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中幾乎人手一智慧型手機,透過網路線上遊戲/手遊,手機成為學生建立自己的意象與人際交往重要媒介IG、LINE 線上遊戲交網友,互動式電玩認識網友,國中生也會去經營這些平台,嘗試資訊能力很強,展現自我,網路交友已經是學生生活一部分,很多學生使用手機不一定是聊天,可能是玩手遊,也可以跟網友互動。
回歸到教學現場,教科書雖有網路交友主題,多半著重在網路陷阱,注意防範。這些宣導內容無可厚非,但應可交導學生甚麼是網路禮節,know how的問題,教師可以跟學生討論,讓學生也知道網路陷阱,網路樣態很多樣,也提醒學生警覺性。但學生也可能有網路交友需求,對象可能是陌生人、網友、同學、熟識、交男女朋友(親密關係),學校可能跨校或鄰近學校。
某些網交可能有情感需求,對方想要談戀愛,親密關係,只是想談戀愛,因為網路比較容易開啟交談,有機會表達好感,談戀愛不是只有心理,也有性的好奇與探索,對於另一個性別的身體的好奇。學生一開始可能只是想透網路要一段感情,但沒想到後面衍伸的風波(例如私密照外流)而被曝光,學校就要介入調查。
當發生事件,家長通常非常生氣,可能對小孩不理性行為,家長的責難,情緒也是必須處理。但禁止使用網路手機不是最好的方式,網路使用不只有負面,也有很多正面功能。如果遇到網路性議題,家長是不是可以跟學生談這個議題? 學校通常會辦親師講座,這議題很值得跟家長談,家長要跟學校合作…..
本集來賓吳政庭(台北市國中教師,推動性平教育之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