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設計景觀時,許晉誌總秉持「恰如其分」的原則,希望找到最佳平衡點,不斷地向大自然的運轉學習探究,追求當地水文、植栽、環境、生活、人文等多面向水平性的和諧平衡,也極企兼顧時態垂直性的平衡。許晉誌認為景觀設計不僅是為當下的時空設計,讓植栽漸漸生長,樹木生生不息,建立生態好讓動物跟著回來⋯,更要想像未來十年、二十年之間、之後,生態與植栽的未來,後代的住民會如何與景觀產生連結?如何透過景觀,和前人的設計產生心靈流動。
\n
\n許晉誌感慨說,現在的小朋友多由家長接送直接進入校門,城市中也很少有能和大自然一同遊樂的天地!若在通勤的過程與路徑中,孩子們也能有機會徜徉在美的環境,自然而然地,他們也能發現什麼是美,什麼是不美!我們的街道,只要用小小的方式就能產生改變,每個人如能從自身周邊的環境美化開始做起,有意識地重視時空情境,乃至身上的衣著,並且懂得尊重大自然,那麼,當生活的周遭都漸漸的變美,整個鄉里、社區、城市、社會、國家也會變美,大家都能一同享受美所帶來的幸福生命品質。
\n
\n歡迎收聽02月19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669792279,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676789680,updatedAt:1687357897,using:!0},onShelf:!1,createdAt:1676458222,updatedAt:1750279085,stt:{transcriptId:"aebfe32a-e3c2-4673-b90a-3e1451d6832c",transcript:"的主持人謝馬利,今年性別平等easygo要邁向19歲。羅在我們的節目中,除了可以聽到當週的議題新聞,我們也會邀請關注性平教育的老師性別團體和家長來分享他們的推動經驗。每週日下午三點鎖定教育電臺性別平等easygo,一起創造平等、友善無歧視的學習環境八媒體素養真的很重要,你說對了申訴沒想到短影片徵集競賽,就是希望大家透過媒體素養的角度進行思考,並且利用媒體素材進行發想,以及創造我們來組隊報名參加好嗎?好的3月8號。中午十二點前焦健就有機會獲得獎金喔現在就到增速沒想到短影片徵集競賽臉書,查詢以上廣告是由教育部提供。大家好,我是劉品言社會長了許多弱勢獨居的爺爺奶奶缺乏物資與關懷,在疫情中更加孤單無助。華山基金會愛老人愛團圓公益行動,邀請您一起幫助長輩安心生活,擁抱愛不。孤單愛心專線零228363919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我是主持人陳碧涵每事眾在握土裡的靈魂,這個節目希望能和您一起來創造美發現美體驗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執行長,許禁止等一會美感會客。是。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美感。會客室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許親自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執行長,那目前也在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那在整個一個生涯的過程當中。對環境對美感。這件事情。是因為我常在鄉下我是屏東長大的,所以小時候在大自然其實不管是去田邊抓青蛙或者是抓蜻蜓或者是夜晚的時候會有螢火蟲飛到家裡來這件事情。其實對我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資源也好非常大的體驗也好,所以我就知道,其實這個自然跟環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小時候一路長大其實讀書在臺肥在臺中最後有出國的機會,當出國的時候去歐洲去美國看到不同的景象,或者是人在使用一個空間的形式跟方法看到他們的服裝看到街道景觀看到他們的生活的樣態,或甚至在接到的林蔭大道上頻頻咖啡,我才知道說原來生活可以過得怎麼樣的悠閒美這件事情不管是在環境的是在個人的或者是在街道上或者在生活上。是可以讓人怎麼樣都不一樣,所以我就覺得不管是環境的美學或是再展一個設計的美感上面或者是在整個一個空間氛圍上面買這件事情是可以影響到一個人,讓一個人在這樣的空間環境或者是社會中得到不一樣的一個體驗,也讓它的本質跟內涵變得更好。是的禁制,喚醒了我們小時候的童年記憶,那時候在大自然裡頭好像也沒那麼多人為的水泥叢林等等,我們唱可以跟動物一起玩耍、牠們會飛進來我們在追逐的時候草叢裡頭藏著我們好多的歡笑聲,像這樣的成長的自然的景觀,它往往會放在我們的心底,帶著一輩子走下去,所以我覺得好得很嚴禁不會只是一個素養,他往往就是生命經驗裡面能量的泉源喔我覺得這也應該算是一種現在學跟未來學也就是我們的景觀環境設計,因為我覺得人要是能夠存在一個很棒的情境裡頭,不管你是不是有那個所謂的京城的收入七,你還是會很富足的。因為環境會餵養我們怎麼會走到這個景觀環境的規劃跟設計呢?我在小時候是原本是希望可以。當總統好像這個事情有點困難,後來覺得說那就當一個生物學家,因為我喜歡動物喜歡自然,可是後來覺得說好像要養活自己這件事情好像也不是,那麼的中間其實就是在一個光譜上面,看到慢慢的一個城市的發展,其實人都往都會裡面,所以造成很多的一個犀利。那鄉村其實早就慢慢變少是這樣一個不同的土地的開發,也讓整個自然跟環境不一樣。所以在整個所謂灰色基盤跟綠色基盤當中這樣一個光譜中其實我就覺得說我到底要找純粹的開發,建設土木建築圖是比較偏向我小時候想要那個字。是。所以我那時候是文化景觀系第七屆警官,在臺灣也剛剛萌芽。是想說欸,好像可以種花種草,又可以畫畫圖這件事情還蠻不錯的誰賭徒看,儘管好了,然後覺得剛好跟我國小的一些願望志願單,然後小時候不管是寫毛筆字畫圖其實表現還算不錯多才多藝。所以基本上好像就是量身訂做不小心掉入到這個。好,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我們也知道文化大學一直都是領先。最後那個時候這個戲是非常新的的確像你講的。所以你那麼有才華,你的感性跟理性在這裡是同時被淬鍊的紀要能夠設計出一個能夠符合我們的生活需求。對功能,可是在這個功能之上呢你還要兼顧我們的靈魂裡面,我剛剛講的我們是一個沃土,你曾經講過你說一個城市美學他其實真的要跟教育生活要緊密結合,像您剛剛講生活經驗跟生活的資源,他就很重要了,我都一直覺得說以空間設計專業者而言,怎麼去創造更美好的一個生活?不管是我或是我們的專業所期待的,所以一定要有一些正確的看法跟小方法可能有些建商或是開發者,他覺得我提供大量的建築大量的空間,不管他到底是好不好用可不可以一樣,其實他就是要賣那個容器。所以這樣的方式跟方法其實在品質跟性質上面,並不是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生活其實會跟我在做景觀的一個最重要宗旨大概是四個字就是恰如其分,就是有時候多一點也不是那麼的好,少一點,可能也不是那麼足,可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中大概就是會有一個所謂剛剛好,所以我都一直在找尋在努力去求取一個什麼叫做剛剛好的設計,不管是在環境當中,或在生活當中,那平衡感我嘗試在不同的光譜上不同的拉鋸上,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在每個時間點在每個環境或者是城鄉的一個發展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就是要去找到怎麼樣從環境的規劃跟設計跟調查當中去找到屬於這個地方是地市縣,不管是在職災上面是在水溫上面環境上面或者是生活上面或是文化上面的一個平衡點,這個大概是我所追尋的。我覺得常常都還是回到出發點,因為你重視你珍惜機會。為他去思考到什麼東西是最好的安排?所以你說要恰如其分,中間有好多的選擇,我覺得到最後就是你心裡把他放的多種你就會去提出有多好的一個想望,因為我覺得像景觀設計不是只是滿足我們他是提出了一個更好的生活方案,讓我們在裡面的人可以因為這個方案我們被啟開了雙眼,那這件事情其實是因為來自於你們有更高的高度去選擇愈想愈見,所以使得我們這種使用他的人不需要很多的指引,你只要走進去去你就知道路該往哪裡走,因為你把光他把這些什麼樣的一種流動性已經完全地鋪設得非常的。好,所以我們就順著那個姓順著那種直覺,我們就可以走到你希望我們看見的地方,我們在這個環境規劃設計把通稱成一個警官涉其好了。我們是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種不同的事態在想像的我們跟建築跟土木跟一些大地工程不太一樣。是。他們大概做完做好了。大概的樣態,就是不會改變。是房子的大小一些相關的橋樑也不可能再漲二成三成。對對對,可是我們戶外的空間跟景觀會因為我們設計它會有變化。可能以前是一條溪流,現在可能被加蓋了,我們在做規劃設計的時候,是。真的在為下個世代在做規劃跟設計想說他之前是什麼樣的風貌,它漲成什麼樣的植栽或是催著什麼樣的風?現在可能有一些狀況跟變化未來,因為我們的生活的場域,我們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場域提出更好的一個方案出來的時候,就必須想我租了這個規劃設計完之後,5年後數目會長大10年後有一些溪流,有一些生態,有些動物會回來,到過10年後,他其實長的喬木、灌木插花或者是他的生態系統是完全不一樣。是。所以我們跟所謂的比較屬於開發建築,土木比較不一樣,就是我們一直在做一個變動的空間的規劃跟設計,所以雖然設計是在當下我們要看到之前的一些事情,未來可能10年20年30年或50年我們想要的那樣一個解決的方案或者是更好的生活或者是讓人到這個地方空間的時候就有不一樣的體驗或是哇他可以放鬆心情,他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紀的變化,或者是一些光影的變化,跟一些日出跟太陽燈戲那個西夏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在這個變動的景觀跟時間走上面得到最好的鋪陳跟安排精緻真的是帶著我們去瞭解了很多過去。現在未來待會我們休息回來,再繼續請教你這個環境誰可以來決定好嗎?好,謝謝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進行的節目。是與美感教育工務,我是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非常的開心可以邀請到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的十進制執行長,曾剛剛您所說的我覺得能夠預見未來的環境,而且要把他預備這件事情的確很不容易,可是你說過一個城市的氛圍其實是從改善生活場景開始我小時候是從家裡走路,到國小上學的時候比較乖,就直接去上學和放學的時候,就就採路途遙遠很久,只有短短可能是56百公尺,但是旁邊會有水溝稻田會有果樹。是會有一些很多彗星,我們的一個長久,所以一段路可走不是在水溝裡面撈魚就是去跳魚,就去採水果去抓蝴蝶蜜蜂這件事情,可是我們現在上下學的時候都是充滿著機車跟汽車在小朋友上下學。好,可能是。我們說他是數位化的一個結果城市化的一個結果,但是試想我們從小從家裡走到學校不管是有沒有這樣機會。假設一下以後是。有這樣的機會,他可能是走路到學校去,他可能是騎腳踏車到學校去,他可能是坐公車或是坐捷運到學校去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柏博士。如果這個路徑我們的人行道。是好的,我們旁邊的植栽是。美的。而且甚至旁邊會有一些西溝有些溪流可以走在河邊,橋邊是這樣的景,像是美好的事,甚至我們騎腳踏車又拜,我覺得很好,我是真的怎麼美?我們如果坐公車公車裡面的一些裡面的size跟招牌也不足,是不是可以在顏色材質分為或者是指示標誌系統上面可以讓我們有更好的體驗。是。所以如果說在學校類似這樣一個通學通勤的一個序列上面,我們不要說路徑序列上面,他可能是硬體跟軟體可以有更好的體驗。是。有可能讓這些路徑或讓我們看到的景觀不管是其老招牌路樹或者是一些相關的psi都可以在我們生活的體驗上面形成一個看到四周都是美的陽臺是。有花朵的這件事情,我是覺得我們如果說可以從這個罪基本的生活的體驗,讓這個生活的路徑或者是場域的序列可以慢慢慢慢的變好,我覺得把環境教育落到生活的層面才是最直接的教他在學校怎麼做?怎麼弄美美勞每座美學化再漂亮都來不及收。他可以在路徑上面體驗到非常美。非常好的。是。得到很好的感動。對,看到自然吹倒為微風,可以聽到溪流的水的表情。聲音那個真的是會就像我小時候那種情境那樣會讓每個人的而在生命中的美感的dna才可以呈現出來。是。其實沒有這樣的體驗跟這樣的一個感受。其實你沒有辦法感受什麼事沒什麼。是。好,所以那個存在美學這件事情就會變得遙不可及,因為我們在講美感的時候,其實第一件事情就是說把你自己活得,像一個人,這是一個生機蓬勃有感觸能力的。當我走過,哪裡使得心靈可以舒暢通體舒暢的這個基本環境一開始就應該要背很重視,而且應該要被維持很用心地去鋪陳,其實我們每天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前面的錢朗多掃乾淨,按照四十的花絮,我們擺了那個登記的盆栽放在那裡,其實整條街他就火了。是。對。我今天本來我的鄰居百大就會覺得不好意思,讓他變得很難看對不對?因為這就是一個感染力。相對的對於大環境我一樣在建設我們有沒有可能就像你講說那個安排譬如說那個招牌的色彩那個色彩的定調在地性的那些那個譬如說獨特的文化特徵,它是不是可以在一開始的公共建設裡面就可以被納進來考量呢這些相關的人是不是?其實它也應該要想辦法讓他有被感動,或者是接觸到,所以他就可以給我們機會呢所謂的美學這件事情其實最應該被受教育的應該是首長,接下來可能是民意代表市議員里長與長輩首長,如果有這樣的sense跟有這樣的一個感覺或是感動或者他重視。對。他自然知道什麼是美的什麼私募不滿的。是,如果都沒有這樣做,隨著設計的涵養跟設計美學的素養,至少在這個所謂的,我們在稱甲方或者是再請公部門做這件事情說他沒有判斷美的能力,我覺得那就真的是很糟糕,所以他可能剛提到的可能人選到部隊的委員來當評審,所以選出來了。也不見得是正確的。所以基本上我是覺得說現在目前公務人員在做這樣的一個公公的建設跟這樣一些公共的一些空間的開發,跟轉化的時候,其實他們可能是在第一關是需要被教育的。而且如何找到對的人去從事這樣一個專業的設計,他要有辨別誰似有專業?是。誰是較不專業的。所以如果可以把它辨別出來我覺得這樣子可能真的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得有點誤會要是可以辦得3天二夜或是幾天記得至少一個美學讓這些事情是可以這樣子做是。一樣,得到里民的請託事宜的請託,但是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呈現出來。甚至是有一些比較好的市鎮的案例,那讓他們因為其實有時候去國外一些成功案例是體驗什麼?是是。好的環境會差很多。對。幾10年下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一個盲點就是公務人員的訓練最優秀的人,應該要去做公務人員,因為他就是有辦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的棒,但是我們的公務員的訓練可能沒有跟著時代前進,但是這個市政或者是人民的需求裡面大環境的素養要能夠在公務人員的身上,他要能夠看到,所以我覺得像里長他們有時候真的很熱情的民意代表也是為民所託。可是他根本不知道說,我們可以為我們的選民提供什麼更好的東西?所以有賴於這方面我希望今天我們要是政府部門聽到的話,也許他只要做一點點微型的改變,其實我們的民眾就是有福了。譬如說像心態生態公園是彩繪塗鴉牆,我們在那個材質的選擇上像那個水泥是很堅毅,但是有時候我覺得水泥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我記得你有個案子嘛,你把很多那個水泥的東西把他換掉了,你用他的石頭純樸的它的本質在那個地方長出就應該那樣的東西把他氣好之後,整個景觀改變了所有的不管是水流啦動物職務都全部都變得非常不一樣,就短短時間就可以看到改變,所以在這個節目的後面你跟我們多呼籲能夠讓我們最關心的生活馬上就可以有一種很不一樣的切入呢,好的設計師可能要富山培養一個好的設計。是。因為他要體驗他生活的美,不管是實務上的空間上的居住上的。可是最重要是其實是無感的體驗。是。所以我們要去欣賞到好的環境好的空間。好的一些生活的一個樣態的時候,我們真的是要是放開我們身心靈,不管是我們眼睛看的聽的或者是觸摸到了,因為不同的質感一樣是一張座椅,他是石頭做的木頭做的。或者是塑膠做的。對他的感覺溫度觸感就是不一樣。是。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放開束縛可以往天空上看可以往地地上看,其實你自然可以慢慢地分析出來。好跟不好之間品質跟性質。他的一個美學的素養就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區別出來。是對民眾個人來講,其實每1天就是一個美感的運動場,從眼睛睜開到走路上學到上班,那每一個環節就像你講說這個序列裡頭,如果這個環境本身就是一個鋪陳也非常人性化的話,其實他每天就不斷地在交換交換很多的能量跟正向的一個心靈,那當然更重要的就是說,因為我覺得新人要打開雙眼打開民眾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教育你的里長你的民意代表,他就會知道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當然,所以我覺得其實你們所關心的就是一個環境美學就是一個永續,就是一個共好,還有就是在這個共好之下呢我們要把所有好的東西留給我們的下一代,那每一代的孩子都能夠享有這樣的資源,在他的世代裡頭,他所經過的每一條路,他都可以去想到他的祖父他的曾祖父童年的時候,我們那個情感族群的情感的記憶,其實都在那個路上在那個時空裡面我們共同經過生命的軌跡,近日從屏東來,你要走到都會從追求大自然的幸福感,你又把這個東西帶給你的學生們,最後對這些年輕人你有沒有什麼樣的期許跟寄語呢?其實不管是環境教育或是情況教育我都希望他們是可以在現實的一個空間跟生活。上面真的是可以落實下來的,我們就常常看12月8號把吸菸就一直在提到說,其實在臺灣生活人行空間是。一個也是一個定義,所以光走在人行道上都是一個非常困苦的事情去打仗一樣,大家講我就覺得說如果說我們先從自己先做起,從家庭的環境先做起,我覺得這樣是有這樣的經驗,我們要逃脫之前是橋樑的一個開發,所以在指這個部分其實大家要把這樣一個價值觀跟品質像是約定俗成是個老規矩一樣,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如果可以剛提到理想,影響到里長影響到議員,甚至我們可以讓我們的想到事情變成是一個倡議,變成是一個美學的運動,我有這樣大家都有共同的價值觀跟美的時候其實不管政治人物不管是首長,他才會知道說,原來我們是注重這樣的事情,我們在做任何的事情跟開發的時候,如果美可以加到每個地方都會變得非常非常的不一樣,如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對自己的書生活的起居甚至是衣著甚至我們在環境教育跟建築景觀教育我們在頻譜的時候,都希望學生在蘋果時候可以衣著也是。其中一個評分的項目。是。如果他的衣服或者是他的遺容都不整齊,不整潔時候其實很難提到美感,這二個字。是。希望說說大家從自己先做起,然後把無感無關,打開吸收。對的事情更尊重這個自然跟尊重這個環境我相信我們的臺灣會變得更美,變得更好。是。今天非常高興從精緻老師的談話中,我們瞭解,葉美始於經濟生活的真實美,成渝態度的行動內涵,美,終於自然開闊,永續共好,今天非常高興,今天接受我們的專訪待會我們還有美感共舞詩篇邀請您跟我們的聽友分享你的美感心得,我們現在這邊跟朋友說再見吧!拜拜!拜拜!美感共舞詩篇美感的一個生活跟教育上面其實是重要的,我也跟大家提到我一直在追尋一個所謂的恰如其分,其實講的部分是很重要,臺灣在整個大環境其實充斥著過多的事物跟過多的雜念。簡設計來看待我們的生活環境或者是我們週遭的環境基本上就像插一個玫瑰花,就可以讓自己的房間讓這棟房子變得不一樣。所以我們不用怕我們到底跟美的距離有多遠,我們是希望說我可以慢慢從自己做起打開無感讓環境變得不一樣,就從自己做起該前,我們把它剪掉,其實有些空間他必須要空出來。才會是一個空間才可以讓人家使用,所以我們堆滿了很多的雜物堆滿很多的。事情在那個地方在那個場域紀錄晚上他就沒有機會去裝了不同的想像跟不同的機會,所以希望自己週邊的環境做起,讓我們的家讓我們的巷弄讓我們的社會讓我們這片土地變得更美。謝謝\n",transcriptState:2,summary:"當出國的時候去歐洲去美國看到不同的景象,讓一個人在這樣的空間環境或者是社會中得到不一樣的一個體驗,那時候在大自然裡頭好像也沒那麼多人為的水泥叢林等等,不管你是不是有那個所謂的京城的收入七,儘管好了,然後覺得剛好跟我國小的一些願望志願單,可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中大概就是會有一個所謂剛剛好,所以我都一直在找尋在努力去求取一個什麼叫做剛剛好的設計,我們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場域提出更好的一個方案出來的時候,所以雖然設計是在當下我們要看到之前的一些事情,未來可能10年20年30年或50年我們想要的那樣一個解決的方案或者是更好的生活或者是讓人到這個地方空間的時候就有不一樣的體驗或是哇他可以放鬆心情,再繼續請教你這個環境誰可以來決定好嗎?好,我是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非常的開心可以邀請到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的十進制執行長,讓這個生活的路徑或者是場域的序列可以慢慢慢慢的變好,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一個盲點就是公務人員的訓練最優秀的人,但是有時候我覺得水泥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整個景觀改變了所有的不管是水流啦動物職務都全部都變得非常不一樣,其實他每天就不斷地在交換交換很多的能量跟正向的一個心靈,還有就是在這個共好之下呢我們要把所有好的東西留給我們的下一代,其實都在那個路上在那個時空裡面我們共同經過生命的軌跡,所以在指這個部分其實大家要把這樣一個價值觀跟品質像是約定俗成是個老規矩一樣,我有這樣大家都有共同的價值觀跟美的時候其實不管政治人物不管是首長,他對自己的書生活的起居甚至是衣著甚至我們在環境教育跟建築景觀教育我們在頻譜的時候,",summaryState:2,keywords:["easygo","短影片","大自然","公務人員","中華民國景觀學會"],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list:[{_id:"686b76414996c700233e813d",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從他鄉回故鄉,創造價值的活水——專訪烘焙師 郭明昌與蔡孟芬",guests:[{name:"蔡孟芬",unit:"烘焙師",title:"N",email:"",notified:!1},{name:"郭明昌",unit:"烘焙師",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live:"",introduction:"郭明昌與蔡孟芬是返回嘉義縣布袋鎮創業的烘焙師夫妻,原本擔心資源取得和開發市場上會有很大的壓力,沒想到家鄉的人情味竟會是最無價的支持後盾:夜市的老顧客會送上一杯熱咖啡為他們打氣、長輩們會貼心的叮嚀天冷要加衣,⋯ 每一個關心都成了支持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回鄉創業,生活簡單卻也真摯得充滿情感。這讓他們明白,原來創業不只是做生意,而是和土地、記憶及在地鄉親深刻的連結。
\n\n\n\n
「村上桃貴」烘焙坊,源自於兩位對他們夫妻影響深遠的家人——明昌的阿公「村上」與孟芬的哥哥「桃貴」。他們自我期許要像村上阿公一樣懷抱善良用心待人,要像桃貴哥哥發揮才華擁抱創意力求進步。他們手做的每一個麵包,都像是用心手寫的信札,傳遞著記憶的重量,揉出情感的溫度。他們不在固定的夜市擺攤,是因為想接近更多的人群,分享更多的美味給大家。孟芬喜歡與人交流的感覺,因而也收穫了許多暖心的故事——像是孕期時吃他們麵包的媽媽,幾年後帶著孩子回來,說那是「記憶中的味道。」
\n\n\n\n
最讓大家驚艷的是,他們將家鄉的農漁產巧妙地融入烘焙之中:布袋的鹽、東石的花生、義竹的黑糖、虎尾的醬油、甚至是虱目魚與烏魚子,都被轉化成獨具風味的麵包、餅和糕點。不僅讓在地物產有了新生命,也讓外地朋友看見了布袋的未來性。「越在地,越國際。」不是口號,而是對家鄉的真心行動與驕傲。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麵包之美,他們走進學校、社區,帶著孩子與長輩用雙手揉出一顆顆實實在在的幸福。
\n\n\n\n
郭明昌與蔡孟芬用誠意、記憶與創意,把手作麵包,變成了人與人之間最美的連結。咬下那口融合海風與鄉情的麵包,你也會嚐到家的味道、善的回饋、美的感動——還有一道道猶如幸福活水湧來的喜樂。
\n",date:1752336e3,pictures:[],keywords:["在地食材","嘉義布袋","烘焙","美感教育"],exhibition:!1,film:!1,callin:!1,audio:null,onShelf:!0,createdAt:1751873089,updatedAt:1751873115,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65e59347d77000227bbdb0",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為文化種下沒有太遲的開始——專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范姜泰基局長",guests:[{name:"范姜泰基",unit:"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局長",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Yn7ukM4KEok?si=z-lAuDuvr9r6x75n",live:"",introduction:" 范姜泰基在新聞傳播、政治、公共行政事務與表演藝術等領域皆有所歷練表現。他提起童年時偷偷看歌仔戲的往事,從一開始不被允許接觸,到後來成為欣賞者、戲劇表演者,這段愉悅的觀賞經驗,豐富了他的美感經驗,深深地吸引了他並對表演藝術萌發嚮往之情。
\n\n
\n 唯有親身參與、真正走進其中,才能看見藝術文化所蘊藏的美。這樣的信念,也成為他日後推動客家事務時最堅定的起點。看似橫跨許多專業領域的他,是在文化脈絡中找到交集與召喚——成為串連歷史、文化、藝術、公共事務的情感、創意與推展的橋樑。
\n 范姜泰基是桃園新屋范姜家族的一員,自小在台北長大,對客庄生活並不十分熟悉;正因為有這樣的「隙縫距離」,反而讓他能以「美感距離」的視角,更深刻地知道如何讓更多人去理解並擁抱客家文化。
\n 自擔任局長以來,他謙遜的走入社區,參與各庄頭社區活動,與大家一起歌唱、交談、一起在地生活。在山歌班裡,他看見大家一展歌喉,散發出快樂與自信——那是最真誠的美,是從內而外、與生活緊密交織的文化美學展現。對他而言,美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種來自認同與喜愛的氣質,一種在人群中自然綻放的文化光芒。
\n 在文化政策方面,范姜泰基希望打造桃園市成為一個既延續傳統特色、又能創新轉化的現代客家城市。他認為接觸、認同、歸屬與榮耀是文化扎根的四個關鍵層次。從魯冰花季、桐花季、海客季;到藝術進入校園、匠師入班多元推廣;讓客家文化美學從食衣住行育樂、從家庭社區到學校、從銀齡到幼兒能全面流動。要讓孩子們從小學階段起就能有系統的看見、聽見、碰觸到客家舞蹈、歌樂與工藝,讓族群文化美學的「美感種子」能在他們心中悄然發芽。傳承,不是僅靠課本和口號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次次真實的相遇和感動。
\n 「美感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性。」它形塑的圖像、溫度、質地,都是生命與文化的流動痕跡。無論你是不是客家人,只要願意靠近、願意理解,文化的美與情感重量,都能成為生命的部分和全部。范姜泰基說他只是一位播種的人,真正讓文化發芽的,是每一位願意停下腳步、用心感受的你與我,一切都不會太遲!
