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性別平等Easy Go

網路科技中的性別暴力—性別平等教育季刊93期

2021/08/22
邀訪來賓:廖珮如 本期專題主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單元介紹

性別平等教育最佳的教學研究資源—性別平等教育季刊。本集節目內容邀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廖珮如,也是第93專題網路科技中的性別暴力主編。在危險與受害之外,數位性別力還能談甚麼?

 

訪談內容從93期季刊專題的發想與緣起、議題設定開始。校園與教育工作者,要先了解數位性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如何了解數位性文化,先破除對於數位的迷思,網路=危險,迷網=墮落。專題一些個案,有助於了解當前青少年青少女使用網路數位的情境(社群、情感、認同),但這是不是表示,現實生活(線下)的求助資源的不足,而讓學生線上尋求?

一、 創傷與療癒空間:

1、在網路上的空間,可以提供分享創傷經驗的空間,但也可能讓倖存者受到惡意評論,或者自身經驗被解讀,或者無法再使用社交軟體等等,而創傷數位化,如何在兩者間尋求平衡? (例如男性受暴經驗,挑戰多數人對於性別暴力的想像)

二、 2、社福工作者或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建立替代性創傷的概念與職場環境(例如,學校輔導老師也需輔導,也需要療癒?)

3、數位環境的創傷知情要如何建立?

 

三、 性平機制處理校園性別暴力困境:目前性平法有哪些不足之處? 以實體(同儕)關懷陪伴,撫慰數位性別暴力的傷害,而要如何培養學生同儕有能力有意識的陪伴?

 

電台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