫院長、曾瑞媛教授
邀訪來賓:何曉玫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 / 曾瑞媛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
- 09/012024美,是開物成務,追求極致,止於至善,——專訪國立故宮博物院 蕭宗煌院長
邀訪來賓:蕭宗煌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 08/252024美,是全然涵養自我,矢志成為國樂史的續篇人—專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 劉德奕
邀訪來賓:劉德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
- 08/182024美,是識得一,萬事畢——專訪華梵大學 林正雄教授
邀訪來賓:林正雄 華梵大學 教授
- 08/112024美,是對夢想繁生想像、多所思惟,勇敢擁抱未來—專訪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劉喜臨教授
邀訪來賓:劉喜臨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教授
- 08/042024美,是不悔的眷戀與堅持,承擔歌仔戲藝術薪傳使命—專訪第23屆國家文藝獎 表演藝術類得主 陳鳳桂(小咪)
邀訪來賓:陳鳳桂(小咪) 第23屆國家文藝獎 表演藝術類得主
- 07/282024美,是找尋與日常生活相互印照,互為彼此的鏡面歷程——專訪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創始人馬照琪
邀訪來賓:馬照琪 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創始人
- 07/212024美,是攪動人文意識,讓藝術有深度、可發生、具未來性—專訪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
邀訪來賓:駱麗真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