\n\n
歡迎收聽07月06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n",date:1751731200,pictures:[{id:"6865e50778c9550023b7f213",cover:!1,description:"美,是為文化種下沒有太遲的開始——專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范姜泰基局長"},{id:"6865e50f78c9550023b7f216",cover:!1,description:"美,是為文化種下沒有太遲的開始——專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范姜泰基局長"},{id:"6865e50278c9550023b7f211",cover:!1,description:"美,是為文化種下沒有太遲的開始——專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范姜泰基局長"},{id:"6865e51378c9550023b7f21c",cover:!1,description:"美,是為文化種下沒有太遲的開始——專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范姜泰基局長"},{id:"686604e678c9550023b7f90b",cover:!1,description:"(照片由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提供)"},{id:"686604e978c9550023b7f90d",cover:!1,description:"(照片由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提供)"},{id:"686604ed78c9550023b7f90f",cover:!1,description:"(照片由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提供)"}],keywords:["客家文化","美感教育"],exhibition:!1,film:!1,callin:!1,audio:{_id:"686a1ef84996c700233e6f61",schedule:{type:"program",repeat:!1,_id:"68198042fbcfa30022d46894",channel:"1",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start:1751783400,end:1751785200},selected:"channel",audio:{_id:"686a1f7178c9550023b8bcf0",key:"b7219f39e17eb796a7a256ba65cd2547",duration:1800.463778,usage:"schedule-main",identifier:"68198042fbcfa30022d46894",originalname:"68198042fbcfa30022d46894-1-202507061430-5a83f4eac5fd8a01e2df01ca.mp4",createdAt:"2025/07/06 15:02:09",dir:"2025/07",size:29142142,mimetype:"video/mp4",name:"b7219f39e17eb796a7a256ba65cd2547.mp4"},channel:{_id:"686a1ef878c9550023b8bcb6",key:"71e9fa47e190b8571d525b367ccbde82",duration:1797.632,usage:"schedule-channel",identifier:"68198042fbcfa30022d46894",originalname:"68198042fbcfa30022d46894-1-202507061430-5a83f4eac5fd8a01e2df01ca.mp3",createdAt:"2025/07/06 15:00:08",dir:"2025/07",size:28762112,mimetype:"audio/mpeg",name:"71e9fa47e190b8571d525b367ccbde82.mp3"},program:{_id:"5a83f4eac5fd8a01e2df01ca",owner:["636a1c2a8e7e760007f7e61b","5a771446efcc4e00056e5eb8","5a83d39abd7e50000554265f"],radio:"5a83f303b244f301c16ecbeb",name:"與美感教育共舞",channels:["1","9","6","7","4","5","8"],categories:["5a8d137a7e67c800059f3259"],hosts:["5a83f332fa594401cf74ba90"],time:{hideStartEnd:!1,text:"每週日",start:"14:32",end:"15:00"},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8%88%87%E7%BE%8E%E6%84%9F%E6%95%99%E8%82%B2%E5%85%B1%E8%88%9E-1687955554808152/?fref=ts",introduction:"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51785208,updatedAt:1751785329,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51508371,updatedAt:1751785329,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5c9f35508108002354cb39",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活的感心——專訪國泰綜合醫院 麻醉科主治醫師 孫維仁",guests:[{name:"孫維仁",unit:"國泰綜合醫院 麻醉科主治醫師",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bjUCoDKsg98?si=v_AWRxOBbJPQUwuG",live:"",introduction:" 國泰綜合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孫維仁認為,美不僅是一種感受,而是能驅動人心、撼動情緒、啟發靈感的深層動能。這股力量,會在生命的低谷中提供慰藉,在日常的疲憊中注入靈光。他從小與藝術為伍——畫畫、寫書法、聽音樂,即使身處資源匱乏環境,仍能從中培養出對美的感知,奠定了美感的基底,也悄悄地影響了他日後與病人互動的方式。
\n
\n 身為疼痛醫學專家,孫維仁認為醫療不只是治病,更應該治痛。在診間,他習慣用圖像化溝通,讓病人「看見」自己的身體狀態與治療過程,短短幾分鐘的問診,像極了劇場表演,成功的演出,仰賴的不只是專業,而是如何調整頻道、清晰對話、引起共鳴、建立信任,甚至改變情緒。要善於觀察和連結,例如他會注意患者當天的穿搭,主動稱讚對方的吊飾或配色,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的喜悅。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其實是醫病關係中最溫柔的橋樑——一種從美出發、從人的關心出發的信任實踐。
\n
\n 孫維仁強調,美感教育不等同於美術教育,更應該成為醫護人員、甚至每一個人的基本素養。有些醫師會在診間播放古典音樂、用心佈置空間,就是希望讓病患能進入沉靜安心的氛圍。因為,美感是一種能「改變狀態」的語言,當一個空間、一個眼神、一句真誠的回應,能夠讓病人從焦慮轉為安心,那便是最實用、最真實的醫療療癒。孫維仁也提醒,醫護人員也需要被照顧,被看見,在高壓與責任交織的工作環境裡,若少了情感的交流與美的滋養,身心靈也會逐漸枯竭。所以,美不止是醫病間真善感知流動的橋樑,更是一種讓彼此在人性中最好的狀態下相遇的方式。
\n
\n 孫維仁至今仍寫毛筆字、彈奏四十年前學會的樂曲,將藝術愉悅內化為日常的一部分。他說:「美,不是為了要成為誰;而是為了成為你自己。」這份來自自我創造與真誠互動的美力實踐,是他一生最珍貴的財富。他也希望大家心中要有一股由內而發,因美活的感心,而蓄積的強大美力。
\n
\n歡迎收聽06月29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51180423,updatedAt:1751180476,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50900533,updatedAt:1751180476,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54ee9fd089fd00241b3c3a",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guests:[{name:"揭金鳳",unit:"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live:"",introduction:"\n\n
揭金鳳剛踏入視障教育時,其實是毫無概念的,她透過進修與實做,一點一滴地學習,多維度的累積教育圖像:不只斟酌教學素材,設計課程,更用心傾聽,陪伴每一位孩子。這條路走得艱辛,卻也充滿溫度。當看到孩子們在陶藝、美術課中,露出「我好喜歡」的笑容時,那些瞬間就變成她最深刻、難忘、被觸動的美感經驗,此時,一切的視障教育建構和形塑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一場場與孩子並肩學習、共同成長的彩色生命旅程。
\n\n\n\n
揭金鳳本著因材施教信念,為視障與多重障礙學生設計多元感官課程。將陶藝與味覺結合,例如:以蔥油餅、水餃、披薩為媒介,透過香味、觸覺與動手操作,引導學生激發其學習動機與感知能力。繪畫課,則因應學生的肢體限制,用指印畫、或以噴畫筆等替代工具,讓每個孩子都能用自己能掌握的方式參與創作。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卻需蘊含無數的耐心、愛與創意。她讓孩子認識和意會色彩,學習以色彩來表達情緒,用黑與藍、用形與觸,把他們內心的世界慢慢地拉出來,讓藝術不再只是欣賞,而是參與、療癒與自我建構。
\n\n\n\n
揭金鳳也積極推動「明盲共學」,讓一般人:學生、志工、老師們矇眼體驗視覺障礙者的世界。透過體驗,學習如何用心傾聽、如何引導,重新思考什麼是陪伴與理解。這些不僅是感官訓練,更是一種同理心的教育。她深信:當教育場域願意開放與融合,當視障孩子被平等對待、可以信任地被引導,那些原本被認為有限的生命,也能開展出無限可能。老師的眼,是孩子的引路燈;老師的心,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起點。
\n\n\n\n
「孩子被視定的限制,其實藏著無限。」她呼籲視覺不便者也要有機會多走進美術館、博物館,也期盼外部資源可以多挹注校園,讓這些孩子們有機會親手觸摸藝術品,與創作者對話。當教育站在孩子的立場出發,用正向語言鼓勵,用創意設計教學,用愛包容每一種差異,那麼再遙遠的世界,孩子們都能一步步靠近。揭金鳳願是盲校學童們的眼,他們的心——她用33年的時間,讓許多孩子走出黑暗,看見屬於自己的光。
\n\n\n\n
👉🏻歡迎06月22日(週日) 下午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
\n",date:1750521600,pictures:[{id:"6854edb119f3e4000828334d",cover:!1,description:"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id:"6854edba19f3e40008283353",cover:!1,description:"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id:"6854edb719f3e4000828334f",cover:!1,description:"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id:"6854edb019f3e4000828334b",cover:!1,description:"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id:"6854eda319f3e40008283347",cover:!1,description:"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id:"6854ed9819f3e40008283341",cover:!1,description:"美,是跨越視覺障礙 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專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揭金鳳老師"}],keywords:["明盲共學","美感教育"],exhibition:!1,film:!1,callin:!1,audio:{_id:"6857aa07cecb8a00226d6709",schedule:{type:"program",repeat:!1,_id:"681980421e7f430022dff35d",channel:"1",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start:1750573800,end:1750575600},selected:"channel",audio:{_id:"6857aa3888817d002320e2a5",key:"1aeee9ffa95ccb346a8107545fd763f1",duration:1801.5348,usage:"schedule-main",identifier:"681980421e7f430022dff35d",originalname:"681980421e7f430022dff35d-1-202506221430-5a83f4eac5fd8a01e2df01ca.mp4",createdAt:"2025/06/22 15:01:12",dir:"2025/06",size:29159534,mimetype:"video/mp4",name:"1aeee9ffa95ccb346a8107545fd763f1.mp4"},channel:{_id:"6857a9f988817d002320e27a",key:"3bb40846b1431e67a76539743555ed0e",duration:1797.632,usage:"schedule-channel",identifier:"681980421e7f430022dff35d",originalname:"681980421e7f430022dff35d-1-202506221430-5a83f4eac5fd8a01e2df01ca.mp3",createdAt:"2025/06/22 15:00:09",dir:"2025/06",size:28762112,mimetype:"audio/mpeg",name:"3bb40846b1431e67a76539743555ed0e.mp3"},program:{_id:"5a83f4eac5fd8a01e2df01ca",owner:["636a1c2a8e7e760007f7e61b","5a771446efcc4e00056e5eb8","5a83d39abd7e50000554265f"],radio:"5a83f303b244f301c16ecbeb",name:"與美感教育共舞",channels:["1","9","6","7","4","5","8"],categories:["5a8d137a7e67c800059f3259"],hosts:["5a83f332fa594401cf74ba90"],time:{hideStartEnd:!1,text:"每週日",start:"14:32",end:"15:00"},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8%88%87%E7%BE%8E%E6%84%9F%E6%95%99%E8%82%B2%E5%85%B1%E8%88%9E-1687955554808152/?fref=ts",introduction:"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50575623,updatedAt:1750900580,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50396575,updatedAt:1750952311,stt:{transcript:"這裡收藏好多青年們的故事創業過程職場實習撞遊臺灣歡迎光臨青年故事館跟著青年反轉未來大家好青年故事館就在教育廣播電臺每週三晚上 7點5分 與你空中不見不散你要趕著去哪我要去上張老師的課他的海洋課程好有趣喔而且我們還會進行海洋體驗聽說他有得到海洋教育推手獎喔哇海洋教育推手獎甄薦倒數囉截止日期為 6月30日 歡迎政府機關機構及各級學校踴躍推薦共同促進海洋教育的傳承與擴散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第六屆海洋教育推手獎甄薦以上廣告由教育部提供目前一進入訓期這也是臺灣最容易造成的水災的時期雖然訓期帶來豐富的水資源但也可能引起洪澇災害請民眾留意氣象資訊加強居家防災準備請疏通水溝下水道以降低訓期帶來的災害損失掌握即時防災資訊請上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或下載行動水情 APP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以上廣告由經濟部水利署提供和尚五色線我們是臺北市內和尚團您現在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臺多朋友啊多朋友啊多朋友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久安教育電臺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是跨越視覺障礙看見看不見的新世界這個節目希望能和你一起來體驗美分享美創造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臺中市私立惠民盲校接金鳳老師等一會美感會客室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客室大家好我是來自臺中的接金鳳我的老家是住在里山我很感謝我的家人的支持我就讀了美工科並且有機會到臺中的惠民盲校服務在特殊教育的部分其實一進入教學現場中我其實對特殊教育並不是很了解但是經過了學習不斷的進修參加一些研習的課程最重要的我得到家人們對於特殊教育的工作一直在背後的支持著我記得在生命中我其實最感受的是我的大學時期大學的時間的生活當中其實我體驗了大學生那時候我們在班上的同學們其實當時我去讀傳播藝術系的課程我是對攝影有興趣同學當中他們都是老闆都是導播都是 DJ 以及廣播主持人那時候我覺得說我只是 1個 對攝影有興趣的我也來到這個當中跟大家一起學習我跟這些算是前輩吧的這些同學們一起學習他們知道我很多他們我不知道的專業的部分而且還引領著我們常常去看美術的展覽以及去看電影還有以及我們一起分組拍廣告戶外拍照已經很多的並且大家都可以做一些分享喜怒哀樂的生活的分享那最重要我來到了惠民真的很感謝所有的惠民的老師主管們我們之間的互相扶持那已經在 100年 我也成立了陶藝社群的教師社群大家在這裡互相的分享創意以及分享對於孩子的一些學習的一些過程歷程那我在這當中我覺得說同儕的還有以及同事間真的是很重要那最重要的其實在教學的過程目錄已經進入地 33年的 特殊教育的工作其實我對於這份工作我不見得已經是 1種 工作了而是我會覺得說我是一直在這裡學習每次看到孩子們他們認真的學習的態度表情以及他們學習主動學習的心而且他們會說我好喜歡陶藝課我好喜歡美術課那其實那是對我來講是 1個 覺得我很開心而且我很喜歡這群的孩子們我才可以支持在特殊教育的工作以及目前到這麼多年的時間謝謝大家從剛剛金鳳老師的這個分享裡頭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家人乃至於同儕都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夥伴像您剛剛講的嗎這一切都是做中學然後是終身學所以我也真的是覺得很好奇因為當時你因為喜歡攝影可是呢這條路居然後來默默的走到特殊教育然後又再進一步走到啟明教育這樣的視障教育多視障多障別的教育這個路徑其實這裡面有沒有一些什麼特殊的原因因為職業百百種你怎麼會選到走到這麼樣具有意義價值而且讓你 33年 終身不悔的 1條 奉獻之路呢其實我覺得這些孩子他們是很天真的很真誠的去會對待每一個人他們都有不同的情緒而且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視障部的孩子他們就會有我們問他就會答那一些多重障礙孩子伴隨其他肢體障礙的孩子我們就要透過很多觀察的心對所以這一般來講對我們來講作為 1個 老師是1個 很高度的挑戰因為我們的身邊可能未必就是有這樣的同樣的狀態的人出現可是教育是 1種 愛嗎而且這又是 1種 專業所以我覺得你能夠投身走到這個領域實在是很不簡單光是這一點就很佩服更何況老師你默默的耕耘播種潔兒老師你在 20 23年 你獲得了教學卓越的銀紙獎章而且在同年呢嘉寶教育大愛獎還有大愛菁英教師獎你都是得主那這一切給予你1個 肯定就是這個 30年的 這樣的 1個 路途你一點都不寂寞你能默默的耕耘默默的播種然後讓我們看到他開出來的 1個 教育的影響之花然後在 20 24年 又得了教育部的藝術教育貢獻獎而且這個獎呢是教學傑出獎這就表示老師你的教學是非常的成功尤其我們就很好奇就像您剛剛講市障的孩子多重障礙的孩子他們的應才思教是很講究那個途徑的可不可以來分享一下您在面對這些孩子在不同的障礙您是如何把這個藝術的體驗跟藝術的能力進到他們的生命裡頭的呢那其實得到這麼多獎的肯定我很感謝學校的推薦以及評審還有教育部的肯定這部分其實我真的很珍惜這個獎項的肯定持續我還是會去積極推廣市障藝術教育的部分那說到這個孩子們他們其實在美感藝術的部分那真的要應才思教因為每個人障礙的孩子他們障礙真的不同我其實最重要就是以孩子為優先為出發去考量到他們可以學習什麼這個部分就再來我在設計教案設計一些課程的部分的時候我就比較容易事先的去切入說我要怎麼去教這些孩子而且 1個 班級可能都有23種 障礙的程度然後又不同年齡層對真的是滿大的 1個 挑戰那老師大概學生有多少人我們最多的話大概 78個 那其實我是學校的唯一的美術老師原則上我是從幼兒部教到高職部的孩子們那所以每一個階段都有設計不同的課程最早之前主要是以陶藝課程為主要的教學特色那因為所有的媒材其實是以陶土是最安全的媒材那是透過 10 8 課綱之後就變成美術課程所以陶藝這個算是在美術裡面所以就變成美術美勞然後陶藝那其實我也再加了手工皂課程對最重要其實要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興趣所以我就會透過陶藝的教學技法拍甘露就去教他們去引發他們學習動機因為孩子們都愛吃所以我就是突發奇想就是跟我們的蔥油餅結合所以就變成說我們那時候也有舉辦了我們有成立了味蕾探索社團藉由這個課程老師們就是每週會設計不同的異國料理是那多重的這種感官刺激是那我們孩子真的很喜歡這個味蕾社團是像水餃還有一些披薩餅乾的整整的這個課程是那在美術的部分其實我們就是結合陶藝技法也去結合生活經驗我們再多多他們刺激的感官刺激像有一些低勢兒孩子我們還是就是一些觸覺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是那在我們大雅的部分也就是我們在地特色就是小麥對我們就是在 23年前 我們就是得到教育部的教所卓越獎的英職獎這部分也是透過老師們透過學校支持大家一起整個把這個小麥做 1個 特色的課程是然後把這個在地的小麥也多很多的嘗試所以我們最後也是有做了小麥咖啡小麥結合就是我們咖啡的 1個 業者去做 1個 結合是從老師這樣分享的時候我就特別的感受到因為我們的美感講的就是感知不管是五感或者七感六覺都是一樣的可是這些小孩子們他們在視覺上甚至有些還有聽障的障礙他們沒有 1個 強勢的感官之外他們還有其他的感官能力所以老師在這個感官的這個開發刺激上花了很多很多的這樣子心血所以這些孩子雖然他有障礙別的不便之處可是他要能夠融入社會跟大家一起健康長大一起成長一起成為社會的棟樑所以我們不會去放棄每一個孩子所以在地的文化可以讓他們更清楚自己跟社會的連結尤其像在大雅透過老師你這麼講我們就知道原來大雅的其中 1個 特色就是小麥我想這一切這一切就是讓我們感受到說1個 好的老師不會是照著教科書刻板的在教學尤其當你的學生的對象非常不同然後個別差異又這麼大的時候就要有 1個 