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陳殿禮教授是著名的木藝文化美學轉銜倡議者,多年來,帶著木工相關產官學研與競賽夥伴們,重新思考木工從形而下最基礎的生存與技術層面,螺旋式深化技能、認知、情感和文化影響至形而上的生命與木藝美學演繹以及人才養成。能擁有對生命深刻體悟與美感的實質感知力,陳殿禮說應該是來自幼時的成長環境、情境和教境:那片大自然所賜予的最美好的生命經驗。
身爲台東之子,遠山的綠蔭、日落的夕陽、父母的身影,以及遼闊無邊際的大山和土地,是心中最深刻且無法磨滅的幸福畫面。高中時,陳殿禮進入台東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就讀,接受木工技藝的啟蒙,做為競技選手走進大大小小的競賽、交流和觀摩學習,豐富了他的閱歷,也讓他日後,義無反顧地投入培育人才與木藝美學的傳承使命,他想成為一位「生命」的木藝人,展現職人精神的極致。
高中畢業保送到台北工專工業設計家具設計組,離鄉背井,求知若渴,專注學習。從成長歷程、生命不同階段的體悟以及大環境轉變所帶給的啟發和深層對話,陳殿禮認為木藝與「生存、生活、生命」各階段的需求特色相呼應。無論是為了求「生存」,木工是一個工作,用來養家糊口;或是為了讓「生活」中增添木工藝術創作巧思,木工成為藝術、成為生活美學內容,豐富大眾對木工的認識和欣賞;而,當跳脫個人的需求,投入教育傳承時,木工藝成為「生命」永續薪傳的一環。陳殿禮倡議並戮力推動,木藝隨著個體的存在美學內涵的體悟和轉化,可以不斷地被探索、被發現、被創造,被昇華成為生活美學,也要同步埋下文化美學永續基因、資產和價值。
除了三生木藝探索外,陳殿禮教授也運用設計思維提出人力組織管理觀點,將人才劃分為「I、T、MT」三種不同類型。「I型人」是擁有專業技術的職人,是組織中最需要,具紮實基礎的人力;「T型人」具備木藝基礎能力外,並擁有不同領域的背景,是現今組織中不可或缺的跨領域人才;「MT型人」是許多的T型人,協力合作、互補共生共好,是組織中最需要的領導風格和趨勢。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大時代,陳殿禮教授鼓勵年輕世代培養自己成為一位懂得和不同人分享、交流,擇善固執,懂得尊重、欣賞、感恩與共好,並維持文化獨特性、強化自身競爭力,將自己成為一個品牌永續經營。
美,是透過了解自己,打造自己的獨特性。歡迎09月11日(週日)14:30—15:00收聽「與美感教育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