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性別平等Easy Go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2019/05/05
邀訪來賓:李詣琦 本書作者 / 偉伶 作者伴侶 / 軒軒 作者大女兒
單元介紹

『對於女兒們來說,一起生活、會主動照顧她們的生活所需,早上帶她們上學,放學陪她們回家和洗餐盒,假日帶她們去走走,晚上和她們一起睡覺……以及耐心傾聽她們分享生活,理解他們的想要表述的情感……讓她們能夠打破「有血緣關係,就是家人」的想法,並保有敞開與重新定義家人的彈性。』

 

所有家庭都有非常瑣碎的事情,琦琦在寫這本《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時,整理一些家庭生活故事脈絡,從小孩學到,跟小孩提問,問小孩的想法。在與小孩聊完之後,整理成文字。琦琦覺得,記錄孩子說的事情與生活很重要。書中許多對話,雖然關於家庭教養,但對話會提供情境主題與想法,尤其是小孩的想法。

 

而這本書作者是琦琦,但書寫過程參與者也包含了偉伶與兩個女兒,紀錄彩虹家庭的日常互動,以及情感教育與性教育。

 

訪綱

一、《媽媽,琦琦,和他們的女兒》,書寫緣起與發想。全書有六個章節,如何將龐雜的生命經驗,彙整成這本書。

二、在有小孩之前:書的第一章寫了琦琦的故事,當然也有偉伶的故事,我在讀的時候在想,先向讀者交代各自的故事的想法是甚麼?原生家庭對於未來的婚姻與小孩教養的影響。

三、有很多篇章描寫生活細節互動與對話,例如如何讓兩個小女兒接受兩個媽媽,以及如何向家庭外的人說明(像是大女兒對菜攤阿伯的出櫃告白,有時候是不是不用特別說我們是甚麼家庭,讓旁人自己去看去體會?)

四、承三,爸爸的角色,在書裡特別花了一些篇幅,這個角色原先的想像,以及後來的轉變。不知道琦琦現在對於爸爸的角色的看法是?

五、第五章很重要,在家庭討論情感教育與性教育。也呼應到現在性平教育的內涵,跟小孩子平等來溝通討論,這是不是也是自學優點之一?不同家庭對於這些議題的態度。很多家長應該有相同困擾。

六、權益議題,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庭面對社會的衝擊,讓更多大眾看見同志家庭樣貌。

54142981_2035946779776651_5035744451847258112_n.jpg

54142981_2035946779776651_5035744451847258112_n.jpg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