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形的女性》說的是關於女性的性別資料缺席的故事…本集邀請到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她在本書推薦序提到跟先生在日本旅遊租車,日本店員聽到駕駛人是她本人,感到驚訝。其實,有很多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都是跟性別有關,但是就像作者說的,這些事情不見得都有數據資料…以台灣來說,早期也沒有性別統計,大約在2000年左右,一些婦女團體因為聯合國趨勢-性別主流化,要求國家政策與施政都要有性別面向,婦女團體就提出這些政策都要有性別統計,也要有性別影響評估、性別預算、公務員的性別意識。
作者佩雷茲引用非常多的性別統計,這本書主軸:性別資料缺口、男性偏誤男性是人類的標準,三個面向:無薪照護工作、女性身體、男性對女性的性暴力、
這一集試著跟疫情與台灣的現況可以連結來談:
1、剷雪也有性別歧視提出的連鎖路線概念,女人從事無薪照護工作,移動路徑(連鎖路線),短程步行,但是多數城市交通規畫是以男性到市中心工作為主,當疫情發生時在家工作,老人小孩的照顧工作落到……)
2、清潔:家庭清潔工作多半由女性擔任(疫情的清潔工作更為繁重),但是清潔產品對(女)人體的不良影響,作者也提到醫院的女性清潔人員,風險更高。
3、男人單一尺寸:有些國家的女性醫護人員說防護衣設備以男性尺寸為主,或者女性軍人制服設計讓如廁不容易穿脫。
三、女性身體:各種設計(汽車、手機)忽略女性身體構造,以及醫學用藥的性別差異。性暴力: 工運大老強咬女秘書乳頭性侵 怪「妳太漂亮」判3年2月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79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