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在2018年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尊重各語言的多元性、平等發展及傳承延續,目前在教育現場也在大力推動。在校園之外,對於不同國家遠嫁而來的女性,母語是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有培力的作用。本集節目邀請了庇護所的生活輔導員—淑華姐,分享她在庇護所中鼓勵婦女教育孩子母語的經驗。
淑華姐自身是客家人,從小生活在客家庄,當時的校園在推行「國語運動」,說客家話會被處罰,但因為家人和鄰里還是使用著客語,所以淑華姐還是流利的說客語。外出工作後,淑華姐和說台語的同事進行「語言交換」,但在結婚後還是因為語言受到衝擊,婆婆還是認為她的台語不流利,因此她開始拼命學習台語。
這也是許多女性在面對父系文化時會遭遇的困境—拋棄自己的文化,學習夫家的文化。淑華姐進入庇護所工作,發現有許多受暴婦女也有一樣的狀況,不敢跟自己的孩子講她們的語言,因此開始設計活動,鼓勵庇護所的婦女們多說母語,也和孩子用母語溝通。
母語教育不只要在校園推廣,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如果你也關注家庭教育和母語教育,請不要錯過這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