很創造性的能力有種很關懷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這樣的 1個 包容那個愛的力量所以我覺得在幼兒開始一直在高中這個階段裡面每天跟老師日夜相處也會是1種 幸福的開端那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回到節目現場我們再來請老師多介紹這些孩子創造了哪一些讓我們感動的事蹟好都是寶貝在這花園裡圓滴細細澎湖刮刮過夏雨淋溼中不易退冰甜不滴笑話成長在他手裡夏夏花園裡光春萬蘭綠每朵笑話都美麗微風輕飄逸滿天同歡喜在添富的花園裡你我同是寶貝在這花園裡願你行行好路不讓你傷心刮刮過夏雨淋溼中不易退冰甜不滴笑話成長在他手裡別擔心一定成長在他手裡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的現場今天非常高興20 24年 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典教學傑出獎得主潔依金鳳老師就在我們的節目現場那我們剛剛知道老師這麼33年 來奉獻在視障別或者是多重障礙別的孩子的身上帶引著他們體會到藝術之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乃至於開發了他們的很多的感官能力作品上面然後慢慢的露出了他們的藝術潛能甚至是對其中很多的東西激發了很濃厚的興趣還有學習動機老師你再跟我們多分享一點那個實際上發生的一些動人的現場好嗎那我想跟大家分享就是說我們的孩子有時候會覺得說他是視障他是視多重障礙的孩子他可以學什麼他有需要學顏色嗎有需要學色彩嗎其實我會覺得我們就是不剝奪孩子們的一些藝術平權的部分我會教他們顏色顏色其實也可以代表情緒的部分例如像說孩子們就說我會問他說你喜歡什麼顏色不喜歡什麼顏色那孩子有的說我不喜歡黑色我說那你為什麼不喜歡黑色他說黑色就代表陰暗害怕我不喜歡黑色那有的孩子他會說我喜歡藍色我說那你為什麼喜歡藍色他就說藍色就很像藍天白雲然後出太陽那所以透過這樣我會來說其實孩子們還是可以教他們顏色部分是還有再來1個 部分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手拉胚教學當開始會覺得說孩子可以學手拉胚嗎我就從我們有成立 1個 手拉胚社團藉由手拉胚社團每週每週練習我覺得發覺上有的孩子真的是可以手感很好對其實他們在手拉胚定中心他們的觸覺反而比老師還可以把作品這樣子定中心然後去做出 1件1件 的作品所以我覺得說其實孩子我們有時候以外表或是想像中他們可以嗎他們可以嗎但是我都會覺得說只要給孩子機會只要有任何嘗試的機會我就會讓孩子去嘗試然後我們就放到教學裡面那第2個部分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所謂的迷茫共學當初的發想是就是說一些親近教師一些老師一些志工們他在帶領我們的孩子那是有什麼樣的工作坊或是設計的 1個 課程的機會讓他們對於孩子在帶他們的時候大手牽小手這種感覺的課程的時候有什麼可以讓他們更快的進入課程當中並且去了解到我們孩子所以那時候就會有 1個 所謂的蒙眼的體驗的工作坊體驗工作坊的課程當中我會讓他們真正的蒙眼而且蒙眼至少要 1個 小時以上才可以真正有那種蒙眼之後的一些限制才真正會出現對你會有一些已經存在的記憶會不見你反而就真的就是你要失去了這個視覺的部分你就要透過你的聽覺還有就是整個你要很專心的聽老師在說什麼步驟那所以透過這課程我們就會製作立體的小豬大家去蒙眼做出來我們就會剛開始會說立體小豬做可愛版的頭1個圓圓的像乒乓球大小我會讓志工們心靈老師去摸乒乓球大小這就是身體就代表身體然後代表頭就是再這樣去組合然後另1個部分我們會讓他們蒙眼做蔥油餅他們就是體驗說孩子們在透過才會創作從事在做吃的蔥油餅那個環境之下的那種香味就是很認真做做完了就可以當下就可以去享受自己親手做的蔥油餅所以我覺得常有一句話講說眼生萬物但是對於視覺不便的孩子們的眼其實我覺得很多這時候都回來是回到他的心眼就像你剛剛講說做手拉壞他把這個樣的 1個 心眼裡面這個校準的非常的靈敏那我覺得對於老師或者志工能夠有這樣子的 1個 迷茫共學的體驗的時候其實這就是一進入教學現場前的 1種 準備當你自己感受到這種不便的時候你才可以去瞭解到說你的教學引導原來還有更多的可能更細膩需要去考量的部分這一切的心理的發現回到真正在教學的時候甚至乃至於老師跟志工們也都會有1種默契因為他明白這些孩子他走在前面的時候有一些環境上面的要素要怎麼去提供他譬如說從手拉壞你的設計你雖然沒有講我都可以感覺完全是按照發育發達的 1個 從開始體驗到熟練精熟的 1個 掌握剛開始可能就是形狀團然後慢慢的他以後就會精緻化可是一開始的時候在建立體驗這個概念的時候你這樣的設計真的是好到位然後我覺得那個蔥油餅就是讓我感覺到泥土變成麵粉然後雖然介質不同但某種材質的屬性是相近所以這些孩子呢就學會了所謂的遷移所以這個衍生萬物老師你是他們的眼然後你幫助他們的心眼還有這個心眼能力的擴張使得這個覺知變成是非常的到位的建構出他們所謂的認識世界的 1個 新世界老師事實上你做的事情還不只這些對不對對對對我其實我覺得學習就是終身學習不斷的學習這是我個人都有個人的期許終身的 1個 學習我才能把一般學習的部分把它去轉化類化然後轉來教給我們的孩子並且做很多的嘗試的部分那像剛剛所謂的民盲共學還有 1個 就是所謂的融合融合的教育的部分孩子的融合教育對對對其實會有一些外面的孩子普教的孩子會到我們學校那也感謝學校也會有藉由這樣的外部的資源讓這些孩子跟我們孩子一起來體驗一起做上課那這些孩子我會讓他們先做蒙眼然後再來教我們的孩子當已經蒙眼了之後再來跟我們的孩子其實我覺得他們的那種感受就不一樣了真的真的那我覺得學習真的是永不止息開始我也要去思考說那有一些真的是做輪椅的孩子肢體受限很多那我要怎麼讓這些孩子也在參與我們的美術課程當中我就想到指印化弄他們的那個食指或是他們還可以動著手指頭去做一些指印化那在這當中我會叫他們去做色彩毛毛蟲五顏六色那我們也可以透過就是做花這個都是用指印化部分那還有 1個 就是發覺有 1個 叫做噴畫彩色筆那一般我們的孩子他其實要拿彩色筆真的很困難連抓握都沒有辦法所以那我們就透過可能市場上我們去發現的有一些媒材工具類就可以讓我們孩子其實也可以參與這個畫作他們就透過那個水性透過 1個 氣囊把水性的顏色噴出來然後我們再透過我們設計就可以一幅一幅五顏六色的畫就出來我覺得很多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教學去考慮那其實我們去盡量去發覺孩子的優點在整個的美術創作上他們都可以發揮他們的所長對就真的是可以實踐因為像剛剛我就會覺得老師工具這個就是要很用心的去思考當他的手或者身體的不便裡面我們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其實教育就是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給自己 1種 自由自在的用心你就可以選擇然後實現它那像我剛剛就覺得你看老師你的安排這些孩子這個畫作藝術都是從身邊開始譬如說毛毛蟲花朵天空其實這些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子的 1個 大自然裡頭因為老師的引導讓他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去感受他身邊的大自然的美好有時候大自然也有療癒人生也不是這麼悲苦的尤其能夠遇到這麼好的老師你看看這些藝術藝術完全可以讓他們產生的自信心老師那個藝術貢獻獎對你來講它是 1個 肯定可是某種程度對孩子們也是1個 肯定我們今天節目現場老師也帶了好多好多的作品我們到時候把那個作品也把它呈現給所有的聽眾去看一看老師我知道你很注重品德跟美感然後還有就是同學之間的同理心乃至於教學現場跟社區裡面的那個同理心這些事情都是教育的 1種 影響力你都把它融合在一起了對其實我覺得滿重要的就是品德教育其實在整個的教育現場我其實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到一些教學但是就是凡是以孩子的需要為出發點就是應採師教的部分第2個部分其實我很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那也就也要教導孩子們其實要有感恩的心然後第3個我也很想說在平常教育當中我也教的孩子盡量就是我都會用正向積極的回答話語行動去讚美孩子鼓勵孩子在特殊教育的部分真的還是要有 1個 奉獻服務的精神在其中最後其實我覺得真的還滿感謝學校的部分支持那我也是積極在推廣事實上的藝術教育這個部分我覺得老師真的是很感佩然後也覺得我們社會上我們的國家就是因為有良師才可以興國然後跟每個孩子他在生命中遇到了這樣的貴人您也是他們開世界之創的那1個推手我想潔金鳳老師做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多包含她一些具體的很有意義的不管是異起學美異表人才異同尋美異遊未盡異展常才異起回饋異聞會有乃至於異創無限藝術深耕等等在每一個這個具體的活動的背後都有它的 1個 教育的訴求跟那個愛的願景我覺得很感恩這個社會因為有像您這樣的人使得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美我們呢待會還有 1個 美感共舞詩篇有1個美感心得還要請老師跟我們分享那我們在分享之前先跟聽友說聲再見好謝謝大家謝謝謝謝老師謝謝大家美感共舞詩篇最後想跟大家分享就是說其實我們就是要給孩子多機會然後讓他們多學習這些孩子他們始終都會有無限的可能也鼓勵說大眾多到我們的美術館博物館去支持我們的一些藝術者的創作那也希望就是說也期待就是有外部資源進入校園也讓我們的孩子都有機會去觸摸這些藝術品讓他有機會親手摸透過藝術家來跟我們孩子整個去做一些互動的分享其實孩子的受限你想像是無限那就是有可能的無限的發展空間謝謝大家一閃一閃亮晶晶1234567 好想許多少星星築地愛在裡面放光一閃一閃亮晶晶我們飛像這森林的風飛到需要我們的地方一起飛到每個平凡的角落綻放美麗的亮光像這森林的風飛到需要我們的地方一起飛到每個平凡的角落綻放美麗的亮光一起飛一起飛到每個綻放美麗的",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美感共舞","廣播電臺","經濟部水利署","教育部","感謝學校","美感教育","特殊教育","多重障礙","教學現場","蔥油餅"],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4a6a04171948002380a72e",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體驗真實的存在——專訪登山旅遊領隊 張睿杰",guests:[{name:"張睿杰",unit:"登山旅遊領隊",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N1-p3UP62Fs?si=dx0DalGqkHJ92Xmj",live:"",introduction:" 為了陪伴體弱過敏的孩子,遵從醫囑「帶去爬山吧」的叮嚀,開啟了他的登山人生。從初入此界門外漢,到讀遍山徑書籍、親身走過百條以上山岳路線,領略了山的美,不只是來自壯闊的視覺印象,而是全身感官打開時所接收、感應到的各種滋潤——風吹的聲音、樹皮的質地、苔蘚的柔軟、還有爬完山後與夥伴共享熱茶或芒果冰的味道,那是一場完整的感官交響樂,也是張睿杰心中最純粹的美感盛宴。
\n
\n 對登山的熱情,隨著時間轉化為專業:他考取領隊與登山嚮導證照,成為每年至少七、八次帶領旅人登上富士山的專業領隊。從責任、熱情到願景,張睿杰的登山路走得深遠。不只帶人走山,也引導大家在行走間閱讀歷史與文化。他特別著迷於古道,像是樟之細路、淡蘭古道,每條路線都承載著先民的生命故事與生活印記。行走其中,不只是表象的健身、挑戰和紀錄,而是與時空過往的深度靈魂對話,邊走邊聽歷史的低語,會讓每一步更加有重量與溫度。登爬的不僅是腳下的風景,還是心靈與土地的叩問。
\n
\n 深感登山的益處,張睿杰曾與醫師共同出書,分享森林中的綠色光波、負離子與芬多精,以科學的觀點,談山林對術後癌症患者可提供的安撫與修復力量。除此之外,登山是五感的真實體驗——遠眺調整眼睛疲勞、鳥鳴讓耳朵感動、苔蘚與岩石讓雙手觸覺初心、芬多精與土壤的氣息滋養呼吸,味覺則是每趟山行最大的驚喜:例如他曾在龜山島頂端為夥伴準備一碗冰鎮的芒果冰,那濕熱後的清涼滋味,讓所有人終身難忘。美的感受與記憶,會藏進山頂上的一碗冰品、一杯熱茶,和團隊成員間的無言關懷裡。
\n
\n 張睿杰認為「貼近美」其實很簡單,只要你願意走出去,走進一片山林、一條古道,讓風聲、樹影與夥伴的笑聲一同流過心裡。毋需攀登高峰,只要能慢下來,好好聽、好好看、好好真實的感受,美就會悄悄地來到身邊,讓人在平凡中發現無比珍貴的存在感和連結感。走一趟山路,或可發現,行走的不是腳,而是整顆心靈,開始回到真實存在的自身,存在美於焉發生。
\n
\n歡迎收聽06月15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49970811,updatedAt:1749970870,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49707268,updatedAt:1750280924,stt:{transcriptId:"11191d4c-3ea4-4914-a5fd-77f1614a1410",transcript:"欸歐尼愛生活是 1個 什麼樣的節目啊我們是 1個 認真聊生活的節目在生活這門藝術裡我們既是藝術家也是藝術的對象欸這個節目可以跟大家一起去思考如何愛他人愛自己所以一定要收聽每週一到週五早上 9點5分 到 9點 55分 的歐尼愛生活欸你報名分科測驗了嗎當然報啦我昨天依照大考中心的簡章就完成網路報名了聽起來不難我也趕快去報11 40年度 分科測驗將在 7月 11號 到 12號 舉行有意報考的考生請依照大考中心考試簡章規定報名報名從即日起到 6月 17號 為止千萬別錯過以上廣告由教育部提供要是不繼續報辦一週就不報請注意你經濟的氣候汽車職業險告期日若是你的保險告期超過 6個 月主管機關會移車功勞監理機關註銷牌照萬1000你有收到違反強保法註銷牌照處分書會叫你趕快去保險公司投保再重新領牌不必再等 6個 月那才是上網路找強制險有效電子式保險證提升你目前投保的情形主設界我們是臺北市內合唱團您現在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臺就愛教育電臺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是體驗真實的存在這個節目希望能和你一起來探索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專業登山旅遊領隊張瑞傑先生等會美感會客室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客室一開始跟大家說明一下我會開始爬山有 1個 特殊的機緣就是小孩子的機緣因為當初小孩子嚴重過敏醫生丟下一句話帶去爬山吧於是這就開啟了我的爬山的經歷從完全不懂任何山的資訊開始自己買一本書把裡面書的 100條 山路全部走了一遍一本走完了沒想到好像還不太過癮又繼續走第二本書就這樣經歷了大概 20年的 時間我覺得在山裡面呢常常會看到許多山林的美麗可是在這個山林美麗的分享之外呢我希望讓大家更了解的是說這種美它其實不是只是眼睛看到的美景而是時候你耳朵聽到的美妙的旋律還有你鼻子聞到的自然芳香的美甚至於你雙手會觸摸到的那種萬物之美包含樹皮啦最重要的當你完成 1段 旅程之後大家一起山有共享味覺之美哇所以我希望說今天藉由這個機會將我所體會到的美感分享給各位聽眾也讓你們來隔空感受一下山林之美吧哇沒有沒有沒有您是很成功的企業家你剛剛也跟大家講你會走到登山走入森林是因為孩子過敏因為孩子的這樣的 1個 體質狀態在醫生的建議之下開始進入了這個山林但是我覺得很美妙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剛開始爬山可能會覺得很累因為他要跟你的體能對抗跟你的意志力對抗可是沉寂何時可以這樣一覺 20年 這個黃粱夢沒有醒而且還越愛越深最美的事情就是愛你所愛嘛那今天我們的聽友一定會很想知道您在這個爬山以後這個山對您來講它是什麼這個問題碧涵姐問得很切入重點其實我們在周遭裡面一些山友爬山的目的其實各不相同有的人為了一定要摸到三角點有人只是要輕鬆健身有人只是要看能不能少吃幾顆藥所以其實在 20年前 沒錯小孩會長大過沒幾年長大了就不跟你爬了你該怎麼辦呢我們只好找一些小孩的父母告訴他們你們要健身要養生了結果我就組了 1個 小群我們就一起爬山那總不能老是走那幾條路線於是後期近幾年我就開始去探看一些新的路線結果走著走著就有興趣了那也剛好遇到疫情中間 2年的 時間就比較因為我本身除了爬山以外我有經營一家那個彩妝品公司那你知道疫情期間大家戴口罩哈哈哈我的生意就比較受到影響是的所以在那個時候我就順便去考了 1個 領隊證照跟登山向導證照那也有很好的 1個 機緣我就帶了某一家旅行社去爬富士山的團所以我現在每一年富士山大概平均要去到 78趟 經由這樣的 1個 過程其實早期是因為 1個 責任就帶小孩子盡量要走完中期是1個 熱情就是你有 1個 同溫層然後大家建立感情可是到了後來就變成 1種 探索到更近期帶隊那又另外1種不同的體驗因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故事我就把這些故事累積下來那我們希望說經由這樣的 1個 故事分享其中的一些經驗跟感覺所以我覺得已經從探索走到分享共享是因為我覺得你太厲害了1個 企業家就雖然是因為這麼簡單的為了追求孩子的健康一起陪著孩子爬上山可是你看你可以把爬山變成是1種 充滿生命哲學的 1種 境界就像剛剛講的說因為探索又考到專業我覺得你根本就是玩真的你把那個興趣就是很願意想跟大家分享而且我覺得其實登山是充滿挑戰的以我來講我所知道你光是怎麼穿鞋子都是 1個 很重要的知識更不要講說以為說我今天想爬我們就走吧不它還是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東西其實也很像生命的寫照映照我們常講就是說其實能力多強然後你就去選擇你可以先完成的工作我們常勸山友不要越急打怪有的時候常看到哇我就跟著去了可是你沒有想到他們在享受這個美景的過程人家要做多少的準備中間有多少的過程要去完成有多艱辛的步伐要一步一步的踩踏上去所以這並不是說你單純看到那1張照片就可以去跟人家一起完成這樣的 1個 美感的享受我後來在爬山過程我除了帶登山教育經驗以外我現在也開始多分享一些歷史文化跟廟宇文化因為這些在很多臺灣有很多所謂的古道那古道就是先民走過的路這中間充滿很多的這種故事包含很有名的樟枝細路淡蘭古道這中間就有很多的歷史故事帶來的廟宇文化包含哪一些族群他在哪裡建立了什麼樣的廟然後山友在走的過程他慢慢看到的不是只有綠色的美景以外他還會聽到跟這條古道有相關係的一些故事他們會越走越有趣越走越不覺得累因為我覺得登山裡面有 1個 層次你站在這個土地上面你會覺得你雖然是渺小需要謙卑可是也就是因為它有1個 很密切的連結使得你可以看到逝去的先民的生活足跡因為它是 1個 默默的隨著山風在吹過的 1種 滴雨可是如果你能夠很體會很細心就會讓你會打開你的眼睛看到你的前輩先人們如何在這個土地裡面認真的生活留下他們覺得珍貴的東西給我們這個後代的子孫像這種東西它就是超越了物質的享受可是這種化於大自然裡頭有時候你沒有人生沒有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你可能都不會知道有這樣的1個 體味那個是 1種 心眼被打開就像你講的人的生命也是 1種 歷史是 1種 血液跟文化 D NA 所以其實登山它可以把它變得更有豐富的層次那個美的那個層次會隨著這樣的 1個 線索讓我們可以去感受到能夠活著實在是太棒了當然其實登山不是說只是要去追求摸到那個山腳點一定要走到山頭才是完成我不認為這樣我的觀念是說讓大家安全平安的出去安全平安的回來然後在這過程裡面來講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聞到的你摸到的每一段其實都是一些美好的回憶你要去珍惜的是這一塊而不是說一定摸到山腳點那個我不覺得那是必然的是所以也就是在這個歷程中真實的存在這件事情好好的去體驗它擁有它這其實來得比摸到那個頂點來得更重要像剛剛瑞傑就講得很重要你不要因為性之所至然後你就開始去打怪有時候我覺得遠慮其實講得就像您剛剛講的很多人為了成就這件事情他默默的付出幫你準備那可是當我們要去踏上這個的時候我們要先去想想我會不會造成人家的困擾或負擔沒錯拖累所以有時候快不一定好當然然後準備好了沒有反而是更重要沒錯登山這個是攸關生命安全的事情其實在過程裡面來講每一步包含出發前的準備行進中在登山過程中的安全注意還有下山的時候隨時的後勤這個都是缺一不可的這是專業是那我們待會休息回來再繼續請教瑞傑是學弟然後我們來看看這個山林如何可以療癒我們沒問題山呀山呦綿延不斷金山在古道遊悠悠聞風蒼鳴山崖咱們步步高升呦寒風暖和陽天安家佑千千星許多每個千人中祝好人成長古道照顏色呦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的現場今天非常高興我們請到企業家也是專業登山旅遊的領隊張瑞傑我們剛剛前面的分享就讓我們有不同的視野去看登山這件事當然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細節我們剛剛也提到說是需要遠慮的需要評估自己本身的真實的能力然後慢慢一步一步的去接近登山這樣的 1個 選項那當然過程可能比達到終點來得更重要因為過程裡面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它不應該被忽視而不是只是在那個達到終點以後的快感而已那所以這裡面其實就有 1個 你所提到的叫做山林療癒的這件美事那您可不可以談一下山林如何來療癒我們如何來享有這一些沒有問題其實山林療癒這個詞當初出來的目的是因為我有跟 3種 的醫生一起出版了一本書叫希望治療主要是針對癌症病友在術後如何走出大自然用山林療癒的方法快速的增加他的 1個 抵抗力讓他獲得 1個 更有希望的治療模式所以有的時候我在遇到一些讀者的時候他們常會問我 1件事情 就是說你自己也是癌症患者嗎我就常常告訴他們是就是不爬山會很難過的那種山癌所以其實在山林療癒的過程它整個給我們的影響我覺得在科學的那種依據裡面來講親近大自然它會幫助我們轉化很多那種負面的情緒那這些是我們常聽到的用詞可是我們只是聽到你如果自己沒有走出去你真的沒有辦法感受到所以我們提供一些科學上的資料來讓大家有 1個 所謂的參考依據到底是不是有這個效果我們會建議你自己去體會去體驗像美國的醫學它針對綠色對於病人的幫助它竟然有像類止痛劑的效果那它的原因很特別他說因為綠色的光波長在 5 50奈米 那人類所能見到的是在 400 跟 700奈米 之間所以這個光波長對人類的這種神經大腦皮層還有對眼睛的對焦系統它是非常好的能夠達到 1個 休息效果的狀態這樣的 1個 模式我們會鼓勵大家去可是要記得它的效果是要你遠跳不是拿著一本綠色植物每天對著它看就有效其實這就是 1個 科學醫療的1個 角度其實先不講這麼遠的這樣的 1個 學理我們常常就是說像眼睛疲勞專家也常常鼓勵我們離我們遠跳可是因為過度的現代化或者就像我剛剛說過度的疲勞使用某些器官使得你有些生理的平衡狀態被破壞了所以我覺得你剛剛講的那樣從醫學的理論去看待山林的療癒功能這是很成立的可是除此之外你也說還有很多還有啊其實在山裡面不是只有眼睛看的比如說像我們耳朵聽的等一下有機會的話我會播 1段 聲音檔讓大家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因為我們常常在山裡面我們常常會忽略說身邊帶來一些奇怪的聲音所帶來的可是當你了解以後你會恍然大悟哇你去欣賞到那些東西而且在聽的部分來講的話它是 1個 很棒的聽覺除了說大自然的聲音有的時候比如說我們團隊一起出去我們最重要的聲音來源除了大自然以外還有 1個 就是隊友之間隊友之間常常會互相的什麼關懷小心頭小心地上 1根 樹枝凸起來這個都是讓我們覺得好像我不是 1個 人在爬山我們是一群人一起走在這山路上你會有那種溫馨的提醒對你來講它也是 1個 聲音不斷的給你那種支持感的刺激那也是很棒的像您剛剛講的這個我覺得特別有感受因為當那個聲場放大以後還有就有環境的聲音進來之後你那種臨場感是有別於日常生活 1個 頻率所以你的心會得到 1個 所謂的新鮮的轉換然後我覺得當然人可以很堅強1個 人在做很多事但事實上人的本性是 1個 群居的動物所以如果說你因為有好的溫暖力量的 1個 相互的支撐其實那會讓我們會覺得說生命的存在非常有意義那個不是孤獨也不是什麼然後你會覺得說原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是可以如此的美好互相幫助那個所謂的新鮮別離共好這件事情其實在美感裡頭它講的就是這種你一體會到以後你心裡會有暖流這種東西我覺得說如果我們做 1個 活動或者去從事 1個 什麼東西它在這個過程就可以帶來這些東西的話其實我們是有福報的人當然所以登山過程裡面來講大家除了剛剛講的那聲音以外還有一句聲音也是滿激勵人心的就是說光這麼簡單 3個 字大家那種釋放壓力然後那種歡欣鼓舞的感覺這個聲音也是最美妙的我覺得如果說短短的幾天我們就可以把 1個 目標把1個 夢想達成的那個到了的話你就會覺得說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尤其像您剛剛講像譬如說罹癌的朋友尤其癌症到現在已經不是絕症了它是已經是 1種 慢性疾病的 1種 樣態可是我常常聽說這個心情可以決定一切如果你常常開懷大笑你常常心感快樂其實它會分泌很多很好的那個情緒麻非然後讓你那個身體跟你對話然後產生個很好的正向的細胞那個正好細胞會長多一點我覺得所以森林療癒就某種程度就跟藝術療癒舞蹈治療等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範圍很廣我剛剛講的只是 2個 部分其實還有我接著要跟大家說明的是說在森林裡面還有一項寶物就是它的空氣我們鼻子聞到的吸到的有所謂的空氣維他命就是講的負離子還有 