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跟自己說,如果找不到一個社群,你可以幫自己創造一個。』
這本書的完成與社群成立很有關係,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社群創辦人Lilin,在去年九月有穩定的非二元性別認同,在跨性別社群認識了其他非二元的朋友,在去年九月舉辦社群內部聚會,當時有些夥伴有些想法,像強納森,希望運用影像創作,讓台灣非二元社群,注入新的能量。而這本書的緣起,是一位在台灣當交換學生的美國人,Sky,積極投入社群,跟大家分享作這本書的想法。去年11月,社群在女書店辦非二元性別書的發想創作說明會,邀請大家投稿。而在去年跨性別遊行與台灣同遊,非二元性別社群第一次公開曝光,希望大家能夠加入、投稿、參與訪談。終於在今年七月新書發表會,這本書是集體創作,也強化社群的動能。
這本書從什麼是非二元性別概念開始,,例如如何讓多數人從二元的框架跳脫出來,有很多挑戰從生命經驗是很好的方式。本集根據書,訪談內容:
1、家庭/家族:生命經驗訪談,如果從小性別不受到期待,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尋找自我認同?以及出櫃,非二元性別者對親人出櫃的艱難。
2、空間:廁所,很多作者都提到廁所,實際的情況與策略。Sky在書中提到 passing,上廁所也是一種passing嗎? 理想中的廁所設計是甚麼?
3、身體,包含衣服、頭髮、聲音,甚至扮裝,許多作者有好多深刻的描寫,生理性別不依定需要綁定特定的性別特質或表現,但如同廁所,這些身體的意象,如何強化自我認同?
4、性別欄,性別框框:如果填表格遇到性別欄,甚至有些國家護照性別是X,想法是?
面為質疑:例如,你不是非二元嗎,怎麼會….不想成為女性,是不喜歡社會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 或者就擁抱女性特質? 對這些質疑的策略是甚麼?
社群,介紹FB粉專,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與近期活動、未來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