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112年)起,教育部編列預算,在各級學校發放多元的生理用品,使得不利處境的孩子不會受到月經貧窮的影響,並且鼓勵孩子們挑戰月經的污名和迷思。有很多老師們設計教案,回溯自己與月經的相處經驗,也起了跨世代的月經對話。本集我們也想要響應月經教育,邀請了台北市性別平等辦公室的研究員--小嗨(朱勻安),一起來聊聊和自己的月經相處的故事。
小嗨回憶自己小時候,覺得同儕將月經看成一種禁忌,用各種代稱來稱呼月經和衛生棉,此外,也有很多朋友覺得月經是一種麻煩,但在接觸性別議題之後,開始將月經看成女性力量的來源。這樣的改觀不只在自己的意識上,小嗨甚至在主持高雄同志遊行時,訂製了一套有著子宮燙金圖像的表演服飾,畫上象徵月經的紅色眼影,自在的展演月經的力量。
這些和身體相處的故事,或許也能勾起聽眾對月經的不同想法,如果你也想要改變對於月經的刻板印象,請不要錯過這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