1個 芬多精這個東西是對人體對我們整個安定情緒也好交感神經的調節還有紓解我們平常那麼大的生活壓力這個非常好而且它是這樣你在不同的高度所帶給你的是不同的那種效果比如說像臺灣有比較高山地方有些針葉林那它帶來是什麼是檸檬西這樣的1個 負離子它除了這樣還可以讓你幫助睡眠在闊葉林的部分它帶來的是什麼是方章醇這個東西非常棒可以安定情緒放鬆我們的這種緊張紓解緊張的生活壓力這個都是你在不同的高度你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效果所以你不一定要爬到最高其實你只要出去走你就有機會獲得不錯的回饋我就從另外1個角度來呼應其實您剛剛講的都是從科學醫療裡面很真實的那樣的 1個 元素可是對我來講譬如說我看到闊葉林我就會感受到說生命的欣欣向榮因為每一個葉片不管它對身或者輪身它其實它裡面的氣勢光合作用的時候你常常就會覺得說為什麼它活的這個姿態那麼美麗有時候你就會覺得說我好像被鼓舞了我也可以抬頭挺胸一點我也可以把胸肌打開橫隔膜打開雖然我是在爬可是我的深呼吸會跟著這樣的1個 大樹的釋放出來的 1種 隱喻的鼓勵姿態我就覺得我好像被鼓勵了那另外假設我走到真葉林的話常常我們就是說我們的文化裡面有很多很棒的詞曲譬如說像松柏長青碧碧不瑤遇到這麼樣的人生的淬鍊大自然的考驗的時候你看樹它就是 1個 活教材它可以把自己縮小到 1個 最適當的姿態真的可以存活經過考驗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大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有什麼不可能呢當然所以如果當你理解說其實很多東西都很和諧它就會是 1種 美而不是負擔是的我呼應碧涵姐剛講的這個東西最代表性的植物就叫玉山圓柏它那個生長的幅度就像您說的它可以彎曲而且它可以百年這樣子去生長屹立不搖是姿態之美那個是可是它比較辛苦的一點你要爬到夠高的地方你才看得到可以我們繼續努力是這時候就要去靠那個瑞傑兄來帶著大家因為登山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登山也是需要準備的當然登山的準備那不是 1天2天 可以講的其實最簡單的就是說你要先訓練自己的肌耐力那最簡單的單純你就先公園散步學校散步或者小公園小山先去練你的腳力常常有那個山友問說登山是不是會很傷膝蓋我說不會啊我走了 20幾年 我也從來沒有用過護膝我說只要您方法對了姿勢正確了你不會傷到膝蓋的是那當然你不要去過分負重以現在來講的話它有很多可以協助您的地方您只要循序漸進依照登山專家的建議其實真的可以達到快樂登山的這樣效果是的我覺得瑞傑剛剛也提醒了1件事情 其實要先回到本身譬如說 1個 身體裡面我們自己的存在的狀態我們的姿勢有沒有把自己的生理狀態調整到 1個 自然的合乎日常勞動或者是運動或者是工作的 1個 姿態這就是 1種 存在美學的基本功譬如說做姿工作有些姿勢並不是很適當有些是怎麼樣可以省力其實我們回到對 1個 身體的覺知這個基礎如果你有這樣的 1個 自覺的時候其實登山之路它其實就可能就很容易就可以跟隨著專業的領隊一起走上這個美麗的路程對你容我再補充最後一點在山林療癒這一塊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剛剛提的就是類烏干體驗最後 1個 感覺就叫味覺的體驗您知道嗎我曾經有 1次 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在龜山島非常高的那個叫40 1 高地那天滿熱的五月天大家爬了 17 00多 階梯到上面以後大汗淋漓了口乾舌燥我那1天帶了 1個 很特別的東西叫做銼冰我做好了之後我放在 2層 的保溫袋裡面然後還帶了 1包 新鮮的芒果鋪在上面那個現賣芒果冰結果別隊的山友上來跟我講可不可以賣我一碗 500塊 我說 no 我們隊友要享受這種的體會你會一輩子難忘那一碗真的芒果冰的味道還有就是像冬天的時候我們會在山上煮杯熱茶泡杯熱咖啡或者甚至於煮一碗熱騰騰的大鍋麵那個大家一吃起來那1種香味那1種感受真的比五星級餐廳還要來得值得回味所以這種美感的口感這種回味也是在登山過程裡面來講會讓人畢生難忘的我覺得好棒的滋味真的很想跟著瑞傑一起去登山來剛剛聽到的聲音那個是什麼聲音呢好它是聽起來很像狗叫聲的山腔哇我們不用爬那麼高的山我們也聽到了所以這也讓我們有更大的 1種 動機很想要跟著去登山今天非常謝謝張瑞傑先生來接受我們的訪問用心看山林節目最後還有 1個 美感共舞詩篇要請瑞傑跟我們分享他的美感心得在你分享之前我們先跟聽友說再見囉各位美感教育共舞的聽眾朋友非常感謝也非常榮幸這次有機會來跟大家分享這個登山的這個體驗那希望我們下次有機會一起山林相見喔美感共舞詩篇其實我認為最簡單我們貼近美的方式就是要走出去親近大自然不管你是去公園的小橋流水或者你是去古道秘境的高山溪流您可以試試看剛我所提的烏干體驗爬上 1座 山的頂端你去重看四方的美景仔細聽聽蟲鳴鳥叫的聲音或欣賞大自然獨特的樂章也摸摸看翠綠的苔蘚感受細緻的柔軟感用力呼吸享盡芬多精與負離子的天然療癒最後呢記得邀請你的山友同好來攤美食饗宴歡樂笑聲也是人間最美的旋律喔我游得不如你走出不安讓我們和你一起",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歐尼愛","企業家","大考中心","大自然","美感教育"],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413f91fbb2c50022f394f2",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真誠以對地追求盡善盡美——專訪資深座艙長 曾令潔",guests:[{name:"曾令潔",unit:"資深座艙長",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sTOlSD1b6Oo?si=wvxu0WV5Tew06eCr",live:"",introduction:" 曾令潔飛行生涯逾二十年,飛越過無數的國度與時區,而令她最深刻難忘的美感經驗,不在雲端,在地面——在一針一線縫製旗袍的自我凝視裡。從未拿過針線的她,在朋友鼓勵下挑戰自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親手縫出人生第一件旗袍。每一次回針、每一處錯位的修補,都讓她深刻感受到:當你完成一個原以為不可能的事時,那種滿足與幸福感,會在心中綻放出最柔軟、也最堅定的光。
\n
\n 過往,曾令潔曾兩度受命執行總統專機任務。這不是因為她比別人優秀,而是她總是默默地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她為每個航班設計專屬作業清單,細緻提醒團隊留意流程與細節。她深信,真正的領導不是發號施令,而是在混亂中守住秩序,在壓力下維持從容。她說,在講究分秒的高壓力環境裡,美,不是來自妝容,而是氣質與節奏,說話的方式,眼神的交流,以及那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的安定與自信。那是一種內斂的美,是經年累月打磨出來的穩重與優雅。
\n
\n 幾段珍藏在她心底的溫馨回憶:外交官夫人特地致電感謝她的貼心照顧,並祝福她即將舉行的婚禮;乘客在落地後特地跑到機艙樓上,真摯地只為對她說一聲謝謝,⋯ ⋯。她認為,真正的「服務」從不是喧嘩於外,而是源於觀察和在乎,在對方開口之前,就已經悄悄準備好接住對方的需要。這樣的貼心,正是美感的實踐,更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n
\n 如今,曾令潔早已卸下空服人員制服,依然以從容和自信繼續閃耀著生命之旅。她說,美感不是歲數的年輕、不是潮流的追求,而是你是否看見自己的價值!是否願意善待自己與他人!她鼓勵聽眾,不要懷疑改變的可能,即使已過花樣年華,也仍能選擇讓生命綻放光彩——因為,只要你願意,每一個當下,都是你生命最美的時刻。
\n\n
本節目6月14日下午在電台總臺,規劃了「跟著廣播去遊學——彩妝設計與美姿美儀」活動,邀請曾令潔資深座艙長親授美姿美儀課程,透過美的體驗、體悟和展現,共創美好實踐行動。
\n\n
\n歡迎收聽06月08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49366004,updatedAt:1749366070,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49106577,updatedAt:1750280913,stt:{transcriptId:"5e48e6d1-9a5b-4720-9e25-0058e8e3d8d6",transcript:"欸欸嘉寧歐尼愛生活是 1個 什麼樣的節目啊我們是 1個 認真聊生活的節目在生活這門藝術裡我們既是藝術家也是藝術的對象欸是耶這個節目可以跟大家一起去思考如何愛他人愛自己愛生活所以一定要收聽每週一到週五早上 9點5分 到 9點55分 的歐尼愛生活欸我剛報名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我想去非營利組織體驗還有薪水可以領喔這麼好那我也要去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開放大專以上在學青年參加職缺包括企畫活動產品設計導覽解說等 6月20號 截止報名歡迎到 RE ACH 職場體驗網投遞履歷以上廣告由教育部提供目前已進入訓期這也是臺灣最容易遭受颱風水災土蟲流侵襲的時期雖然汛期帶來豐富的水資源但也可能引起洪澇災害請民眾留意氣象資訊加強居家防災準備請疏通水溝下水道以降低汛期帶來的災害損失掌握即時防災資訊請上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或下載行動水情 APP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以上廣告由經濟部水利署提供和尚如射箭我們是臺北市內和尚館您現在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臺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B ang bang bang B ang bang bang bang bang 就愛教育電臺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是真誠以對由心而發的地球盡散盡美這個節目希望能和你一起來發現美接近美創造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資深座艙長曾令傑等會美感會客室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客室我年輕的時候任職於航空界在將近 20年的 飛行生涯當中去過許多的國家與大城市我也瀏覽過無數的自然美景見識過許多異國的風土民情與藝術文化長年在這種工作環境的薰陶下不僅增長了我的見聞自然也豐富了我的美學概念在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我自然有許多美麗有趣的記憶但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 5年前 的 1次 經歷我原本是 1個 非常不善於使用針線的人在朋友的慫恿下我居然斗膽報名參加了慈濟功德會舉辦的手縫旗拋課程從自己挑選布料學習剪裁以及運用不同的手工針法完成了 1件 旗袍總共耗時 2個半 月在這段時間裡我投注了大量的專注力與耐心但是因為手指的不靈巧針法又不熟練幾乎是縫三針在這種反覆磨練心性的過程中我非常訝異自己沒有選擇中途放棄因為這種手工手縫的工藝對我們老花眼族來說是非常耗神耗眼力的當課程結束之後老師還為所有的學員安排了一場旗袍發表會讓大家輪流上臺發表心得感言當自己穿上親手縫製的旗袍那種喜悅是無法言喻的其實人生就是 1個 認識自己的過程當我達成了 1件 我原本認為不可能的任務的時候就是 1種 非常美好幸福的感覺我想令傑講的這1段生命中最深刻的印象其實它才 5年 內也不是很遙遠以前的事可是我就可以感受到你是 1個 從不自我設限的人可是你看你完成了而且這樣的 1個 旗袍的手縫的過程到最後的 1個 穿著的展現讓你覺得生命中沒有不可能的事這就是我最後在臺上發表的時候我說人生沒有不可能的任務可能對於縫紉很擅長的朋友來講做 1件 衣服不是什麼了不起可是這個對我來說我真的是 1個 不善於女紅的工作的人我既不會勾也不會織現在我高中的家事課都拜託我母親完成那這1次老實說我是勇於嘗試人我覺得也是時間點到了因為過去我有1段時間也是非常沉寂的我有一點封閉可是人是會改變的你會被周遭的環境自己的內在的 1種 呼喚你會慢慢的 1個 覺醒所以我也願意去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之前是因為看到 1個 朋友他每天穿著他自己做的旗袍我們就很好奇所以他就引薦我們去上那個課因為他說這個課其實是個心靈課程透過手工的縫製你可以啟發一些心靈的 1種 感動他其實是很有層次跟深度的那我們抱著好奇好玩因為兩3個朋友一起所以也不會覺得害怕一起怕對他們還滿會做的我是真的不行從老師開始教學一開始的時候我就傻眼了我想說完了怎麼辦可是也很有意思我覺得我一旦選擇了我這個人就是我就全心的投入所以我非常乖我沒有一堂課辣掉然後每天就按步驟去縫其實我最後完成的旗袍還是很陽春的我沒有本編我選擇了 1個 很亮麗的顏色的旗袍的配色那我又做了其他的裝飾比如帽子結果我剛剛還沒說我以當時 623歲 的高齡被老師選中當作這個走秀的領頭羊實至名歸我真覺得你不要太客氣其實我很驚訝因為我們那一班同學其實高挑氣質好的人也很多但老師就選了我我也非常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那我過去也有一些舞臺的經驗也有一些上臺的經驗所以不會太緊張所以這個走秀就非常完美的結束了我覺得內心的感動並不是說今天很漂亮而是這是 1個 你自己發自內心你投入精神你有內外的 1種 結合所創造出來的 1個 東西對樂在其中其實手縫旗袍手製旗袍它只是 1個 途徑可是在縫的時候您很專注而且我覺得您可能已經把自己從外在修練到內在的自我的 1種 修練或者自我的觀察所以應該時間像飛的一般的過去老師完全是我的知音我當時就有這麼 1段 時間我好像覺得我是在 1種 深深的禪定當中我忘記了時間空間因為我太專心了時間好像一下 1 小時就不見了那種感覺其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當時我也被選中他們慈濟電臺也有一些採訪的節目那我也被選中接受採訪在這種旗袍過程當中的 1種 感覺是這也是 1個 很美的經驗對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有時候我們在講美它不會只是 1個 外在的1種 絢爛或者是說 1種 熱鬧它美其實常常在 1個 存在的1個 和諧的狀態它美其實常常在 1個 存在的1個 和諧的狀態這是身心靈要非常的 1種 很一致然後你自己可以很安置在裡頭然後也不緩不急可是你在那個專注的當下裡頭你會覺得你好像是超然了你已經超出了那個世俗生活的那種所謂的行禮如儀而是在這個心靈的狀態中旺我而是在這個心靈的狀態中旺我可是它卻是那麼有1種幸福的心流在流動是 1個 叫做拔河幸福的心流在流動可是我覺得丁潔我必須要問因為座艙長一定是千中選一的你知道我們以前那個時代能夠作為 1個 空服員是 1個 叫做拔萃的考試呢應該是全國最優秀的所有的年輕人去報考可是你就可以這樣子成為 1個 大家所認定的 1個 很好的領導者而且是以身作則更何況你被指派成為 2次 總統坐機的機座艙長你看看多難啊專機座艙長我覺得這是 1種 榮耀可是這個也不是說你一開始就是設定目標而是一步一腳印的然後再用真誠的態度展現你的1個 角色然後這個角色裡面讓大家看到你自帶的光芒你要不要談一下這麼珍貴的經驗呢可以其實我是很年輕就進入華航坦白講那個時候其實還是懵懂無知的年輕的歲月我就海闊天空四季遨遊當然是個非常幸運的事情可是我覺得那時候自己的深度還不夠我看事情的深度還不夠深我們看的只是表面上的炫爛才好不過我想這是個過程因為從外在返回到內在是需要1個 過程的一定是從感官上的滿足然後回到心裡的滿足我在公司我坦白講因為我前面說過了我因為自己年輕我也知道我的可能知識不夠豐富所以我也很謙虛從我身邊很多很優秀的同事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的工作技巧還有一點點天分我察言觀色我們也不是個很矯情的人但是就是很中肯的就這樣子走過來了我也有我的幽默感我想這也是我可能比較討喜的地方就像您剛剛說的我沒有特意的去追求我將來一定要怎麼樣其實在我來說那時候在華航我覺得我們只要本本分分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我們不要惹一些好像不該做的事情惹是生非被客人抱怨諸如此類的其實基本上我們都會有 1個 自然而然的晉升的過程並不是老師講的那麼艱難可是話說回來的確有些部分的同仁做了很久的時間他就是上不去所以每個人的機遇是不太一樣的我是在做了第 13年 的時候晉升做航長完全是按照這個 sch ed ule 在進步沒有提前也沒有拉後我是還沒有升做航長那1次我那時候已經很資深了民國 80年 的時候要去東南美洲我就被選拔去參加這個任務的1個 角色那一趟也很精彩很多的官員們還有夫人們還有一些隨行的記者我們也是 1個 非常有趣非常有深度的 1個 飛行任務到了民國 83年 的時候那時候我已經升做航長我大概已經擔任做航長 1年 了我又被公司再度提拔去擔任這1次任務是南非是南非對所以這2次的任務可以說是我的高光時刻最有趣的就是我第2次任務回來的時候剛好是碰到我結婚喜上加囍其實去之前就已經在籌備了而且我是臨時被通知我還在猶豫說要不要去我先說你當然要去這麼榮耀的事情怎麼可以不去呢我說他婚禮的事情這麼多交給他就好你不要管了好棒喔所以我飛回來之後就直接做新娘了好棒喔因為我們知道這是 1個 榮耀但是就像您講的因為其實同行的人物非常的多那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需要被照顧叮嚀還有很多要需要提早預備當被提供的很多的資訊我覺得這裡面當然是展現了你力求完美的那種性格跟態度當然最重要還有 1種 能力叫做重整能力因為每一個時刻裡面有這麼多的不同的需求他必須要有很多高度的 1個 協調判斷以及那個智慧的 1個 抉擇性他都要在那個瞬間裡面能夠產生出來所以我覺得這是 1個 被委以重任的其他 1個 很重要的1個 關鍵待會我們回到節目現場我就再來請教一下令傑因為他常常說他只是 1個 平凡人可是平凡人怎麼會活出不平凡的生命呢世界贈與我擁有也贈與我愛情贈我小小 1扇 窗也贈與我不敵贈我 1個 命有漸漸長大的年齡贈我一首詩要悄悄讀得安靜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進行的節目是與美感教育共舞今天現場來到的是資深座艙長曾令傑從剛剛的分享我們就知道這樣的 1個 飛行的 1個 生命經驗是多麼多麼的讓令傑一直覺得這是他生命中很高光的事情我覺得這是 1個 很不容易的尤其這是 1種 以客為尊為導向的 1種 服務的實踐我想請教一下令傑這個以客為尊這4個字對你而言它意味著什麼然後你是如何去實踐它的呢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一直個人覺得就是我們不管做服務業我們要抱著 1個 不卑不亢的態度不要太卑微當然自然也不能驕傲我們是服務業那我就記得我又要感謝我 1個 資深的女同事那時候她已經是座艙長她比我們資深很久我就從她身上也學習到了她永遠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的她氣質也很優雅那時候我們還剛剛進入頭等艙服務她就說我們要把自己定位為飛機上的女主人如果客人來我們家我們是怎麼樣的招待客人你不是女僕人是不是你自己的心態就不一樣了我怎麼樣去熱情的對待我的客人對不對就很自然大方了那好在我們頭等艙客人基本上素質都也不錯也不會太多的為難除了有一些少數特殊的情形你說我是如何以客為尊呢我個人有 1個 很好笑的1個 自以為是的技巧我不知道別人認不認同當然時代背景不一樣了就是那時候我覺得日本人是在服務上要求比較嚴格的對不對所以我每次在執行日本飛行任務的時候我會比較多的時間會站在客艙裡面有1種 mon itor 盯場的1種 其實我是做給客人看的我讓他們覺得有1種安全感我有1種管理的 1個 風格讓客人也好他們都能夠很自如的感受到我的關切尤其在日本航行我會這樣 1個 動作所以這是一些我自己感受出來的 1種 我個人的行為我對空服員其實不是兇我是有點嚴格但是我會幫他們準備好一些自己我會做一些資料那他們上來之後要準備的東西很多要檢查的項目也很多因為每個人工作責任吃東西不一樣其實我們都有這個 men u 但是事實上上了飛機你不可能去分 men u 而且我那時候當年華航的機種非常非常的多每一個飛機的機型的設備位置都不太一樣那也是時代的背景沒辦法像現在就整合統一的很好所以我那時候剛剛上來當總航長的時候我就想說我要做 1個 怎麼樣不太一樣的呢我就把每一架飛機每一個飛機上的緊急設備或者是每一個人員他必須要去負責檢查的項目我都幫他們清單列出來我不同機種我有一部分的備份所以每次我去執行任務的時候我會看今天是哪1架飛機我就會把那個相關的資料帶著然後我會發給每一個他在他的位置上的這些同仁所以這是我自己用心的部分我對我自己的 1個 要求公司並沒有這樣規定我們對為什麼令傑會讓大家這麼覺得說那麼讚美他作為 1個 總航長你是非常關心在這種更細微的這種生命滋潤的文化背景的時候你就可以事先的預備好這個客人他他所希望能夠得到支持的東西能夠先準備的很好那另外就是在帶一些我們的同仁的時候這種 S OP 這真的是完全是 1個 非常非常貼心的服務你等於是幫助了大家如何很快的能夠了然於胸然後大家就像 1個 te am work 漂亮的和諧的畫面根本不用多一些言語這樣也是會幫助大家那個責任心更強化可是是以 1個 非常棒的1種 有準備的方式提前提前的領導我覺得所以這種跟著你的孩子都一定會成長的非常快我不敢說那我想在很好奇其實總統專機這個過程我們剛剛講到有沒有讓你印象最深刻難忘的人物呢有有1位我到現在都難以忘懷我其實離開公司已經很久了將近 30年 了吧飛機上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隨行的當時還是外交部長的前副先生的這個夫人田玲玲女士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因為前夫人是我第1次專機跟第2次專機她都隨行所以我們算是有兩面之緣了在飛機上她也很親切的有跟我們交談過她甚至在休息的時候有來廚房看看我們然後她還說因為我剪的是短髮她說我的頭髮跟她的兒媳婦很像我們有這樣 1個 短短的交談一直到我們任務結束之前在飛機上我不知道是誰多嘴就跟大家說說我要結婚了當然這些貴賓們當然就拍手為我祝賀微妙的是任務結束之後我回到家沒隔幾天就在我結婚的前夕的時候突然家裡面收到兩盆大蘭花好感動這還不說我當時人不在家我剛好出去辦事情是我母親收到的蘭花送到之後呢我母親接到一通電鈴命令是錢夫人親自打來的電話親自打的電話你覺得她需要這樣做嗎她真的是把那1段是不是我就覺得她真的是 1個 真善美的化身她的那種的樣子的 1個 真誠我們真的就是小人物沒有一定也是你讓他們印象深刻不過她的確是 1個 非常棒的女性對她就是 1個 真是外交官夫人的這種這種儀態這種氣度還有她的這個修養對說不出來的優雅 Gr ace ful 我覺得她的個子也蠻高的我覺得她把自己打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給人就是 1種 很舒服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美對我就覺得從這裡我就想請教因為我們也知道令傑你也在那個美姿美儀界就花了很多的心血來協助很多人其實我們這樣講美姿美儀就從你剛剛的談話我們知道它不會只是說 1個 外在的 1個 裝扮而已從你的帶領裡頭我們知道其實你很注重內在的氣質融合為一體那你怎麼看美姿美儀這件事情呢美姿美儀坦白講我也不是個絕對的專業因為當時我在兩家航空公司認識過第二航空公司我是當地勤的主管那時候他們剛開始要開空服航線我就去有做一些國際線的訓練後來我離開了這個公司之後呢當時他們有聘請一些顧問公司來這個公司為他們的學員上課那這個顧問公司的總經理就覺得我好像可以去幫忙上點課所以他就私下來邀請我去幫第一屆的聖恆昌的機場服務人員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我就跟隨了我自己的涉獵的知識經驗專課的經驗給他們一些觀念上的一些指導那我就把這個任務給完成了那其實最重要的是因為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所以我的美感啟發是來自我母親在經濟不是很寬裕的這個狀況下她竭盡所能的讓我去滿足我對於繪畫還有舞蹈的 1種 好奇心雖然我的天賦不是很好我日後也沒有在這方面朝這個發展繼續發展但是我覺得這奠定了我審美基礎我懂得如何去欣賞舞蹈如何去看畫那我自己對色彩也是很敏感的我喜歡彩妝我想這也是平常在對於自己的1種 儀表各方面的要求給自己一點加分吧是很多生活裡面有很多的接觸的面如果你能夠去接觸它你就會被滋養就像譬如說對色彩的敏銳對舞蹈的學習舉手投足的律動感這一切都是 1種 生活經驗的1種 接觸並不是說為了什麼目的而去學習可是它會慢慢的去形構你個人的氣質或者是你這種態度這個也不是學校的教科書從你的身上你就可以看到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不自我設限當然有好的父母親是很不一樣的像媽媽這麼開明她的女兒有某種特質她也發現到那她也願意竭盡所能的提供資源讓她去學習這一切都是1種 很棒的 1種 