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從來都不是一條輕鬆的路。特別對於家庭背景本身就從事農業工作的人而言,當個農夫,似乎是一種想要逃避的命運。市場壓力、資金困境、天候挑戰,每一關都是考驗。但當命運來到奇妙的交叉口,劉耀聰選擇不退縮,用專業、創意和韌性,把挑戰化為新的可能。
劉耀聰,苗栗獅潭人,十二年前選擇返鄉,承接家業。他沒有把務農當作退路,而是把十四年電機職涯的專業帶回來,讓傳統產業與科技結合。從自動控制設備,到紅棗去核機的專利研發,都讓農業更有效率、更有彈性。當面對市場挑戰時,他也懂得轉換思維,把紅棗的「NG果」化為紅棗乾、紅棗酒、紅棗粉與咖啡,讓問題轉化為新的契機。
這樣的韌性與創意,使劉耀聰經營的「藏山椿工坊」不僅在地扎根,更走向多元發展。他甚至榮獲農業部百大青農的肯定,也透過仙草花節與地方夥伴合作,把獅潭從小鎮推向大舞台,至今累計上萬人共襄盛舉。更進一步的,劉耀聰與致力青年工作的伙伴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工作促進會」,希望串連更多心懷土地的年輕人,一起為地方創生帶來新力量。
今天,就讓我們和主持人彭仁鴻,一起聽劉耀聰分享,他如何在返鄉的過程中,把務農做出新方向,也讓更多青年看見地方創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