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朵朵》繪者,也是藝術家的潔晧與思寧,去年在台灣各地巡迴推廣這本繪本。他們發現很多家長覺得需要這要的繪本,以柔性的方式跟小朋友談性侵害,尤其是熟識者性侵,以補足學校教育不足之處。
他們倆人回憶當時出版這本繪本時,跟幸佳慧老師的通信中,幸老師說希望蝴蝶朵朵可以談論黑暗的事情,當我們開始談論黑暗的事情,它就不再黑暗,可以暴露在陽光之下,小孩子可以得到支持,讓加害者如無法容易下手….
《蝴蝶朵朵》發生的實體空間轉移線上的環境(FB、line、IG、直播、線上遊戲),網路性誘導通常會利用關愛快速建立關係、性意涵的短訊、誘導見面、甚至是性勒索。而加害者形象,因為網路匿名特性,是不是更加讓兒童混淆? 例如蝴蝶朵朵是媽媽的男友。但網路可能又更多樣性(陌生人、同學、伴侶…)
節目訪談也將介紹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2017年的兒童在機構(學校、育幼院、教會)的性侵全國調查報告,作為借鏡。數位科技對兒童性誘騙的風險,學校也可能發生兒童網路性誘騙,師長可能利用手機簡訊或line進行。
防治工作
教育:身體自主權、身體隱私、身體界線。
家長:如何跟小孩談建立網路平台使用安全,生活中真實的朋友與線上網友的互動差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