現在回頭想我都感恩生命中滋養我的人不只是我心靈的滋養以前都覺得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現在回頭想想真的這就是我奠基我這一路過來的一些養分這一切都是到了某種歲數的時候就特別能夠去明白像美感這件事情就是看我們自己如何把自己寫出自己的劇本像您的劇本就是讓我會覺得說真的只要是你自己的內心有1種性格譬如說追求完美那你就是 1種 自我要求不需要別人來這樣子督促你做事情又能夠以他人的立場來做來設想然後譬如說這些年輕的空服員他可能需要什麼樣的引導才能夠一步一步走上資深像你們看齊其實我們所有的聽友你都可以看到你看今天我們的鏡頭前面的 1個 令節是乾乾淨淨非常的高雅大方然後你看充滿了氣質我真的是就覺得是讓我賞心悅目然後真的是美的代言人謝謝講到這邊我覺得也是很微妙 1件事情 各位可以看到我今年也是 67歲 了我不介意講我的年紀我的頭髮其實白得很早我大概有點遺傳我大概 40多歲 的時候我頭髮就很白了我那個時候就本來想不染了結果不能接受的不是我自己是我的朋友們所以我就勉為其難又繼續染下去一直到我大概 50多歲 的時候決定真的是不染了年紀也到了可是那時候又很麻煩一節白一節黑所以中間有個過渡期當我最後一刀把我那個黑頭髮剪掉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白髮蠻好看的而且頭髮白之後我覺得會襯托我的膚色好像更好一點我就開始繼續染髮我覺得不染不燙是多麼好的1件 事後來頭髮留長之後可以看到我這根辮子我這根辮子變成我的招牌我也不是因為我的招牌我才留著它其實我很懶的我很懶得上醫學院其實紮辮子比短頭髮好保養也不需要常常去修剪我有的時候去買菜隨便去幹嘛就有很多陌生人會走到我旁邊來說說你的辮子好漂亮你的氣質好好我都不太好意思那仍然是自然發生我的意思是說像這種情況在我年輕的時候不見得會有反而在我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有這麼多不認識的人會主動來跟我說這句話我也很感謝他們對我的這個稱讚但是我在想我也要感謝我自己我是不是對自己做了一些什麼東西讓我自己呈現出這樣的1種 美感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這都是很值得珍惜也很值得感謝的是我覺得今天從令傑的分享我們就知道事實上生命的樂章都是靠自己來譜寫自己能夠擁有 1個 對自我期許友善自己讓自己能夠活出自己的這樣的1個 機會而這種機會今天我們藉由令傑來讓所有的聽友知道我們都可以做得到我覺得真的是很不簡單然後如果聽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 6月 14號 跟著廣播去遊學我們有請到朱正生老師還有曾令傑老師來帶著我們做個人的彩妝設計以及美姿美儀的美感體驗課程到時候歡迎大家看著我們這樣的首頁一起來報名在節目最後呢我們還有個美感共舞 10篇 要請令傑跟我們分享他的美感心得在分享美感心得前我們先跟聽友說再見好嗎好美感共舞 10篇 美是 1種 主觀而且多面向的概念從哲學與宗教的角度而言美本身具有1種神聖的意涵真善美往往被視為 1種 整體它們是互相交織互相依附真理是宇宙的規律善良是人類與他人一體以及自然相處的原則而美則是這些原則的具體表現培養審美能力是1種 漸進的過程美不僅存在於外在的藝術形式中它還體現在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對細節的關注上像是自然景觀日常生活甚至是人際關係的美年輕的時候我對於美比較停留在偏向外向的感官上的追求但心志成熟以後發現美最終要回歸心靈當我們身心合一一致的時候才會呈現出最完整最真實的美感人也只有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才能找到內心的安寧與喜悅最近的世界局勢非常混亂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讓許多人都有1種無力感希望大家透過美感共舞的節目讓我們的心回歸到安寧因為世間所有的好事壞事都是無常的美不是要求我們改變外在的世界而是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再次感謝碧涵老師的邀請與聽眾朋友分享人生感也也是 1段 美的體驗謝謝",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美感共舞","體驗計畫","社區職場","美姿美儀","空服員","經濟部水利署","總統","日常生活","華航","美感教育"],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37e70edc1f7700222e4a04",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找尋生命中足以仰望的北極星 ——專訪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設計組許峰旗組長",guests:[{name:"許峰旗",unit:"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設計組組長",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7CNHZkcWyQQ?si=SgsxwL5Lfz_aMiTB",live:"",introduction:" 許峰旗出生於極度困苦的家庭,母親獨力撫養六個孩子,他們曾寄人籬下住在倉庫裡。人生第一次對「美」產生嚮往,是在小學五年級時,送作業到同學家,看到了整潔典雅、佈置溫潤的住房,父母親待人接物充滿了人情味。那一刻,他深刻體會到,原來居家空間可以這麼溫馨,家庭可以如此有愛。正是那次「家」的印象震撼,點燃了他對「家」的想像和憧憬,無論是室內設計、生活美學以及工藝設計擺設,他都抱持高度關注、熱情,欲勾勒出那份溫馨美好,這也是他日後一切志業的起點。
\n
\n 臺灣工藝設計中心設計組,並非只是行政機構中的一個設計部門;而是肩負工藝產業推動與文化建構的重要使命。涵蓋工業設計、平面視覺、材料應用等向度,從物件功能到造型美感,從材質特性到工藝製程,設計師們需與技術組、展覽組、行銷推廣組等密切協作,共同創發實現工藝品的誕生與流通。這是一項對知識、創意與實務皆高要求的專業挑戰。過去的設計專注於工藝品本身的質變,今日則更進一步走向後設思考,不僅關心工藝、造型與機能,更擴及關注作品與環境、社會責任之間的對話與共好。
\n
\n 工藝中心迎接設立71週年,2025臺灣工藝季提倡「漫活SLOHAS:是樂活事」,以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以及永續(Sustainability)六大核心主軸,強調「慢活SLOW」與「樂活LOHAS」,形成一個從S到S的無限善循環。從材質到形式,從設計到使用,透過41檔展覽、五大主軸、33個衛星展點,串聯全台,鋪展出一場從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生活美學活動。除了市集、展覽、論壇與行旅,更有暑期人才培育計畫,將創作與教育緊密結合,讓工藝不只發光,也育人。
\n
\n 許峰旗說居家生活中的美,不是華麗裝飾,而是家人之間的溫柔牽掛。空間若沒有愛,終究只是空殼。真正的美感,來自內心的關懷,與對彼此的在意。他認為,一個用心打理的家,就能成為最溫暖的庇護所。透過工藝,且讓生活慢下來、亮起來,同時,讓我們的心,也重新找到安放的位置。
\n
\n 歡迎收聽06月01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48761221,updatedAt:1748761269,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48494094,updatedAt:1750280889,stt:{transcriptId:"59a4ab26-3a07-40ec-a128-b01f6b86f34e",transcript:"嘉寧是 1個 什麼樣的節目我們是 1個 認真聊生活的節目在生活這門藝術裡我們既是藝術家也是藝術的對象是耶這個節目可以跟大家一起去思考如何愛他人所以一定要收聽每週一到週五早上 9點5分 到 9點55分 的歐尼愛生活欸我剛報名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我想去非營利組織體驗還有薪水可以領喔這麼好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開放大專以上在學青年參加職缺包括企畫活動導覽解說等 6月20號 截止報名歡迎到 RE ACH 職場體驗網投遞履歷以上廣告由教育部提供目前一進入汛期這也是臺灣最容易遭受颱風水災雖然汛期帶來豐富的水資源但也可能引起洪澇災害請民眾留意氣象資訊加強居家防災準備請疏通水溝下水道以降低汛期帶來的災害損失掌握即時防災資訊請上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或下載行動水情 APP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以上廣告由經濟部水利署提供下午射線我們是臺北市內合唱團您現在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臺我朋友們我朋友們我朋友們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是找尋生命中足以仰望的北極星這個節目希望能和您一起來發現美接近美分享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臺灣工藝研究中心設計組組長許豐奇先生等會美感會客室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客室碧涵主持人以及聽眾大家好我是工藝中心設計組許豐奇個人呢其實從小家庭是非常的貧困因為我媽媽遭受父親的遺棄那我們曾經呢寄人籬下住在倉庫裡面我媽媽獨自扶養 6個 小孩長大真是不容易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可想而知都是非常的小小雜亂而且當時我們還要做手工居家空間就是堆滿了這些手工藝的 0件 大概是我小學 5年級 的時候吧因為坐在我旁邊的同學請假我就特別拿著同學的作業本送到他家去一看到他家真的是震懾了我倒不是說他們家非常的雄偉富麗堂皇而是他們家那種東方典雅的這種設計風格然後有扳延的一些工藝的裝飾又有假山又有花園魚池等等進到室內之後又看到他們的家具家飾擺飾非常的大方優美環境也非常整潔乾淨尤其是他們父母又很熱情的接待我那時候讓我知道了說原來建築跟居家之美可以如此令人愉悅令人永生難忘而且呢這就是令人非常愛戀的溫馨家庭所以我也幻想著自己以後是不是可以是有這樣子完整幸福的 1個 父母家人跟居家空間所以奠定了我日後從事室內空間設計生活工藝設計展示設計等等這些設計的工作的喜好跟志向我想豐祺這樣娓娓道來的時候真的讓我們不禁去想事實上這個世上不見得每一個人都生活在 1個 天生就發光的地方非常幸福美滿健康完整的家庭但是不管這個家庭一剛開始是多麼不完美乃至於人生也有被遺棄或者是條件不充裕的時刻但是從來也沒有去阻止過我們去渴望努力向上原來我現在才這樣感覺像你這麼優秀也這麼樣的 1個 生命是經過很多的考驗不厭的 1個 人其實你最核心最渴望的就是 1個 幸福的家庭所以我覺得小時候的感受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那時候考像室內設計就是你唯一的志願應該說當時的求學的過程當中因為家境非常貧窮那我也沒有什麼時間好好讀書那所以說只是在讀了 1個 就是說學費比較便宜的 1個 公立學校那那個科系其實也並不是我喜歡的只是學費低而已那可是因為我有一些這種小小的繪畫天份吧那老師呢也都給我鼓勵讓我可以代表班級學校去參加美術的比賽得到了一些獎狀所以也給我了一些信心所以我很感謝我當時沙鹿高工的一些老師他們這樣子教育我給我機會很貧窮的 1個 小職沒有任何的 1個 這樣子的背景然後有一些展現自我的機會是我覺得這有時候生命中真的是很需要一些貴人像您就是你的老師們當然這也是因為你自己在繪畫的天份裡面被看見只要我們在那個成長的路程上能夠遇到薄熱然後自己也是努力不懈從不小看自己存在的價值那這樣你的那個優勢就會變成是 1種 亮光像您的生命史真的是很感動我因為您每一個關卡都是奮力爭取才得到的但是每一個機會只要給你你永遠都會把它發揮發展到然後讓人家擊掌因為你要不要跟聽友講講你人生第1個求職你要進到 1個 設計然後一剛開始人家也不會說試試看吧肯給你機會對不對但是你也破了紀錄啊其實當時我就憑藉了幾張的這種美術比賽的獎狀然後有了一些信心那畢業之後我就到處去尋找一些設計的工作那可想而知我是到處碰壁我大概應徵了幾十家的設計公司沒有一家要錄用我因為我不是本科系我又沒有任何的經驗到最後我非常感謝有一間太上廣告設計公司那這家陳柳經理就是願意給我機會雖然說他當時給我的條件就是說你就來義務幫忙好了也就是說是沒有薪水的可是沒有想到當時的我真的第2天上班時間大家都還沒到的時候我已經先到公司了從此讓公司為之震驚那個年代居然有這樣子的 1個 傻小子沒有薪水然後也跑來跟大家上班可是我非常認真那1天中就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我主動的去幫助所有的人所以說當我第2天去上班的時候我發現居然同事跟我講有我的打卡喔我可以正式打卡喔我從來不去問我是不是有薪水可是等到領薪水的時候我的薪水這跟當時的這個經理跟我講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實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我就是來這邊學習就算沒有薪水我就把它當作說有些人學設計還要花學費去學呢我來這邊我是不用花學費的可是我可以學到最務實的經驗所以我是當時抱著這樣子的1個 心理然後進到這家設計公司那也因為這樣子的 1個 態度後來連那個老闆之一那個其中 1個 董事他乾脆就把我拉去他的身邊去當他的特助然後去協助他做室內設計的工作這是 1個 令人非常意外的 1個 發展可是我覺得也是因為你的態度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然後又願意跟人家分享然後更重要的就是那個主動積極的態度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在那個時刻真的很讓人家前輩們覺得這是可貴的情操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哪怕人家只是給你 1 線很小的 1根 繩索你都願意在握住它可是卻沒有任何可以報仇的情況之下都還能夠用更高更遠的 1種 對生命的印證那樣的 1個 力量去全力以赴那我真的覺得那就是情操那是不是也是因為這樣後來開了公司嗎當然你也就是太清純了當然做生意可能有時候你還要經營管理還要有社會歷練你的公司後來也不是那麼順利對不對這個倒不是因為我不懂得知恩圖報當時其實公司這樣子對待我是非常感激的那我也一直想為公司好好的來奉獻那可是因為公司的確後來內部股東出現一些問題後來我就跟著這個董事離開了公司那我就跟他做了一陣子的算是個人的室內設計工作室那可是做一陣子之後因為他也有一些個人的因素然後他就覺得就是說自己這樣做的好像太累他也不缺錢嘛所以後來我就必須要另外找工作了所以後來有機會去到大江做這個比較有名的 1個 公司來上班然後進行了很多大型的工程包括那種臺中的人愛醫院那收購百貨還有臺中高富球場的會館這都是幾千萬以上的當時就是已經幾千萬的裝潢的經費的那所以說學到一些經驗總之呢我其實我都不會自己離職都是因為公司的某些問題然後到最後呢不得已出來自己開了設計工作室那是因為必須我要對我的客戶要負責因為那當時是我去接的客戶那公司的問題沒有辦法幫他做所以我必須要自己成立工作室幫他完成是因為這樣子的 1個 原因才開了我的個人工作室因為當時也年輕了真的是人不輕所以後來賺了十攤你只要倒了一攤我就完了真的是的確這也是高風險的行業啊更何況我們不是有雄厚的資本完全就是憑賴 1個 誠信可是當以誠待人但是未必能夠接獲同等的回饋的時候有時候那個公司的經營就是如此的不易不過後來我們也知道鳳崎組長呢一路努力向上然後也去讀了碩博班最後又考上著我們的公費然後公務人員的那個資格取得資格進到臺灣公益研究中心展開了 20多年的 職業待會休息回來呢我們就要請這個鳳崎組長來跟我們聊一聊臺灣公益 70 加一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雖然你影子還出現在我眼裡在我的歌聲中早已沒有你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不要把殘缺的愛留在這裡在 2個 人的世界裡不該有你為什麼道別你你說什麼在一起如今雖然沒有你我還是我自己說什麼癡情永不癒說什麼我愛你如今依然沒有你我還是你我自己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我們今天的來賓是臺灣公益研究中心設計組組長許風琦先生不管是居家還是任何的內容個案物件只要交托在風琦的手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他願意為他的老闆負責也願意為他的客戶以誠信的方式然後把所有的任務都完成用這樣的 1種 態度跟生命的 1種 規劃考進了當時的臺灣公益研究中心展開了 20多年的 專業而且你在這個公益設計裡面是設計組所以你要不要聊一下因為我們所講像中的是公益設計中心當然有很多部門那裡面的很核心當然是對於我們的公益品還有我們的公益師文化資產或者是物質非物質都非常的強調但是這裡面有1個叫做設計組你可不可以聊一下這個設計組主要是在安排一些什麼做一些什麼我們單位其實是跟一般政府機關不太一樣的我們是有肩負產業的推動跟藝術文化的 1個 建立所以說我們的公益中心有1個設計組其實是要進行公益設計的當然除了公益設計以外我們也有很多相關的一些平面設計視覺設計等等那所以說早期的設計組的 1個 任務呢其實是要設計這些公益品的不管是機能或者是造型美感這都是我們設計很重要的 1個 工作那當然我們也需要很瞭解這些公益的材料的本身的特性然後再跟我們中心的其他的主事譬如說技術組如何真正的把它落實把它製作出來就是必須要設計跟技術兩組充分的 1個 合作那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組合比如說展覽組或者是行銷組推廣組那就是把這些公益品能夠再好好的宣傳推廣出去行銷出去那其實我剛剛說的其實是傳統的設計組的工作那當代設計組的工作其實又更困難了因為現在的設計的 1個 講求的已經是進到 1個 M eta 這樣的 1個 概念它必須要是 1種 後設設計的思考它考慮的不只是公益品本身的造型美感功能等等它還必須要考慮掉我們怎麼樣去跟環境永續然後跟社會責任這些能夠做結合所以說它考慮的這些內容越來越多了是而且我覺得這也要不斷的在職進修就是我們的在職真能是一直在滾動在前進的這個是完全像你講的因為後設的設計是跟著世界發展的局勢跟著美學的流動的趨勢等等乃至於到文化自覺還要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把自己的公益能夠以當代的這樣的 1個 演界找到共鳴而且像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立足在地其實就是放眼天下所謂的設計本身呢它充滿著挑戰但是越在地就越有特質這件事情也是你們平常都要掌握的核心那我們知道那個在去年應該要講去年是我們公益 70週年 那今年我們就叫做 70 +事實上我知道我們的公益研究中心有很多的主任前輩都很努力的在角色裡面帶著同仁一起努力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們也知道陳奠妮主任她為這些公益提出了很重要的1個 哲學觀也就是說我們自己本身的屬性先要很清楚的定位之後那麼我們的所有的作品我們的藝術家乃至於我們這個有系統的策展呢都更能夠自己帶著發言權所以像接下來就有很棒的叫做公益集是嗎公益集因為公益中心今年是 71週年 那在去年陳奠妮主任所提倡的這個活公益公益活的這樣的基礎我們今年 20 25年 呢更提倡了 1種 慢活S low House 這樣子的觀念那 S low House 的 1個 觀念呢就是我們臺灣公益集整個的 1個 精神主軸 S low House 呢是 1種 我們自己東方的在地思維再加上西方的那種慢活我剛剛提到慢活可能光聲音會誤解這個慢活其實是 3點水 蔓延的蔓跟快慢的蔓不一樣我們提倡的是 3點水 的慢活可是這 3點水 的慢活呢是根基於就是說是快慢的慢活跟樂活那這2個可能是比較偏向西方的思維可是我們加了在地的一些元素所以說在 S low House 這樣子6個 英文的 1個 單字裡面我們各訴求了 6個 重要的精神價值第1個 S 是 Sim plicity 是簡單 L 呢就是 L if estyle 是 1個 生活型態那我們強調就是 1種 簡單不簡單的 1個 生活型態那再來進到 O rig in ality 是 1種 原創的那公益創作其實都是原創這沒問題那還有就是說 He alth 是健康的那公益來自於大自然的我們的1個 土地它是自然的資源其實它是非常健康的不像那些化學的材質那還有美學那這是我們最基本的一定要有美感美學的基礎那到最後的 1個 S 所以 S ustain ability 是 1個 永續的概念所以這就是我們題上的 1個 完整的 1個 樂活的1個 6個 精神的 1個 價值指標對概念態度跟指標我們大概就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臺灣公益研究中心現在在倡議的事情像您剛剛講的所有的物質都是來自於大自然的恩澤所賜給我們人類的東西那在這些東西呢在我們自己的文化美學的 1個 利基上呢我們要看到它在被用的時候的用之美那另外我們還看到它跟這個環境裡面的對話裡面的 1個 存在之美所以它在哪裡它就可以用它 1個 安靜被賦予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存在在那裡跟著它的主人也可以就是 1種 很棒的1個 互動乃至於是 1種 心神的安寧到它的食衣住行的陪伴跟使用這種東西我覺得它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它就是讓我們去感受到這是也是 1種 社會價值哲學責任角色的 1種 回饋因為我們做這些東西是永久它是 1個 很棒的 1個 藝術品所以放在那裡呢其實這裡面慢慢會有個生命故事像這個生命故事有點像像你去到你小學同學家看在他們家裡面的擺設或什麼樣你就會可以感受到那個主人的 1種 人文哲學跟對他家庭的 1種 想像都在那裡陪伴那我覺得這個活動 Che ese +事實上它是透過好幾個形式在發動對不對因為剛剛提到的這個是 1個 比較精神價值觀的部分那我們實際的活動呢其實非常多元我們包括有 41檔 的展覽然後有各式各樣的活動有市集然後也有我們的這個國際交流國際的交流或者國際論壇等等那透過這五大主軸我們是還連結了全國各地我們有 33個 衛星展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非常精彩的工藝展覽那就是說打破以往單點這樣子的模式我們是布局全國然後而且是 1種 接力展的概念整個工藝季的時間長達了3個 月從 6月 1號 到 8月 31號 而且這樣子的活動是不只得到就是說各級政府機關各地方民間企業的一些一起通力合作那我們工藝界呢也提供了很多這種工藝的精美的作品來作為抽獎的贈所抽獎的禮品所以這個活動我們會結合一些 L INE 的系統的推播然後吉仗的一些遊戲然後希望民眾都可以一起來參與有機會拿到價值高昂的這些工藝精品我覺得真的很用心良苦但是這裡面也有 1個 很重要的也就是人才永續事實上在這個利用這個暑假在北中南東 4個 大學我們也有所謂的暑期的這個永續人才的培育沒錯工藝中心呢其實是工藝界有名的黃埔軍校那以往我們每年就會特別為這個大專院校的學生來開辦這個集中營那所以說這些大專院校相關的設計或者是藝術相關科技的學生可以來報名參加然後都統一到我們草屯工藝中心本部這邊住宿然後是長達 6個 禮拜的這樣子的集中訓練所以說有些雖然他可能以往對工藝不是那麼瞭解可是藉我們 6個 禮拜密集的而且是結合當代科技技術這些機械設備那可以很快速的學習到工藝的一些設計跟技術甚至就是完成 1件 作品所以我們結訓的時候還可以幫他們辦 1個 就是結訓的成果展這些成果不輸這些一般的工藝家對不只是這個有志於這樣的工藝的研習的青年才俊我覺得我們的所有社會人士有時候也要撥時間去像我自己常常就會這樣子1個 週末我就到那裡去入住然後看場館的典藏品之外然後也會看到假日的市集乃至於有時候有主題展尤其像您剛剛講如果 1個 集中的舞臺磨練出後的那個成果展出現的話有時候我們也會在這裡看到未來發亮的人才從顏水龍先生在倡議工藝開始到現在 71年 了這 71年 裡面我們看到有很多優秀的人才跟前輩乃至於我們有像許豐祺這樣子這麼優秀又盡責然後就一直在努力前行的這樣的設計組組長他就像那個北極星一樣在我們確定方向跟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抬頭去仰望前人指引你的方向像這樣子 1種 很美好的文化的傳承光想到這樣你就會覺得很感動也應該要撥時間去瞭解這樣這麼偉大的 1個 生命的妄想可是它卻是可以實質的落實在每一個細膩的小活動之中而這個背後花了很多的資源很多的精神很多的人的陪伴帶著我們從工藝出發打造 1種 有溫度有節奏有美感的生活風景所以我覺得真的是很感恩我也很希望這個聽友能夠注意到我們國家有 1個 這麼有能量可是就是很優雅的在這個草屯跟在南海學園的這個當代設計館有空真的要走進來看一看因為它是告訴了我們從從容而永續的生活美學就可以從這裡開始非常謝謝峰奇今天跟我們分享那待會我們還有美感共舞十篇要請你跟我們分享你的美感心得在你分享之前我們先跟聽友說再見好嗎那謝謝聽眾朋友來聆聽這次的節目也感謝陳碧涵主持人給我們這樣的 1個 機會各位聽眾朋友那我們就再見了希望有緣可以在工藝中心見面好美感共舞十篇從個人的生命經驗來談美其實我最重視的就是居家生活之美這與我從事室內設計展示設計工藝設計甚至是永續設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外在的建築居家生活用品之美是人們感官的視覺美感帶給我們舒適愉悅的感覺可是我們應該更重視的是內在的心因為再美的建築居家環境如果沒有愛家愛家人的心那都只是冷冷清清空空蕩蕩的空間沒有溫暖所以美感雖然有客觀的定義可是卻跳脫不了主觀心理的影響只有家人的心凝聚溫馨和諧才會感受到居家空間的美好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重視生活之美讓居家空間雜亂無章相信大家也沒有心想回家所以這跟我們衷心推動星光運動的理念其實是不謀而合的我們希望以具原創美學的工藝來創造簡單而不簡單的健康生活結合慢活跟樂活的生活態度來實踐慢活 S low 我們能夠慢波快樂生活式形成 1個 S RS 永續無限的善意循環",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美感共舞","公益品","臺灣公益研究中心","經濟部水利署","居家空間","設計組","美感教育","朋友們","設計公司"],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2e7d17dc1f7700222d519e",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心動、行動,恍若有光的打動人心——專訪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guests:[{name:"梁正宏",unit:"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Awi5sbJnkcE?si=g7DZWvjY70hEvpgE",live:"",introduction:"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是位在理性科學與感性藝術之間自在穿梭的人。一場在西藏波密旅行中的偶然,一場在春風裡的桃花盛開,讓他不由自主地第一次拿起傻瓜相機拍照,那時,他不懂構圖、不懂技術,他對美的感動,不是來自專業訓練,而是單純地來自被眼前的現象所震懾。那時所攝的照片雖被雜誌退了稿,卻引來朋友的一句肯定:這是能拍出好照片的眼睛。從此,他開始攝影之路,踏上用影像尋找生命故事的旅程。
