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性別平等Easy Go

《都是李雅莉:「約會暴力」──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

2020/07/05
邀訪來賓:丁慧瑋 寶瓶文化資深編輯
單元介紹

《都是李雅莉:「約會暴力」──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讀者回響:我想起之前看到有人留言說「有男人保護你,就應該知足、感恩」,我回對方:「我想要一個就算沒人保護我,我也很安全的社會。」p136,應該是李雅莉發自內心的聲音—沒有恐懼的環境

 

這本書的副標題,似乎直指書的核心概念—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本集邀請寶瓶文化資深編輯丁慧瑋來談談關於南韓約會暴力的書。

 

出版的發想與緣起:這本書以漫畫形式來談自己約會暴力的經驗,與只以文字陳述經驗的差異?

 

雖然是翻譯書,但可以透過南韓對照台灣的現況:

1、從序言開始與第一章,加害者的黑影被外表的光芒住了,只有身為情人李雅莉才看得到→受害者的關係裡的自覺,但也經常責怪自己

2、自由的性:這裡有提到媒體呈現男人沒經過女方同意就強吻→身體自主權,但往往成為許多人模仿。

3、暴力循環,加害者反覆求情→使受害者離不開關係。但是當暴力持續增強,傷害自尊,可能導致分手,分手之後的跟蹤騷擾…

4、對加害者的迷思:看起來很正常、帥哥也可能施暴。作者在p262也提到,圖中加害者為什麼都是赤腳? 以及P227作者也提到某些男性覺得被當成潛在罪犯不舒服,但我認為應該要忍受→同理心

5、旁人的態度,書末的第一個李雅莉說,傷害最大是身邊人反應….譴責受害者論述等等

6、法律資源是否足夠接住受害者?台灣在2015年修正《家庭暴力防治法》部分條文,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此類型對象是指以情感或性行為為基礎,發展親密社會互動關係之一般男女朋友或同性伴侶,雖然並非家庭成員關係,但亦可聲請保護令。

 

自我檢查表與讀者的回響。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

李雅莉.jpg

李雅莉.jpg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