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性別平等Easy Go

《兩個爸爸》

2021/07/25
邀訪來賓:陳子良 本書作者、旅居美國30年,致力於建立同志家庭友善環境
單元介紹

『這些年來 我所累積經驗到的微歧視已經讓我越來越敏感,更加容易察覺這種有意或無意的冒犯言行,而感到不適。處於優勢地位的人有時候會不經意地說甚麼或開玩笑,由於他們沒有某種弱勢地位的經歷,無法警覺到這些言行所帶來的影響,就這樣作出了「微歧視」。』《兩個爸爸》

 

《兩個爸爸》由陳子良跟他的先生陳海思鐸共同完成,這本書以陳子良的觀點來敘述他的經驗與感想,以及一家人的故事。訪談從這本書出版寫作緣起與發想開始,如何從先生思鐸的英文版本,重構自己的中文版本。

 

這本書是一家三口的生命經驗歷程,但是經驗裡有好多議題可以談,訪談拉出三個面向:

 

一、 在台灣出國前7080年代的同志認同追尋:性別特質(娘娘腔)、從精神醫學的書籍看到同性戀是疾病、教會、轉換治療,以及當兵退伍之後,決定跟自己出櫃。在這段時期,讓尋找自己的認同力量、踏進這個圈子(出道?)是甚麼?

二、 1990年去美國留學工作:為什麼出國留學是你的逃亡計畫?(逃亡這兩個子很沉重,逃離原生家庭的枷鎖?)。在美國參加一些同志團體,發覺他們也是有種族偏見與歧視,當時你的意識如何培養?遇到思鐸的時候,你如何經營你們的跨國同性伴侶的關係?在美國如何進行你的出櫃計畫….如何讓爸媽可以接受?

 

三、2000年之後

1、代理者:思鐸的妹妹來當代理者,這方式挑戰多數華人倫理的想法,但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方式了。

2、在台灣美國遇到的『微歧視』:當種族+性傾向,以及男人無法小孩的想像,你們如何去處理他人的態度?

3、有小孩之後生活的改變,如何平衡親子關係與伴侶關係

同志家長公開出櫃,對於小孩正面的意義(有些同志家長,對於出櫃有些策略,視對方是否友善而定)。從小孩出生,持續在做同志教育以及社會運動,自然影響他日後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勇於面對不公義的事情、他的性別認同-非二元性別。

4、與台灣的連結:例如2007在彰化師大性諮商課程、工作坊,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等等。

 

四、現在:出了這本書之後,持續想做的事情,參與同志家長團體(亞太裔彩虹家長)……空巢期之後….

 

電台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

 

兩個爸爸_1.jpg

兩個爸爸_1.jpg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