\n\n\n\n
梁正宏童年時便喜歡畫畫,直到體檢時才發現有色弱、才意識到過往老師所褒讚的「用色大膽」,竟是一種視覺差異。攝影對他而言,是一場又一場的「遇見」:不是單純地遇到風景,而是看見那風景背後的故事。他常常為了一個畫面等候八個小時以上、後製一張圖像花三天⋯ ,他認為照片若不能感動自己,就無法感動他人!對於攝影的堅持,猶如他在科學研究中的精神延伸——以大膽、小心、堅持、耐心的態度,去探索、實驗、追求真善美。
\n
\n 每一張照片都藏著故事,有些故事早已存在於畫面之中,有些則在觀者凝視的瞬間才悄然誕生。如:在廟會祭儀的休息時間,一名小女孩衝向勾著地獄使者獠獰臉譜的父親身上,那一跳、一笑,一個父親與孩子之間不言而喻的愛,超越了畫面原本的劇情,成為攝影中最真摯的瞬間。這樣的「遇見」,不是安排出來的,是靠著心去感受、靠著眼去捕捉。創作者如他,總是非常期待觀者,能看見他按下快門時心裡的某段記憶與情感。
\n
\n 梁正宏於6月2日至18日,在台電大樓副樓的一樓文藝走廊,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遇見》,誠摯邀請每一位對生活有感的人,一起來「遇見」那些被光影悄悄保存下來的動人故事。他說,人生每一步都算數,所有經歷、所有等待、所有拍下的瞬間,都是他與世界深情對望的記錄。攝影不只是他的興趣,更是他理解世界、訴說情感的語言。
\n
\n歡迎收聽05月25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48156403,updatedAt:1748156471,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47877143,updatedAt:1750280869,stt:{transcriptId:"f0f820d6-0936-42be-b05c-923862427507",transcript:"哈囉大家好歡迎光臨青年故事館我是館長希子快來跟我們一起直播互動吧5月 1號 星期四中午 12點 邀請到參與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的星雲和我們分享他的精彩故事就在教育電臺生動全世界粉絲專頁一定要準時收看跟我們一起互動留言喔同學們教育部正在舉辦 11 4 年度大專校院 OD F 競賽你們知道 OD F 是什麼嗎是開放文件格式嗎好像是可以在不同軟體間轉換沒錯而且這次競賽不僅有獎金還能學習 OD F 工具的應用提升數位技能感覺很實用耶老師我們要怎麼報名呢即日起到 7月 9號 前都可以線上報名並上傳資料還有研習課程可以參加喔太好了那我趕快去看看鄉親以上廣告是由教育部提供唉年紀越來越大萬1000失智怎麼辦不用擔心你有沒有聽過異定監護什麼是異定監護就是先跟你信任的人簽契約等以後因為年紀大或是生病無法自理生活的時候讓自己信任的人來當監護人相關資訊能夠修補不妨早日順利喔自己的監護人先選好個人照顧不用擔心以上廣告由法務部提供和尚如射箭我們是臺北市內和尚館您現在受益的是教育廣播電臺我朋友們我朋友們我朋友們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就愛教育電臺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是心動行動網絡有光的打動人心這個節目希望能和您一起來接近美創造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振宏等一會美感會客室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客室要我說對美感最難忘的經驗其實很難因為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人事物我總覺得這一切其實也就是累積了造就今天大家所見到的梁振宏所有的事情即使當時在當下的時候覺得苦悶但有1天回頭去想到他的時候總歸是美的是好的所以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攝影之路的開端其實都是 1種 偶然大概是 6年前 我前往我自己心心念念的西藏旅遊那時候我還不會拍照看山也看著當地人與世無爭知足常樂的樣子後來我到了 1個 叫波密的村落春天桃花開滿山林風吹過撲鼻的花香倒映在水面實在美得不行我想桃園名的桃花源不過是如此吧所以我拿起傻瓜相機跟我完全不行的照相技術就開始拍了起來照片真的還蠻不錯的我就很高興的回家就寫了一篇文章叫不凋的桃花投到包商雜誌連同照片沒想到卻被退稿了我想這照片應該可以遮掩一切吧文筆不好也可以遮掩沒想到被退稿了這時候我朋友告訴我我把照片給他看他說這世界能拍出好照片很多的事我嚇了一跳我說嗯要再磨練一下我的技術尤其我從小就非常喜歡鸚鵡所以我就心衝衝的趕快買個24 - 10 5 的相機經過朋友推薦然後沒想到拍不了鸚鵡因為光圈實在太小了要大一點的光圈才行所以呢那時候不行不能只是買相機而已必須要先進行我的攝影技術所以糊里糊塗了就走到我的攝影之旅了就開始買攝影器材也開始磨練我的攝影技術我覺得這樣的 1個 分享有幾個地方讓我覺得很有感覺在當下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都不太知道發生了這個事情到底有什麼樣的啟發或者是我們只記得當下可能我們的喜怒哀樂但是所謂的回過頭來也就是生命就在顧盼之間所以當你回過頭來你在看當年的當下的時候有時候你會滄海餘生笑有時候你會覺得跌倒也不過就是這樣然後人生其實有不斷不斷的歷練所以有時候當下的感受印象很深可是它可能會是連綴起我們的生命的圖像的 1個 必要的過程就像您剛剛講說哇雖然你的攝影配備是平級的然後攝影經驗是普通級的但是你的感動是真的所以在那個感動的時候拍下的時候又能夠寫一篇用文學的角度文字的角度去描繪當下那個心裡的那個圖像的話這件事情就是 1個 很棒很難忘可是也是很多人做不到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有些人情動於中可是他卻沒辦法意識到可是我們那個正弘教授就很妙學的就是那種科學核子工程可是呢這個攝影是那樣的1個 敏銳的1種 瞬間的藝術卻有 1個 很好的文筆詩詞文字的能力這件事情集中在 1個 人的身上真的讓我覺得特別的好奇謝謝謝謝其實從小我對美學呢從小就喜歡畫畫常常被派出去比賽一直到國中甚至到高中高中我 1個 美術老師當時在高雄是蠻有名的 1個 老師他很喜歡我的作品他很驚訝我竟然能畫出這麼棒的作品尤其他用 4個 字來形容用色大膽我就今天是不是很棒我就非常讚讚自喜我說這沒辦法可能自己都覺得是不是天賦對天賦異稟結果呢沒想到呢我在 19 76年 我考上大學要到成功嶺集訓的時候檢查的時候護士小姐說哪1個測驗的本子我到現在都知道我只看到第一頁其他的完全都不知道他覺得我作弊是不是你想這樣就不用當兵了一直問我我真的看不到最後他幾番的測試我甚至色弱就是變色有問題就很有意思我那時候就很荒唐荒唐的是說原來我的用色大膽原來是我的先天的障礙不是我的天賦異稟我就很失落因為那時候老師幫我報名要送師大美術系還好我臨時就放棄了那不是很慘嗎不會超越畢卡索因為這個的確讓我感受到你是用 1個 不一樣的那種色彩的能力去畫你所見的東西這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所以我就覺得沒想到色弱這件事情卻影響我還有點影響的每個人都問說你會不會看懂我說看得到只是我後來慢慢發現我就沒辦法分辨如果各自存在我是可以分辨的所以我們化學的時候有用低定法變色酸鹼度我那時候就很嚴重的發現我的變色跟人家不一樣人家說是橘色我說我是黃色他們說紅色我說這是橘色就跟他們爭論結果發現是我錯了最後因為我是念核子工程後來我到念完研究所照理我們班上同學全部到核能電廠上班然後我成績還算可以結果我被刷下來你進不去因為核能電廠的燈如果是紅色你如果按錯就不尷尬了所以我就失去到核能電廠的機會所以我只好之後上帝關了 1扇 門是不是開了 1扇 窗我就開始這窗是哪裡去的去看看外面世界所以我覺得在某方面我跟貨是相宜的這是貨結果對我是負因為我出國的機會我看到外面世界打開我的另外1扇窗看到繽紛多彩的世界而且異國文化說實在我興奮到不行因為我是個滿感性的人因為我看到不同的文化跟生活樣貌是是是但這個興奮過了 3個 月又消失了因為面對每天的挑戰挑戰因為要考資格考這個博士不是這麼容易拿的對過河豬子又不得不向前沒有回頭路所以我媽媽常常跟我講一句話就是說要記下當下這我又回頭講 1個 故事就是國中的時候我開始就開始寫作了開始文章這樣教稿結果發現回來的時候這個本子上都是紅墨水老師圈圈圈就是好像被潑墨了真的嗎是老師很生氣了後來我就很膽怯問老師說老師是寫不好嗎老師說看到那篇文章他哭了那個筆掉了是掉了所以他就鼓勵我寫作然後我開始投稿我後來就不敢寫本名那報紙還是退稿給我就寫內廂那我媽媽當然知道是我投稿了就把稿說叫我不要放棄我媽媽會把那個裁縫機蓋起來我就在裁縫機上寫文章媽媽說沒關係繼續寫報紙不投你就投給媽媽媽媽付你稿費覺得好棒是所以我 19 86年 開始寫文章我第一篇文章就剛剛跟主持人講過就是 1杯 咖啡那時候要考資格考那就是想寫爸爸的故事就告訴我那句話再撐一會兒天就要亮了就是這句話撐了我不是那時候的考過資格考撐到我現在一輩子包括我的攝影要考博學的路都要退掉不要再拍了我相機都想巴雜了那就想到爸這句話天就亮了我就再撐下去撐到現在又買了好多臺相機所以我會覺得說梁振宏教授他有1雙好棒的父母像母親能夠告訴他不要放棄我覺得人生本來就是 1個 充滿挑戰的 1種 歷練有時候你也不知道什麼時間你可以支撐到多久但是像他剛剛講的父親送他的那句話天就要亮了我說如果我們的人生在某個時刻有些人跟我們說起這樣子的一句話的時候往往我們的路也許可以走得很久很遠雖然我們很寂寞雖然我們有時候也是充滿了挫折感但是你會相信前方會有1盞亮燈在節目現場繼續聽振宏教授跟我們分享I m singing stop this t rain I wanna get off and go home again I can t take the speed it s moving in Cause now I see I ll never stop this t rain 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的現場今天非常高興邀請到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振宏博士來跟我們分享的居然不是核子科學是講的是他的攝影他的文學他的感性人生剛剛我們知道他講說他曾經想要丟棄過他的所謂的相機還有那支能夠寫的筆但是還好沒有我們今天才會看到站在科學跟藝術從 1個 所謂的求真跟感性天平的可以跨兩端而且成就非凡的你所以我覺得好家在你沒有丟掉但是這也真的是告訴我你是如何轉折你的心境在這個科學跟這種藝術感性這之間你又是怎麼去從中悠遊自在呢我覺得其實 1個 字就是堅持最重要支撐在後面的就是好奇心我在科學上充滿好奇心很堅持學生常說我瘋了太太必然也是這樣說那文學一樣就是我準備了五本很厚的筆記本像日記一樣記錄我的所有寫作過程因為我媽媽跟我講過所有東西你一定要記在當下現在我回顧當初早期寫過的文章我說還好那時候寫下來叫我現在寫我保證寫不出來寫不出來那科學呢常常也是一樣就常常會有意外就是不小心發現剛剛有跟主持人講過我意外導出 1個 臺積電他們常用的新博短小半導體的 1個 臨界值道是在什麼地方也是意外發現那在攝影上呢其實我也是一樣就是說不小心拍到或者呢同1個鏡頭同1個故事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的拍甚至呢在那邊譬如等鳥我想 8個 鐘頭我都願意等甚至我曾經後製 1張 圖過不行丟掉一共做了 48個 鐘頭花了 3天 我太太說你幹嘛每天 16個 鐘頭你瘋了我說沒關係我就是要我最有感覺的那張照片所以說文學科學包括攝影重要是好奇跟堅持當然最重要還有中間要不斷的學習對我覺得這的確也沒有互相矛盾其實我覺得做科學也是很多時候是失敗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有 1個 基本的核心那就是 1種 叫做態度我覺得每一件事情都是求真可以有假設但是你會去證明可是不管如何你都是在尋找你內心肯定的那個畫面那個故事那個數字乃至於就是那個求真求美求善的那樣的 1個 過程有時候人生你說是偶然或者是意外串聯的 1個 圖像但是我覺得有時候遇見能夠遇到這種東西2個 遇都可以相遇的遇或者是預估的遇它不一定是偶然豈是偶然它必須要創造然後它要用心去想還有你要去做所以所謂的必須要去創造的話就是像你剛剛講說你有疑問你才會設立你的假設根據你的舊的經驗是可能可以去印證的當然你要是不肯做你不肯這樣子蹲在那 48 小時你反覆的熬夜過勞就是不放棄的話你怎麼可能得到最後的結果雖然有時候那個結果是突然靈機一動它就出現了就來了可是那也是 1段 堅持的過程我覺得主持人馬上就能猜到我這次要辦攝影展的題目就是遇見真的真的所以你好厲害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我很快講一下遇見這字我都把它拆成 2個 字來看遇就遇到見見到我們人跟人人跟事人跟風景一樣都會遇到但是你是不是有見到我遇到它但是我要看到它的故事所以我常常拍照的時候就是遇到這個風景我要見得到它的故事所以我常常不是故事找景就是人找故事所以我整個攝影的過程就是 1個 故事的實驗就是我想說我可不可以讓我的攝影作品中充滿了各自獨立的故事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這個故事呢這樣的呈現怎麼樣的東西呢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 2個 字就是是不是能感動我我希望是不是別人能看到我的感動也能遇到所以我就把攝影展叫做遇見這主持人太厲害了就是非常能夠去理解因為我覺得有1顆善感的心才有可能會對周遭生活上面所看到的景色能夠產生一幅一幅的解讀然後這種解讀一定是1種 故事可是我覺得就像您講說當你按快門的時候的那個剎那是因為你心動了然後你的手直覺的就認為它該要下手了等到我們在看到你的作品的時候有時候我們也是會怦然心動會跟你一樣我們的心也會被你打動所以這種遇見有時候這個叫知音難尋可是不能因為難尋我們就不提供這樣的可能所以我覺得振宏教授你真的很棒的是感性跟理性這中間裡面其實我們的串聯都是完全是在那1顆柔軟的心謝謝然後我再分享 1個 過程就是那時候我在拍畫臉譬如很多廟會的時候他們是不是塗很多勾臉勾臉他可能是畫成官將手阿家將甚至中葵在畫臉的時候我們就在那邊拍拍拍那突然呢休息的時候呢最讓我心動不是畫臉的過程而是在中間休息的時候畫的那是等於是地獄的使者其實是說七爺8爺 類似這樣就是有點兇惡的結果 1個 小女生她做幼稚園就突然衝進來我說她衝進來幹嘛結果她衝進來她就往地獄使者身上跳上去讓他抱很高興的看到爸爸抱她爸明明畫得 1個 很兇惡的臉那我心裡想說這小女生不怕嗎那畫面我剛好機會空我就剛好按下去了太美了這比那畫什麼臉都還要精彩因為那感動我了那就想起有個演員他長期在拍戲1年11個 月都沒回家有天回家了那想說他 2歲 兒子一定不認得他了心中很忐忑了就是往樓下走因為他太太抱著小孩在公園玩他就走過去他太太剛好背對著他兒子是面對著他他一直走過去那兒子呢看到他的時候應該是陌生人很嚇的樣子那個地獄使者就是 7月8月 我就很有感覺我說原來只有他能看到這張兇惡臉底下的偉大的父親他能看到只有他看得到還好我相機也看到了所以那就會讓我感動在拍照過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1個 東西所以其實在那個剎那想也不想的也沒有什麼結構不結構的直接你就感動覺得他必須被捕捉所以有時候我覺得那個照片為什麼會有那麼強大的後座力就是因為他超越文字但是他非常直覺的可以去撞擊人的感情像抽象的情感像愛啊這個父母親的關懷啦乃至於剛剛你講的像那麼多的堅持任性這種東西有時候是透過相機的瞬間的張力是超乎我們想像的那我在想我們大家如果也想去看你的育健的攝影展我們應該去哪裡看呢就是在臺電大樓羅斯福魯臺電大樓的副樓有個文藝走廊6月 2號 到 18號 6月 3號 下午 2點 有個開幕儀式我當然會在裡面除了邀請我剛剛說我的老師還有的沙龍主席陪我走過這麼1段 的攝影之路的人就是請他來做貴賓那我也大概分享我的攝影的理念我在找尋 1個 故事甚至我在找尋每個畫中背後的故事 2個 1個 是之前有故事等照片第2個是照片等故事這中間的 1個 寓跟間間那事實上我覺得在節目最後我們還是想要聽聽這個教授你來分享因為你得到很多國際大獎嘛那事實上攝影是你你的人生的從嗜好變成專業乃至於你接下來的人生因為這個攝影你有什麼樣的感受跟預見然後跟我們分享呢其實參加比賽這是意外的因為我一直想知道是說我的作品在國外他們評審都是外國人他是不是能接受我這樣的 1個 攝影的理念跟表現我很高興他們滿能接受而且給我很大的肯定甚至很多我們在臺灣都認為很不可能得獎的尤其是譬如黑白攝影我竟然得了金牌我自己都嚇一跳因為我那時候都覺得不可能結果竟然是得金牌就是說那我知道是說我這樣的1個 努力跟 1個 方向是可以被肯定的尤其是國外的所以我未來呢就是說年紀也不小了現在能拍我都盡量拍譬如上禮拜我去拍黑鮪魚上上禮拜我跑到越南去拍多去看多去預見等我年老走不動了因為我現在手上有30萬張 照片都還沒處理然後慢慢的回味目前還算優秀有點年輕的時候走過的路看過的東西我是不是能找出當時我漏掉了的預見然後慢慢的去回味所以我覺得未來我的工作還蠻多的對我覺得這種品味人生它可以隨時在我們的生命中的某1個階段我們都可以翻開它然後我覺得品味是 1件 需要跟時間跟心情一起配合的 1個 美好的行動其實像今天我就特別有感受每一個當下它都會有一些生命的撞擊可是這種撞擊有時候它不見得是帶來一定是愉悅的它有時候是 1種 痛苦但是絕對會是永恆人生漫漫路條條它就會形塑成我們今日的我們那在這中間有那麼多的故事有人用文筆有人用相機有人用口說有人用他的雕刻任何的 1種 方式都把它記錄下來然後這個東西有時候它也會感動我們自己我覺得今天在教授的身上我所看到就是你骨子裡的靈魂都是浸潤在那種要比例要做到最好又很誠實的想知道自己有多好有多少的學無止境的空間還可以讓你能夠不斷的蛻變我覺得這樣的 1個 骨子裡面的靈魂它會讓我們對我們自己的生命產生了很多的熱情跟實踐這也是讓我最佩服的地方非常感謝教授今天接受我們的訪問謝謝那我們也非常歡迎聽眾們不要忘記在 6月 2號 到18號 乃至於 6月 3號 的那個開幕式我們到臺電大樓的那個副樓去文藝走廊裡面去欣賞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振宏博士的攝影作品待會我們還有美感共舞詩篇要請教授跟我們分享他的美感心得我們在這裡先跟丁有說再見好不好好再見謝謝大家再見拜拜拜拜美感共舞詩篇我一直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我一直都說每個人都要眼如觀景窗心似快門箭山水風景是美對學術的堅持是美親子之間無私的愛更是美用心感受照顧者給予我們的一切自然會發現一沙一世界一花有天堂真是太有道理了先天便是異常的我其實說穿了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眼中的色彩跟別人有什麼不同但是只單純的相信這世界是繽紛的各式各樣的美一直都在我們的周遭等著被發現",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美感共舞","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育部","科學研究所","教授梁振宏","核子工程","美感教育","朋友們"],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254b85dc1f7700222cab15",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用藝術對土地、城市、色彩與建築的詩性追求——專訪藝術家 葉佳緯",guests:[{name:"葉佳緯",unit:"藝術家",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0Ppl8B6r49I?si=gWYnArwY5gfAHKgf",live:"",introduction:" 那是一個清晨,葉佳緯站在京都一間民宿的陽台上,看著屋瓦錯落的城市,在光與影的推移中緩緩甦醒。那一刻,時間靜止了,空氣中的每一道線條彷彿都低聲訴說著過往與當下。那是一種無聲的震撼,讓他明白,美並不藏身於遠方或殿堂,而是在那些不經意的生活角落,等待被凝視、被傾聽。那天的感動,如一粒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悄悄改變了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也引領他踏上與空間對話、與土地對話的創作旅程。
\n
\n 葉佳緯以建築為根,藝術為葉,長出一片關於城市與記憶的林。令眾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2025年臺灣燈會上展出的作品《家》,那是一座靜靜佇立的立體裝置,融合多元文化家屋的輪廓,在水塘邊倒映出觀者內心對家的想望。葉佳緯並沒有刻意設限觀賞方式,而是讓鏡面與倒影、空間與光影引導觀者走進去,停留下來,自由地對話與感受。他發現,這樣的開放安排反而讓觀眾更願意靠近,浮現自身的回憶與故事。這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許多人心中「家的形狀」被輕輕照亮。
\n
\n 葉佳緯也深耕城市走讀與美感教育,在桃園大溪的走讀非常有意義:帶著幼兒園的小朋友穿梭在老街巷弄、藥行與佛具店之間。那些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空間,竟然在孩子純真的驚嘆與提問中重新閃耀。孩子會問:為什麼藥櫃那麼高?為什麼佛像戴著紅巾?這些看似天真的疑問,點醒了大人們早已遺忘的感受力。他認為,提問是學習的起點,也是美感被喚醒的開端。走進街道、抬頭看屋簷、伸手摸牆面——這些微小的動作,正在讓我們重新與自己的生活空間建立聯繫,重新感受我們文化的溫度與脈動。
\n
\n 美從來都不遙遠,它可能藏在一只洗得發亮的早餐碗裡,在街角那棵風中搖晃的老樹上,或者是一扇我們曾無數次經過卻從未仔細端詳的窗。真正的美感教育,或許不在教室,也不在博物館,而是在我們願不願意慢下來,張開感官,讓自己與生活重新相遇。當我們開始練習這樣的觀看與提問,也就開始讓世界變得更柔軟、更深刻,也更美。
\n
