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火車站買便當,要選擇雞腿飯還是排骨飯,成為李屏瑤《台北家族,違章女生》寫作緣起。
食物是有位階的。
從童年到現在各種生活經驗、規訓與差異。只要有雞腿的便當,就是表弟的。從日常生活的對照,發覺有些人是有特權的,理所當然會有。即便是感覺因為性別不太一樣,但是沒有資源反抗。
不一樣當作本書的開場,單親家庭的污名、女生跳沙發會被罰、食物的位階(男生便當有雞腿…)、國小躲避球課(據說是多數女生的惡夢)、被性騷擾(反制)、身體規訓(短髮、束胸),後記則表明多數女生的經驗,就是強調你跟男生不一樣,要有女生的樣子。但是在青春期階段,總會追尋自我的認同,爸媽的婚姻,影響自己性別看法。
跟媽媽出櫃不會一次完成。「正常」應該是爸媽他們那一代人的想法,他人取向,沒有人這樣做,不同就是不好…. 但感覺上媽媽即便無法說出同性戀,也是一點點去接受,需要不同情境去對話。
書名《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違章的意思是…. 當下發生的單一事件,也許年過30之後,卻都可以連起來,這些連結往往都是性別的框架,為什麼會繼續發生,現在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