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中田祈同學的VUVU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但她依然記得VUVU揹著她背上的溫度、在夜空下散步,在劉癸蓉老師美術課的島嶼記憶課程,她創作「VUVU」這首歌,傳達對她的思念、連結埋在心裡深處愛的記憶。看著平時愛耍寶搞笑的田祈忽然安靜下來,劉老師很心疼她,能做的就是陪伴和準備獨處的創作空間給她。當田祈和媽媽何鳳美在音樂會自彈自唱「在你離開了以後,我學會如何想念…..」的心情,劉老師很感動也很為她們高興完成這麼動人的作品。
另外一個尚未展出的作品是學生爺爺的故事,爺爺出生在貧窮的鄉村,他的二哥為了家人溫飽養活弟妹,賣掉自己去從軍,四個月後傳回戰死沙場消息,爺爺步行兩個多月找到二哥的墳墓,挖出大體只剩白骨,放在麻布袋裡扛回家鄉,好讓二哥能落葉歸根。學生說如果不是這門課,她不會知道爺爺年輕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由旅法導演陳慧齡發起,高雄市教育局挹注支持,後來國教署也投入發展,教育部也大力支持。目前全台已有超過13個縣市、58間學校,一萬名以上的學生參與過這個課程,以各種藝術媒材的形式,記錄屬於阿公阿嬤的故事。
「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長出了繪本、紀錄片、主題曲,還有了特展與音樂會,更珍貴的是讓學生透由訪問、創作,認識阿公、阿嬤的生命故事,也為台灣留下歷史記憶。每每聽老師們分享學生柔軟的心情,總是感動不已。如果學生都能上過「島嶼的集體記憶」,我深信他們對家人的愛、對土地的情感、對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