\n歡迎收聽05月18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47551612,updatedAt:1747551783,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47274629,updatedAt:1750280853,stt:{transcriptId:"3635d29a-063b-41fc-8bdf-f4b8582be13e",transcript:"桃園有什麼呢桃園後火車站有東南亞街區喔哇快來參加 6月 8號 星期天早上 10點半 到 12點半 幸福聯合國廣播遊學活動帶您走讀桃園後火車站喔快上教育廣播電臺官網報名參加 go 同學們教育部正在舉辦 11 4 年度大專校院 OD F 競賽你們知道 OD F 是什麼嗎是開放文件格式嗎好像是可以在不同軟體間轉換沒錯而且這次競賽不僅有獎金還能學習 OD F 工具的應用提升數位技能感覺很實用耶老師我們要怎麼報名呢即日起到 7月 9號 前都可以線上報名並上傳資料還有研習課程可以參加喔太好了那我趕快去看看鄉親以上廣告是由教育部提供年紀越來越大萬1000失智怎麼辦不用擔心你有沒有聽過異定監護什麼是異定監護就是先跟你信任的人簽契約等以後因為年紀大或是生病無法自理生活的時候讓自己信任的人來當監護人相關資訊可以由教育部網站查詢喔自己的監護人先選好個人照顧不用擔心以上廣告由教育部提供和尚如射箭我們是臺北市內和尚館您現在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臺都很有愛都很有愛就愛教育殿堂美感從幼起美麗終身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適用藝術對土地城市色彩與建築的詩性追求這個節目希望能和你一起來發現美接近美創造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葉嘉緯藝術家等會美感會可是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可是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葉嘉緯很開心陳碧涵老師邀請我來節目上來聊聊關於藝術跟創作的一些事情我是建築系畢業實踐建築對我來說美感的啟發可能很早就開始了只是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在念書的時候那不過當然我受的建築教育然後這些老師帶給我的想法跟觀念可能在畢業一陣子之後才回到我身上然後我才感受到這件事最讓我有興趣跟改變我的當然還是因為空間總是要我們人到現場去然後用身體去感受到那個無以名狀的那種感人的感動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經驗自己對於創作的想法也是以空間為主因為我是一直在做平面創作所以大家覺得我是平面創作者但是我心裡一直覺得我是還是在做 1個 設計圖的狀況那這次陳碧涵老師有看到那個臺灣燈會的那個燈座那是我第1個往立體的方向邁進的 1個 里程碑對我來說所以我其實一直還是想要做 1個 立體的空間出來當然這是大家就是念建築系的學生呢有些夢想在裡面但是我們也知道要有 1個 立體的東西出來它其實需要有不只是你自己的努力了要有人要有其他人幫忙然後要有很多大家一起共同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我們看到的是 1種 種子在開花的過程也許在你非常熱愛的建築或者是說你從小到大那種對空間的感受你的想像呢在你的小小心靈就已經在那個萌芽了可是經過一路的學習一路的探索所有的東西到最後它就會凝聚成為 1個 實際可以展現的 1種 所謂的續說的方式所以我覺得其實你內心是 1個 很感性的人因為其實做平面設計的時候雖然我們做的是平面可是我們我覺得你應該有1種經驗當我們很專注在從做 1件 事你可能會對你手上的那個作品然後你會有很多的心裡的想像跟情感也許這個作品之外你已經有所謂的人會在哪然後這裡面如果被拉起來變成是 1個 立體以後其實這裡面有好多劇本它就會開始所以這可能也是慢慢的讓你現在更渴望的能夠往立體去展現你的另外1個續說能力對念書的時候老師很喜歡講的 1個 故事就是以前有 1個 建築師說什麼是學校學校就是在 1個 大樹下然後有 1個 人在講然後有些人在聽那個就是學校所以建築教育是從那個樹下開始所以是對沒錯所謂的建築的空間可能也許很多人會為了因為它的外形而被吸引這是難免的這外形當然是造型是 1個 吸引人的部分但是我在建築系學到的是教授們他們告訴我們不管你的想法再怎麼誇張天馬行空你可以把你的建築基地設定在1條 線上都可以他鼓勵我們去想像但是你不能脫離人就是你可以蓋在 1個 原子筆的筆尖上但是我們要怎麼用人的空間去看那個你所設定的那個很危險的空間或是很刺激的空間對這裡我就特別的去感受到因為嘉緯這次做的燈會裡面那個家裡面你其實是有 1個 1個 很大的動機是因為你對臺灣建築的魅力深深被吸引著那你為什麼會覺得臺灣的建築非常有魅力呢這個就有一點要離開學校之後才開始因為我在學校之後會上臺灣建築史的課但其實並沒有這麼的感受這麼深畢業一陣子之後我一直都對於臺灣傳統建築沒有太多理解但也沒有想要理解但就是感覺是對現在說你會看到它但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也不見得有機會要進去看它那我們就是工作然後生活這樣那我記得這個改變或是說我開始有注意到這件事情反而是我到他鄉去對大概 10年前 我跟一群朋友到京都去旅遊哦我們去旅遊的目的是不是觀光就是去放鬆之類的當然有一些景點我們沒有去但大部分的時間是在京都京都的 2條 然後租了 1個4層 樓的民宿對然後就吃飯睡到飽然後就體驗也沒有真的要體驗完全是慢活對那我記得離開京都的那1天早上因為我們都很慢活就很舒服的站在空間其實也沒有太多觀察那只是我剛好到陽臺去看了一下我想說京都的房子1 兩層樓然後我們住的那個是屋主新蓋的是 4層 樓高一點然後我就想說看一下那個古都的魅力這樣然後一看然後其實那心裡的時候有1種好像不像是在旅遊書會看到因為我真的住在很住宅區的地方但是我有 1個 感覺然後那個感覺很強烈但是因為我們已經急著要離開了所以我就拍了 1張 照片我想說之後再想想我就要離開那個地方那我可以給老師看一下那張照片好所以當你看到這樣子居高臨下看到這個京都的這個老房子即便是新的房子但是我們就看到了色彩看到的一些文化美學其實在這個很影性的方式去發揮好多學問在裡面所以你被啟發我當時還可能還沒有老師形容的這麼深的感動我真的是瞥一眼而已然後我回臺灣之前我就想說我到底被然後我整個心神不寧就想說那一幕到底對我來說是什麼可是我後來再就當然就回來繼續工作也沒有太放太多心思在上面然後只是有 1次 我到師大附近應該也是吃飯或是 1個 一般的行程那可能就看到某1個角落就是這個景色就是有 1個 很大片的日本屋瓦的建築那旁邊有大概就是34層 樓的水泥房子然後我就想說怎麼會這麼像為什麼臺灣會有這樣的可是我也知道臺灣會有日本房子那我也知道臺灣會有三合院或什麼以前沒有這麼大的震撼然後我在他鄉看到了跟故鄉一模一樣的風景那這個風景並不是名勝古蹟它就是在我們生活所以從那個時刻開始你就注意到所謂的 1個 空間所謂的 1個 家它怎麼來所以這個時間的維度裡面時間的長流裡頭它可能帶給你的很多的開始的 1個 好奇我覺得你滿有意思的那個裡面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的切入當然這裡面也有所謂的城市的走讀乃至於這樣的 1個 經過裡面帶給大家怎麼樣去用眼睛看到日常以外的新的角度這件事情呢是嘉緯這幾年來很努力在做的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回到節目現場我們再繼續聊Here comes the sun And I say it s all right Here comes the sun Here comes the sun It s all right It s all right 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的現場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年輕藝術家葉嘉緯嘉緯他本身是學建築的但是他現在也在臺大這個藝術史研究所裡面就讀他是用視覺藝術的方式去展現他的專業然後從他剛剛分享就是說有很多的東西可能在他的生命裡面早已經沁入了可是我感覺你就是慢慢的甦醒的那個種子那回到臺灣的時候又因為某1次的遇見然後那樣的這個起開的角度又更大了所以後來你是怎麼樣對1個 建築對 1個 空間對 1個 家乃至於對街道變成是你現在非常用心聚焦的1個 1個 探索內容呢我們剛才談到那把鑰匙真的很神奇總結來說它主要打開了我 2個 方向第1個是對於自己的不認識就是我說的自己是故鄉或是臺灣為什麼這邊會有 1個 日本房子而且如果你不知道還好但是我明明知道會有可是就居然這麼神奇然後才開始去研究臺灣的歷史乃至於臺灣的歷史建築物那會發現有很多很多其實臺灣曾經存在過很多非常美麗或是認真用心打造的建築物而不是別人告訴我們的臺灣的街景都很不好不好看或是不得體鐵皮屋美學對還沒有進到所謂的批判或幹嘛我們光是認識我要重新學習就已經你就意識到了好多東西那第2個是怎麼會是這麼老師剛才有講我們熟知所謂也許西方建築史的經典我們知道帕德納神殿的知識可能比我們自己家的那個知識還要更多我們知道巴黎鐵塔我們知道開宣門但是那1個瞬間我發現我們知道了很多經典建築史上的經典但是我們其實不知道我們是在做什麼東西所以這個日常的景色這個照片其實大家隨手拍就會拍到了這個照片讓我有 1個 感受是原來我們真的都沒有慢下來看一下我們的生活那那些生活的美不美你甚至還沒有問自己美不美你就忽略它了真的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就是在地人可是我們怎麼會對自己所踏的這個土地每天呼吸的空氣跟每天經過的每一個房子或者是裡面的任何的 1個 圖形我們都如此的陌生呢這件事情真的是是很多人可能都會同樣有這種現象所以自己的文化 D NA 卻從來不曾去好好的理解過所以在美感裡面我們才講說那個感那個感知乃至於存在美學內在的自信跟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價值的1個 理解然後它會產生內心跟知識跟心靈跟思想能夠去統整到某1個和諧的程度所以當你有文化認同的時候你的人其實馬上就美了很多所以這件事情也是其實來得慢還是比沒有好對所以我在帶大家一起也不敢說帶了就是跟大家一起走族城市的經驗每一次的目標就是會光是介紹大家這邊的著名的歷史跟會所或是 1個 建築長怎麼樣反而更多時間是跟大家一起去發現那些我們平常可能不會注意的地方舉 1個 例子來說騎樓對於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停滿機車或是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不管臺灣有經過很多政權有很多人來這裡住你會發現不管每個時代都會有騎樓那為什麼就是因為臺灣的氣候就是這樣就是當我們真的在夏天的時候真的因為我們現在比較少自己專門走路但是有的時候我要做田野調查必須得在大太陽下走的時候才會發現騎樓是那個溫差很大就是是1個 非常友善的空間對然後夏天的時候臺灣或是臺北會突然下一陣超長超大的大雨那那個你沒有騎樓你一定是很無助的所以騎樓這個空間它已經日常生活到我們會忽略它了但它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的空間在北歐不會有或是說不會是這樣的型態那那個東西就是臺灣在地的特有的我覺得這個大家就很有感然後呢就像你帶著大家去探索的方法我也覺得很有趣最近譬如說 20 25年 你們最近有 1個展 在大溪那你我跟你講我們平常去穿街走巷對不對可是你把它用串門子的方式在穿街走巷的時候我覺得好有趣喔那其實是那策展人她叫賴佩鈞然後這個想法也是她提的就是串門子我們到處去然後我在大溪的這1個經驗是跟著幼稚園的小朋友年紀大概也許三到 5歲 你就變成哥哥了對然後他們一定是大溪人在地因為他們在那邊念在地居民可是家長也是這樣上班下班 2.1線 的生活那我們等於說帶他們到大溪去大溪還是有很多佛居殿然後是那帶這些小朋友去也沒有真的要幹嘛就只是去串門子是很好玩因為我覺得就是很多的這個所謂的美它會發生它就沒有年齡的這個問題只有方法的突破譬如說一般人家串門子就像大人跟大人講話可是你居然迎來的是一些小蘿蔔頭而且可能連排隊都還不太會排隊的手牽手牽就是開心的時候就會唱歌然後一路上就像小麻雀這樣因為很開心所以他就手舞足蹈那個情緒那個很悅然於心然後很純真可是呢他走到每一個那個家那個名家不管商店或什麼的時候其實他也會讓屋主產生了 1個 那種那個開心參與共同歡樂的 1個 機會我印象很深刻是是我們到 1個 中藥行那中藥行的老闆娘可能大概 80多歲 的老奶奶看到這麼多小孩來就很開心然後小孩也每一罐那個中藥裡面的東西都很興奮然後我覺得這裡面讓我感受到1件事情 是小孩子很容易或是很喜歡問問題可是我們長大了之後不管是不管是被教育或是什麼社會氛圍我們比較少問問題那我覺得問問題是 1個 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對對對就像是為什麼我問到京都會有這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這一幕然後我才開始為什麼臺灣有這種房子這樣這樣這樣那這是我的學習經驗我覺得大家觀察日常生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會提出一些你的想法對因為觀察就有新發現就會想要去瞭解然後因為要瞭解有時候就要用各種方法小朋友他就是用提問的方法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公民美學所以有時候不是說大人如何友好啦這個對話而是你看跨著年紀的時候其實他們也在教我們用新的方式去敘說他去把文化歷史或者 1個 生活的經驗裡面用他理解的方式把他那個讓他懂了那種所謂的學習跟自己的那個動機跟開始為自己種下生命的文化的 D NA 不知不覺的就放在裡頭我就是像你這次的燈會我還是要講這個燈這個燈其實就是有這麼樣的1個 放在那裡其實它本身就是答案可是他什麼話都沒講可是幾百萬的這個所有的人去看燈有這麼多的人都回饋告訴我他好感動而且他看到 1個 新的燈會的形式這個是突破這是有別於往年燈會的 1個 呈現的主題而且他還帶給了我們對自己腳下的土地對自己生命裡面對家的定義對未來自己的家庭好像充滿了很多的可能性所以好多人都被觸動我覺得是從剛剛那是叫重記憶但是你現在這個家燈的作品它也讓我們有找到記憶跟未來的期待我覺得這個這1次燈會當然大概三週左右然後我也蠻常去的就是以觀眾的身份去那我就覺得很有趣的是我會聽到大家對於這個作品有自己的他會看到他想看到的東西或是說他有他的詮釋那這件事情其實對我來說是1個 很大的突破因為過往我在做平面畫作的時候也許有的時候玩得太開心了我自己那別人比較難進入我在的那個空間所以我其實有在創作時間有1段其實是瓶頸期在於說好像大家覺得我的話就是大家對我的話的評價就是哇好像很精彩很多東西然後大家看個一下子就就不會繼續往下問問題了那這次我覺得還蠻開心的是大家會對於這件作品會有他們自己的回答或問題或是想像那它也不太困難就是它就是很多不同文化的家屋是而且它反應的是現在臺灣的當下裡面的文化結晶可是我覺得嘉緯最棒的是這就是 1個 最美的那個所謂的距離跟空間怎麼說有時候我們不能把東西填得滿滿我們要我們要簡單我們可能要提供 1個 空間讓看到的人有機會可以參與所以有些東西他放在那裡他不需要很多的說明的文字最棒的作品就是你什麼都不說可是每個人在他前面都被觸動然後都懂了然後也會去回望自己是如何成長的他自己的家裡面帶給他了什麼樣的 1個 生命的力量或者是面對挫折的時候他有沒有在這裡得到1個 避風港的支持或者是說也許他沒有可是他會渴望他自己未來的家可不可以像那樣在層層疊疊的時候他有 1個 向上伸展的可能性所以我覺得好的作品就是這樣不需要多言就大美無言對不對所以問題是你提供的空間讓我們觀賞的人心靈可以去參與它這是 1個 很棒很棒的原因我覺得你一定都沒有去想到是這個就是老師剛才講的那1個種種子我覺得它不會立刻發芽或開花然後像這1次的這個家也不是我我當然覺得我後面的想法跟大家對我的評價跟我們一起去看這個是有很多很浪漫的因素在前面但最早最早其實是因為這1次的因為那還是 1個 主題邀請展所以它的主題就是各種多元文化那策展人邱傑森我們在跟我討論的時候我們就說那他也知道我在做這個建築創作他就說那我們把所有的家家族跟家屋們 OK 那組合在一起那至於怎麼組合就開始去討論那現在我們看到那個燈會這一作作品它之所以會是這麼高其實有理性的理由因為那個地方很寬廣是如果沒那麼高的對另外1個就是我運用的另外1個概念是倒影那因為以前讀過 1個 作家他寫說他鄉是 1個 鏡子他其實要形容的是旅人永遠在他鄉找到他想看到的那個東西那所以我在想鏡子這件事情那桃園這1次桃園燈會的主題其實是池塘因為桃園有很多埤塘那埤塘旁邊的房子它就有那個倒影我就想所以大家看到那個燈柱它其實上半部是建築沒錯下半部其實是倒影然後我又再做了 1個 更有想像空間的動作就是我把下面那個倒影稍微轉了 1個 角度所以整個就會更立體了一點是所以這種小小的這樣的 1個 創意卻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可能性跟解讀我覺得真的是很感動因為嘉偉是很年輕然後算是建築系畢業的高材生卻能夠把這個所謂的這個藝術的精髓乃至於生命經驗乃至於在地文化元素能夠把它攪動以後把它解構再重新建構可是這些東西都不是在自己的想像中去玩自己的專業而是一開始就把人放在這裡面開始去想如果 1個 時間的長流裡頭用時間的維度人經過了但是房子留下之後呢那個文化的 D NA 它可以繼續去續說的生命故事這是 1個 非常非常美的 1種 感性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很值得期待的那我們希望說之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看到嘉偉葉嘉偉要記住這個名字喔他的作品讓我們有很多的被因為他而被帶出的認識跟感動待會呢我們還有個美感共舞詩篇邀請你跟所有的聽友說你的美感心得可是那是 1個 很感性的 1個 方式所以在你說之前我們要先跟聽友說再見好謝謝聽友收聽謝謝陳志涵老師謝謝嘉偉謝謝美感共舞詩篇美對我來說是是日常生活我們很常忽略的那1個驚喜只有去觀察不管是街上的任何東西不要讓別人來定義你什麼是不好看的街道而是我們要用心去看在這個快速的時代裡面我認為慢是 1個 很好的練習也是 1個 提問的方向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從認得地方從認得我們所在的或是說認得你喜歡的任何領域到認識從認得到認識是 1個 非常需要花時間去不斷練習的關於美的感受的嘗試所以美對我來說它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也不用特別刻意的去觀看或是去思考其實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也許只是早餐的 1個 碗或是說路上看到的 1朵 花那都是我們對於生命對於時間的感受謝謝大家我是葉嘉緯一擔就靠著半天光想的海岸夜晚的眉頭邊海嘯繞亂我的心面對將來成功回來面對將來自由自在面對將來Good ",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陳碧涵","美感共舞","串門子","教育部","葉嘉緯","美感教育","火車站","建築系"],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_id:"681c30b5fbcfa30022d4994f",editor:"崔喜",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ca",title:"美,是古韻今聽,歷久彌新——專訪臺灣崑劇團 洪敦遠 製作人",guests:[{name:"洪敦遠 ",unit:"臺灣崑劇團 製作人",title:"N",email:"",notified:!1}],video:"https://www.youtube.com/embed/6ZqeHjV-V4k?si=ReomumczZE3Mzc8O",live:"",introduction:" 洪敦遠道出心中最美、最深刻的感動,是在2014年走進日本國立能樂堂的那一刻:他看見到不被時代催促的能劇表演節奏,每一個動作,每一聲吟唱,都不為取悅而妥協,只為忠實呈現藝術的原貌。這份從容,彷彿望見了時間最初的樣子。這段經驗深深觸動了他對於傳統的美感渴望,也觸及了他在德國求學時所接觸過的古樂世界。同樣講究還原——無論是樂器、樂譜,還是詮釋的方式,都朝向:貼近原著的真誠。此等深刻的體驗,如今都成為他推動崑曲、擁抱古典的底氣與養分。
\n
\n 臺灣崑劇團成立25年來,像是一位溫柔的守園人,在時代的浪潮中靜靜守護著崑曲這門古老而優雅的藝術。洪敦遠說,崑曲的節奏緩慢、語言婉轉,但它從不遙遠。它講愛、講夢、講人的情與困,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息息相關。這些年,臺灣崑劇團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也積極與現代藝術跨界合作,讓崑曲既保有古典的身段,也長出面向未來的靈魂。臺崑不是為了保存而保存,而是要讓崑曲活在今天的呼吸裡。
\n
\n 2025初夏,臺灣崑劇團有兩檔值得期待的演出:首先是,5月31日和6月1日即將上演的原典版《牡丹亭》,由新生代演員詮釋杜麗娘夢中初戀的婉約篇章,透過音樂與身段,勾勒出春光與情感交織的夢境;接著是,6月13日登場的《嚦嚦鶯歌溜的圓》,是一場十分特別的「古韻今聽」音樂會——上半場以AI翻譯十種語言,道地地詮釋崑曲古典文本,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聽眾,能在各自熟悉的語言中聽見那場夢的深意;下半場,則回歸崑劇最純粹的本質——無麥克風的擴聲、原聲樂隊的演奏、演員最真實的嗓音,在不假修飾的演出中,讓聽眾感受崑曲樂音與劇場的本初之美,如同清泉,直接而深刻!歷久而彌新。
\n
\n 這個時代太快了,快得讓人沒有時間聽一首曲、看一朵花開。但是,崑曲願意等,願意慢慢地,把美重現還給人們,把夢還給生活。洪敦遠企盼大家一起走進劇場,走進一場戲,也走進一種更柔軟、更細緻的生活節奏。因為當我們願意放慢腳步,就能在一折戲裡,重拾生命的溫度與詩意。
\n
\n 歡迎收聽05月11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配合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劃」,透過廣播節目製播內容,啟發社會大眾對於美感的認知、品味,激發大眾參與美感活動的動機,引導大眾日日實踐生活美學。
\n\n本節目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為藝術發聲,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陳碧涵教授,藉由結合藝文人士共同推動美感教育的理念,展現於廣播平台上,透過藝文人士、藝術家、推動美感教育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或藝文展演經營者的訪談與聽眾分享,讓美感教育因為「聽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改變與壯大。 透過主持人長期關注美感教育關心的議題,邀訪藝文界具影響力的人士,落實國家表演藝術政策,讓人民享受文化薰陶、帶動國家藝文品質。邀訪青年藝術家、青年藝術表演團隊、街頭藝人等,鼓勵青年創作,分享經驗及創作作品,從九大創作元素,導演、劇本、音樂、歌唱詮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演員、演出場地深入淺出討論,帶領聽眾欣賞繽紛舞台世界。 介紹各級學校推廣美感教育具學習典範之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綠建築、開放式校園、重視美學品味、滋養美感沃土的新北市桃仔腳國小、以『布馬傳藝‧藝傳國際』進行國際交流及參訪共學,推介台灣文化,體驗客家風情的中壢市中平國小等。邀訪藝文空間在公私部門、藝文團體、藝術家、文化產業之經營者,分享推動藝文展演的經驗。
