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的愛」常來自於家人、母親、朋友⋯,有時候,可能是來自於小動物。李茂芊生命中最深刻的無條件的愛,是小時候養的馬爾濟斯所給予的。即便馬爾濟斯不能說話,卻能理解他,在他傷心難過時、在開心高興時,陪伴身邊度過壞情緒或是共同享受喜悅。養寵物不僅是分享情感,更是一份責任和愛屋及烏的使命。
學生時期,李茂芊就經常到動物之家陪伴被遺棄的狗狗玩耍。動物之家的狗長期居住在籠子裡,沒有適當的運動和社會化機會,若有志願者到動物之家陪伴狗兒玩耍,狗就有較大的機會社會化,也能因此,而增加被收養的機會。
在動物服務的過程中,李茂芊發現棄養寵物的主因存在著矛盾,不論狗兒叫與不叫,好玩與否,都有可能被棄養。動物被棄養的癥結往往不是因為動物本身的問題,而是,飼主如何看待動物!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過,一個國家的道德程度,看人民如何對待動物就能得知。李茂芊相信,透過體驗式的生命教育,讓小朋友撫摸毛小孩,兩個生命能因為觸摸而產生連結,不但可以建立互動關係,彼此療癒,也能讓小朋友理解明白,所謂的生命美好和無條件的愛。
歡迎收聽03月05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