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屏東大自然中長大的許晉誌,上下學的路徑就是他的遊樂園,抓蜻蜓、蝴蝶、小魚和蝌蚪⋯,雖然只有短短五六百公尺的距離,總會花上好長一段時間,享受大自然的餽贈。許晉誌成長的際遇,大多和環境脫不了關係,首先,在面對職涯抉擇之際,究竟要在動植物生命科學綠色光譜?或工程建築類群灰色光譜前行?衡慮多時,又適逢景觀意識萌芽,景觀設計既能與植物環境生態為伍,又能擁抱工程圖學專業,因此,決心投入綠灰光譜兼具的景觀設計,藉此淬煉並豐厚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美好人生。
設計景觀時,許晉誌總秉持「恰如其分」的原則,希望找到最佳平衡點,不斷地向大自然的運轉學習探究,追求當地水文、植栽、環境、生活、人文等多面向水平性的和諧平衡,也極企兼顧時態垂直性的平衡。許晉誌認為景觀設計不僅是為當下的時空設計,讓植栽漸漸生長,樹木生生不息,建立生態好讓動物跟著回來⋯,更要想像未來十年、二十年之間、之後,生態與植栽的未來,後代的住民會如何與景觀產生連結?如何透過景觀,和前人的設計產生心靈流動。
許晉誌感慨說,現在的小朋友多由家長接送直接進入校門,城市中也很少有能和大自然一同遊樂的天地!若在通勤的過程與路徑中,孩子們也能有機會徜徉在美的環境,自然而然地,他們也能發現什麼是美,什麼是不美!我們的街道,只要用小小的方式就能產生改變,每個人如能從自身周邊的環境美化開始做起,有意識地重視時空情境,乃至身上的衣著,並且懂得尊重大自然,那麼,當生活的周遭都漸漸的變美,整個鄉里、社區、城市、社會、國家也會變美,大家都能一同享受美所帶來的幸福生命品質。
歡迎收聽02月19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
音量
80%
與美感教育共舞
美,是與自然恰如其分的相處。—專訪許晉誌—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執行長
2023/02/19
單元介紹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
- 06/042023美,是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好。—專訪荒野保護協會筏子溪平台總顧問林笈克
邀訪來賓:林笈克 荒野保護協會筏子溪平台總顧問
- 05/282023美,是用彩筆捕捉悸動。—專訪第20屆「聯邦美術印象大獎」首獎得主吳佩珊
邀訪來賓:吳佩珊 第20屆「聯邦美術印象大獎」首獎得主
- 05/212023美,是打造做人、助人、貴人成功鐵三角。—專訪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黃至堯執行長
邀訪來賓:黃至堯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05/142023美,是比賽中看見感動。—專訪全國學生舞蹈比賽計畫協同主持人陳秀文老師
邀訪來賓:陳秀文 全國學生舞蹈比賽計畫協同主持人
- 05/072023美,是成為有用的人,回饋社會。—專訪臺灣山林復育協會蔡智豪執行長
邀訪來賓:蔡智豪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執行長
- 04/302023美,是感受和回應大千世界的呼召。—專訪林業試驗所伍淑惠助理研究員
邀訪來賓:伍淑惠 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 04/232023美,是感動!是樂於創新和分享。—專訪「111年度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教學傑出」得主北一女中張萬苓老師
邀訪來賓:張萬苓 北一女中老師
- 04/162023美,是為音樂所感動,譜出人與人連結的生命樂章。—專訪「111年度藝術教育貢獻獎」得主新北大豐國小林曉筠老師
邀訪來賓:林曉筠 新北市大豐國小音樂老師
- 04/092023美,是放膽前行,逐步實踐夢想。—專訪林奕篁—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產品組學生
邀訪來賓:林奕篁 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產品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