\n",keywords:["美感"],cover:"61f29eea7e78b900096c5ad0",squareCover:null,link:"",onShelf:!0,podcast:!1,podcastLink:"",app:!1,open:!0,overview:!0,createdAt:1518597354,updatedAt:1746862241,englishName:"Dancing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englishTime:"Sunday 14:32-15:00",englishOpen:!0,englishIntroduction:"This program focus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host of the show is Professor Bi-Han Chen, who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s shown on the radio. Through the arts, artists, and promote success stories Interview education learning model of beauty or arts performances operators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n",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onShelf:!0,complete:!0,createdAt:1746946822,updatedAt:1746947042,using:!0},onShelf:!0,createdAt:1746677941,updatedAt:1750280844,stt:{transcriptId:"8d94287d-8d08-41da-a3dc-433a1cf8e093",transcript:"我是看見家庭的力量主持人麗翠珊這個節目將邀請家庭教育的實務工作者及專家分享他們如何協助解決家庭遇到的困難跟狀況探討家庭教育資源整合及推展策略解鎖你對理想家庭的想像找到自己的家庭力量每週三晚間 6點 05 到 7點 歡迎收聽看見家庭的力量我覺得會手語真的好酷喔現在臺灣手語已經列入國家語言還增訂為不定課程喔那對手語老師的需求一定大增吧沒錯教育部國教署今年持續辦理相關師資培訓第1期已經在進行中而第2期將從 7月 開始那要怎麼報名呢5月份 可以報名臺灣手語教師 8月份 則是報名教學支援老師詳細資訊可以上國立嘉義大學網站查詢喔以上廣告由教育部提供唉年紀愈來愈大萬1000失智怎麼辦不用擔心你有沒有聽過異定監護什麼是異定監護就是先跟你信任的人簽契約等以後因為年紀大或是生病無法自理生活的時候讓自己信任的人來當監護人相關資訊可以上國立教育網站查詢喔自己的監護人生存好個人照顧不用擔心以上廣告由法務部提供和尚五色線我們是臺北市內和尚團您現在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臺做朋友嗎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郊外教育電臺美感從幼啟美麗中生學歡迎收聽由陳碧涵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我是主持人陳碧涵美是古韻精聽這個節目希望能和您一起來發現美接近美讓我們日日實踐美感生活美好行動今天為您邀請到的來賓是臺灣困劇團洪敦遠先生等會美感會客室要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與美感共舞美感會客室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洪敦遠我的美感經驗是20 14年 我到日本的能劇堂國立能劇堂看能劇他們的慢節奏1個 一點一滴的呈現在我的面前他完全不去複合時代的快節奏保留他的原姿原味看起來非常的感動而且能讓我理解能劇最原始的樣貌我想這個是 1個 很棒的美感經驗也觸發我在傳統音樂系對於傳統的美感的追求以及我在德國念書時學校有1個 故事古樂系他們對於早期音樂的還原不管在樂器上對於原著的追求我想這個是很棒的美感體驗我覺得您這樣子分享的時候的確讓我也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步調跟之前的你說古人也好啦是不一樣的生活情境所以不一樣的步調能夠聽到或者是看到還原之後以前那樣的 1個 生活樣貌或者那樣的 1個 藝術作品對我們現在的人來講是 1個 很珍貴的機會對比如像牡丹亭探險組的牡丹亭它經過 400年 來有很多人去詮釋它有時候是覺得這樣唱更好聽有時候是因為演出的時候劇場的限制所以他們可能去動它但是我們到了 20 25年 21世紀 了我們要再1次演牡丹亭的時候我就想再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要回到探險組那個時候的原著來重新出發我們是不是每一次演出的時候都可以回到原著來重新來思考探險組當時要表達的是什麼如果都是用我們現在的美感去詮釋它的話那就可能有點會失去會錯過一些探險組本來要表達的美感尤其是說很多傳統就是因為它是經典它才可以流傳那樣的經典呢有時候我們現代化的過程之中被我們遺忘的時候其實那就像你的資產明明就是這麼棒的 1個 寶三在那結果你都眼睛都看不到你永遠去撿那個後面的那個更大顆的石頭有時候我覺得這是1種 損失傳統它往往是創新的最重要的根基來源因為有很棒的傳統你才有可能在這樣的 1個 基礎上去找到更新可能的創作然後更好的 1個 突破可是並不代表你在做創新突破的時候你要去遺忘你自己原來最棒的那些東西對很好玩的 1件事情 就是我們在排練的時候就說舊的新的那到底哪1個是舊的對其實元典才是最早期的但是我們都覺得這個沒有聽過所以就覺得元典很新所以如果能進到劇場來看元典版牡丹亭的話會有很新穎的感覺對如山真面目這也很感謝今天我們可以邀請到臺灣昆據團製作人洪敦遠親自來跟我們的聽友們來分享那我們也知道敦遠本身是學傳統音樂出身的但是事實上你不只是在音樂理論你在指揮作曲甚至在昆曲上面鑽研這可以說是你是 1個 繞了一大圈應該是說這一大圈只是為了去成就1個 文化資產你有沒有覺得你自己有這樣的1個 使命涉獵很多部分就是最後我們還是要回來總結今年的元典版我在裡面可以做什麼事情為大家提供什麼樣的節目在你分享這之前我想請你跟我們聽友介紹臺灣昆據團好不好是他跟鄭永毅教授一起主持 1個 昆曲傳習計畫那當時就邀請了很多中國大陸的名家來臺灣做傳習那一方面是職業演員的上課然後來因為他們大部分職業演員他們本身就已經會演京戲或者是其他的戲曲所以他們身上已經有功夫了那他們來學昆曲的唱然後昆曲一些比較細膩的表達那這些演員後來就就變成是臺昆每年要演出的時候聚在一起一起在臺上演出的一些藝術家然後另外一方面呢就是當時也做了這個業餘社會組所以也有一些中小學老師的來參加這個昆曲傳學計畫這些人就變成了我們的很有力的傳播者到各在學校裡面介紹給學生什麼是昆曲一方面培養了演員一方面培養了觀眾然後到 2000年 的時候呢我父親就覺得應該要成立臺灣昆曲團讓這個力量繼續延續下去是事實上這個洪為珠教授在中央大學嘛我們知道他這也應該算是 1個 創舉他跟曾勇毅認識 2個 這感情很好的兄弟甚至也不敢於這個戲曲之美他的重要性然後自己的文化不可以捨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1個 昆曲的傳習計畫這樣的1個 行動呢其實是頗受大家的認同是大中華地區的認同那連大陸都要來取經他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對不對是有1個戲曲研究室然後他蒐集了很多很多的戲曲資料然後在 17年 的時候就成立昆曲博物館也有很多很珍貴的館藏那因為中國大陸他們經過文化大革命所以當時也就有很多東西就沒落了那在那個時候呢父親曾勇毅還有曾勇毅教授他們到中國大陸去收了一些當時很珍貴的東西所以現在反過來就是中國大陸人希望來來這邊參觀對所以臺灣現在有很好的養分以及資源來做這個昆曲一方面是在桃園中壢中央大學中央大學有這個展覽館博物館對不對然後又有研究室有很深厚的根底然後在臺北我們有臺灣昆曲團可以來做演出所以這個我們是有好幾個點來發揮我想這個昆曲這個點線面這樣子連線這個是非常難得的就是說演員文本戲本身也是 1個 1個 資產因為我是聽說你們那個臺灣昆曲團裡面光是全本的戲就 13部 以上對累積了很多全本的演出那折子戲也超過 50折 以上折子戲也是很豐富真的然後像這次我們元典版要演出然後我就嘗試說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樂器上面也可以做一定的還原我們就到把提琴找出來然後我們特別找製琴師來量他的尺寸我們做了 1把 提琴我們要在 5月 31號 跟 6月 1號 的演出裡面來演奏給大家聽對元典版的推出其實背後是有很重要的期許你可不可以先跟我們透露一點點譬如說怎麼去欣賞其中的音樂曲牌呢這個元典版裡面我一方面就是說湯賢祖的案頭本有很多人都覺得他太冗長或是怎麼樣但是我們要知道在湯賢祖的時代是沒有字母的所以有時候他的念白長一點他就是在告訴你說把這個劇情說清楚一點交代清楚所以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來理解湯賢祖為什麼要這樣寫的時候你就知道當時的形式他們的演出形式是怎麼樣這個對於現代人來說應該是很有趣的然後另外一方面像我們下本的優夠把這個曲唱全了呢現在的人常常就覺得怎麼唱這麼久啊但是我們要知道樂曲是有樂曲的形式有完整的我常常講說這個是鯤曲的連套鯤曲音樂的取勢學我們把它唱全了這個形式才是完整的我們常常說我們進到劇院裡面是要聽戲也要看戲那聽戲的部分呢我們就希望聽到完整的形式那如果我們因為劇情的關係去刪減它我們就有點忽略到聽覺的形式美感這也是鯤曲它之所以會成為文化資產的所在的原因啊因為它的內容跟它的形式是非常非常的 1個 完整結構也很優美因為我們常常講說像欣賞鯤曲的話它幾乎是無動不舞然後無聲不歌你可以去想 1個 藝術能夠到這樣的境界的時候你能夠去觀賞到這樣的 1個 1個 展現其實你就是 1個 很很富足的人啊那同樣的這個鯤曲的原典版我們也是真的很期待那我們待會休息是不是老師也跟我們分享我們中間你會讓你們欣賞一小段音樂嗎對不對欣賞的這1段是上本的這個〔尋夢〕裡面的嘉慶子是那個上本的杜麗娘謝勒所在排練的時候演唱所以這個錄音稍微1個 Day 對1個 排練的錄音但是我們可以聽到就是如果是老區有的話你聽就知道這裡面有很多的多了 2個 版或者是在什麼時候就是比較長一點那為什麼被刪掉了呢為什麼後來被刪掉呢就是因為後來的人希望快節奏但是我們回到回去聽這個原本的嘉慶子是怎麼樣它給我們了什麼樣的美感這裡是教育廣播電臺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現場今天我們非常開心可以邀請到臺灣鯤劇團的製作人洪敦遠老師即作曲指揮音樂理論跟鯤曲專業一生的 1個 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我們剛剛也聽到這個鯤曲那個湯賢祖的原典版它的確是讓我們很難能可貴可以在今天20 25年的 這個時刻可以去聽其實像牡丹亭我自己只要有牡丹亭我都會去不管它是全本還是摺紙戲我都會去看真的是覺得鯤曲好美是鯤曲因為第一它的文學價值很高因為它是少數劇種裡面有文人參與的像湯賢祖還有很多的牡丹亭宏昇的長生殿這些都是名著然後光是文學價值就已經在比如在我父親他們中院系裡面的研究就占了很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呢這個衛良福當時在把崑山腔崑山腔是重要身腔的其中 1個 那從崑山腔到鯤曲的這個過程賦予它藝術化以及一字生形腔的這樣子的特色所以鯤曲對於字生的是非常講究的而且還有一點就是鯤曲裡面有非常豐富的曲牌以及這個曲牌連套它是屬於 1種 組曲套曲的這樣的 1個 概念那它也曾經是就是很主要的劇種大劇種所以鯤曲裡面蘊藏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當然我覺得在元典版的追求上面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我們一直在努力不管是在研究方面或者是在排練場上面我們都一直不斷的去思考本來唐賢祖要的是什麼有些地方念白早一點晚一點意思就又不一樣了所以它這個問跟答之間呢就比較完整而不是那麼一對一的就這種問答所以在進到劇場看這個元典版的時候就可以體會這些居老取友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因為你可以看到 1個 完全你陌生的牡丹婷你崇拜的但是卻是那麼陌生的牡丹婷對於新到劇場上的觀眾們我們也呈現 1個 完整的劇情給大家那大家從元典版出發其實以後也可以聽聽其他的版本我覺得很好啊一開始你就知道它原來是怎麼樣那之後你在看的時候其實你就不會只是在欣賞你內心還有 1個 叫做文本比較會自然的發生我們挑這個耳熟能詳的原因就是因為希望大家已經聽過通行版的然後進來看到元典版的話有什麼樣的不一樣然後上本文我們是邀請臺坤之星的青年演員謝勒杜力良以及柳夢梅然後還有我們優秀的青年演員呂嘉南演的春香然後這個是上本就是年輕演員朝氣蓬勃也在就是遊園其實沒有遊園就是金夢遊園是後來產生的名字在金夢演出上半本然後下半本也就是臺坤之星的老師吳宇航老師還有陳美蘭老師來演下本然後也帶領年輕演員一起演出這個我想是會非常經典尤其是優夠這個戲裡面有非常大的唱段那2位老師的唱功我想可以充分的發揮然後溫宇航老師又加碼了這個石化也要演元典版這是他柳夢梅很精彩的一齣戲尤其是有這個資深的老師們帶著年輕演員一起在劇場裡面其實我覺得這不只是他們平常的練習的展現而已其實這裡面的傳承把它端在現場那個互相的對話互相的激發彼此然後成就彼此而產生的所謂的經典是像元典版像湯玄祖的原典其實讀起來就很過癮那但是我們把它搬到舞臺上立體起來了就像前面主持人提到的這個無動不舞只要他一動你就會像他在跳舞然後無聲就不割他只要一說話就像歌曲就自然而然的那個音律就出現了所以這個文學美舞蹈美戲劇美在同1個時空裡面立體的展現給你這個跟在單純讀劇本又不太一樣所以是非常歡迎大家 5月 31號 跟 6月 1號 下午 2點半 進到陳氏舞臺來看我們一起來參與這個盛會我想這個是有錄影技術以來可能沒有人這樣演過的那我們其實也從來我們自己在排練的時候其實也非常的興奮能再把湯賢祖的原著搬上舞臺今天我們推了這樣子的 1個 舞臺的演出事實上它就是經典的重新的考證爬梳揣摩那個湯賢祖本身那個時空的時候他所想要傳達的意念這件事情其實對鯤曲來講或者對戲曲的演出那麼講究所謂的創新的此刻它有某種的提醒的意義我覺得非常的珍貴而且敦元你還講說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子三不改因為牡丹亭總共有 55齣 我們不可能把 55齣 全部搬上全部 1 天演完所以我們就選了 3個 摺子就是上本的金夢以及下本的石畫跟幽構這3個摺子是原典呈現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到有些觀眾可能是第1次或第2次來看傳統戲那我們必須要讓這個劇情是比較完整的所以我們其他也選擇了比如說上本有選擇了迅女然後在金夢之後有尋夢那這些我們把它演全了就是 3個 小時演不完所以就必須要三但是我們在三的時候我們就把握 1個 原則就是我們只三但是不改它我們不要去動湯賢祖本來有的東西只是說我們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唯一這上本唯一把它演完整的是金夢下本是石畫跟幽構主要就是為了流暢的感覺就像您講有時候創新是來自於限制可是我們的精神就是我們要原典可是我知道敦元你其實為我們規劃的不只是這個牡丹亭你還有 1個 很有趣的你要不要介紹一下在 6月 13號 的晚上在兩廳院的演奏廳我們舉辦 1個 音樂會叫莉莉音歌溜的圓在這個音樂會的上半場我們會用時鐘語言然後請 AI 重新來詮釋金夢裡面的核心故事這個其實也是要回到我在能劇堂看到的東西因為對於能劇來說我就是 1個 外國人那我如果有 1個 人用中文唱那齣戲的內容給我聽或者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更能知道他在演什麼所以我們這個用時鐘語言來演金夢的原因就是我先用外國人的語言先唱 1次 給你聽這個裡面湯賢祖金夢裡面的故事有多麼的有趣先引起大家的注意不同文化的聽眾就是可以進到音樂廳來然後聽完上半場各式各樣語言的詮釋之後下半場我們可以來看原之源原味的原典版金夢那這個金夢跟 5月 31號 跟6月 1號 有一點不同的就是我們是著重在音樂上面的表現然後所以是原聲也就是沒有麥克風的包含說是樂隊不管是樂隊或者是演員的歌唱或者是演出都是沒有麥克風我想這個是另外1種美感體會其實我們演出不是為了演出而已而是我們去同步建構 1個 心想 1個 設計就是說我們想帶著大家去看到什麼樣的 1個 昆曲這個昆曲呢來到這個當代的時候我們又用了當代的 1種 方式去看見它的 1個 廣泛的1種 可能性擴散的可能性譬如說多語言的詮釋就是 1個 很有趣的可能性那我們也沒有去想到說 AI 居然可以去克服了這種人類的限制是這個語言很難找到 10個 語言的詩人因為我們並不能說他會講這個語言就會寫這個也有語言的詩但是 AI 提供了我們 1個 這樣的可能性我們請 AI 先創作 1個1次 之後呢我們再請這個語言的會講這個語言的老師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語言老師請他們來修正以及檢視這個 AI 寫得是不是合理啊有沒有很荒謬的地方啊哪裡可以再更好啊那我們就可以讓這個音樂會成形否則以以前的條件之下我要找 10個 詩人恐怕可能要就難了也不是說辦不到但是就需要很大的時間成本對因為我們知道語言是 1個 很深的 1種 那個文學素養那尤其是語言要畫成歌曲的時候是更難因為我們都知道有韻腳啊有押韻有什麼光是我們在唱客家歌的時候就是已經會知道說連腔不同調就會不一樣就是要這麼講究尤其是這1次您把那個原的牡丹亭跟這樣音樂會的形式然後同步推出所以讓我們不只看到歷史重生的這個牡丹亭裡面的經典以外我們也會去透過現代的科技去跨越語言的這樣的障礙呢然後從地理的橫向去擴散然後增加它的被接觸被認識的機會因為10個 語言呢我們演唱者必須要能詮釋不同的語言那美聲唱法歐洲美聲唱法這樣子的女高音次女高音他們受過這樣的訓練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唱各式各樣的語言因為他們跟鋼琴的搭配呢讓這個音樂會可以成形因為我們不太可能去請10個人 來唱 10個 語言這個也不太實際而且我們也希望這個節目將來可以帶到其他城市啊來演出甚至我們可以帶到世界各地來演出所以我覺得當 1個 製作人可能也不會比那個創作曲譜來得簡單因為各種都要事先考慮到然後一旦定調以後執行它才會流暢而且有時候我們在推出這些演出的時候其實我們關心的不是只是這個戲的演出或者觀眾來多少而是說每一齣創作它的背後需要找到更多的知音那這個知音裡面就像臺坤一樣一直希望這麼美好的東西不要中斷一定要把它傳承下來把年輕的人才也要準備好然後讓很多有實力的資深的演員或者是老師們共同來傳承這樣這麼棒的這個文本跟演出形式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臺坤劇團的從 19 91年 開始一直到現在的 20 25年的 各種付出這個有機會的話我們就大家進到這個劇場或音樂廳裡面來看看這個洪敦遠為我們準備的這麼樣的精彩的演出非常歡迎大家那待會節目最後還有 1個 美感共舞詩篇邀請敦遠跟我們分享你的美感心得好不好好的那我們先在這裡跟聽友說聲再見謝謝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拜拜美感共舞詩篇我們面對今天這麼快節奏的時代坤曲是 1個 另外的極端它非常的慢但是就因為慢所以在每一個板演之間它可以表現出很多細膩的美感我們如果進到劇場來看原典版牡丹亭或者是到音樂廳來聽麗麗音歌六德園的音樂會我們可以從其中體會出湯賢祖所要表達的意境在原典版裡面我們可以欣賞到古典美古樸慢慢的靜下心來完整的去欣賞 1個 長大的演出而不是只是現在的短影音在麗麗音歌六德園裡面我們可以欣賞從不同文化的角度來看湯賢祖金夢的故事他們裡面藏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隱喻在裡面那下半場呢也可以來聽原聲的金夢歡迎大家進到劇場體會坤曲的古典美綿綿綿綿綿綿白頭綿綿綿綿綿綿綿綿綿綿綿綿綿綿",transcriptState:2,summaryState:2,keywords:["美感共舞","臺灣昆據團","探險組","音樂會","歡迎收聽","湯賢祖","25年","美感教育","元典版","牡丹亭"],subtitle:!0},transcriptOpen:!0,subtitleOpen:!0,notifiedCurators:!1,disablePodcast:!1}]}},programListFile:{status:"normal"},languageProgramCatalog:{status:"normal"},languageProgram:{status:"normal"},languageProgramList:{status:"normal"},member:{track:{data:[],count:0,fetching:!1,deletedId:""},playerTrack:{data:[],count:0,fetching:!1,deletedId:""}},news:{status:"normal"},newsCatalog:{status:"normal"},newsSource:{status:"normal"},bulletinBoardCatalog:{status:"normal"},bulletinBoard:{status:"normal"},govInfoCatalog:{status:"normal"},retirementCatalog:{status:"normal"},qaCatalog:{status:"normal"},linkCatalog:{status:"normal"},link:{status:"normal"},site:{status:"normal"},radio:{status:"normal"},introduction:{status:"normal"},slogan:{status:"normal"},award:{status:"normal"},bigSummary:{status:"normal"},otherService:{status:"normal"},monthly:{status:"normal"},opinion:{status:"normal"},qa:{status:"normal"},learningSheet:{status:"normal"},retirement:{status:"normal"},govInfo:{status:"normal"},advertisement:{status:"normal"},liveSlider:{status:"normal"},visit:{status:"normal"},host:{status:"normal"},english:{status:"normal"},englishNews:{status:"normal"},englishSlider:{status:"normal"},iAmHere:{status:"normal"},iAmHerePicture:{status:"normal"},log:{status:"normal"},group:{status:"normal"},note:{status:"normal"},counter:{status:"normal"},project:{status:"normal"},schedule:{status:"normal"},audio:{status:"normal"},state:{status:"normal"},track:{status:"normal"},playerTrack:{status:"normal"},favorite:{status:"normal"},historyLocation:{previousLocation:null,currentLocation:null},pages:{home:{dataMap:{program:{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languageProgram:{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latestNews:{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recommendedNews:{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advertisement:{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visit:{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radio:{fetched:!1,fetching:!1,data:{rows:[],count:0},error:null}}},iAmHere:{data:[],count:0,page:1,fetching:!1,fetched:!1},iAmHereItem:{fetching:!1,fetched:!1,item:{},error:null},likedIAmHere:{ids:[]},myIAmHere:{data:[],count:0,page:1,fetching:!1,fetched:!1},search:{type:"",fetched:!1,result:{count:0,rows:[]},pagination:{page:1,size:10,order:"createdAt",desc:!0}}},ui:{alert:{opened:!1,level:"info",message:""},confirmModal:{opened:!1,message:""},header:{menuOpened:!1},searchModal:{opened:!1},sideCanvas:{favoriteOpened:!1,playlistOpened:!1,radioOpened:!1},sideNav:{opened:!1,focusAfterToggle:null},audioPlayerPlaybackRatePanel:{opened:!1},audioPlayerVolumePanel:{opened:!1}},userAuth:{logined:!1,status:"NORMAL",isInited:!1},global:{favorite:{data:[],count:0,fetching:!1,fetched:!1,deletedId:""},focus:{currentElement:null,prevElement:null},fontSize:{level:"middle"},live:{channels:[],fetching:!1,fetched:!1},bulletinCatalog:{data:[],fetching:!1,fetched:!1},programCategory:{data:[],fetching:!1,fetched:!1},languageCategory:{data:[],fetching:!1,fetched:!1},newsSource:{data:[],fetching:!1,fetched:!1},newsCategory:{data:[],fetching:!1,fetched:!1}}},routing:{locationBeforeTransitions: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