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擔任過高中輔導組長的謝佩珊老師,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當學生有情感問題時,通常會傳手機訊息給她….而謝老師也開放她的通訊軟體帳號給學生,學生說她是7-11老師,幾乎24小時Stand-by。
謝老師說,班級經營就可以談情感教育,學生有時候也會主動找她談,通常高中生想談的有親密關係營造維持、分手與溝通。學生節由非正式課程,再加上網路方便,原因是學生不想在學校曝光,不希望讓同學知道,希望保有隱私。
如果知道學生已經有交往對象,不管同性或異性,謝老師會直接讓學生把問題說出來,像是情感溝通與衝突,父母知道但反對,或不適合想分手。也有學生問關於性方面的,對方有要求,要如何回應?該不該拒絕?不同情感階段都有不同問題? 讓學生知道老師是可以聊的朋友,謝老師說她的年齡跟學生的父母差不多,常以朋友方式互動,比較可以談到深層的問題。開放自己的聯絡方式,很多學生會在半夜時,情緒脆弱需要人的陪伴,希望當學生在情緒危急的時候,可以立即接住學生。
情感教育也會觸及到性議題。謝老師會跟學生談法律問題,16歲有性自主權,18歲在刑法是成年,16-18歲家長還是有監護權,跟學生談情感問題,也會把法律規定讓學生知道。
如果是滿18歲高三學生問可不可以發生性行為? 謝老師說會問他,為什麼會想問這個問題?如果情感不是平等關係,如果是被迫的,或者是用性來換愛,只想把對方留住,那不是互惠平等,不是被尊重的,回到學生身上,如何看待這樣的關係? 考量是甚麼?擔心是甚麼? 如果學生再問後續的問題,像是避孕的方式,非預期懷孕,還是會讓學生知道,但這不代表學生會去嘗試。
高中生其實對性充滿好奇。有家長反應小孩跟他們談,不知如回應,反而求助老師,希望老師談性教育。對於性,有些家長很難啟齒,也反映家長對性的羞愧,但謝老師說她是性教育種子講師,可以專業立場跟學生談性教育。老師其實可以當家長與學生橋梁,家長如果偏差覺得不要教性教育學生就不會嘗試,但是不教就認為學生不會接觸,學生有性的問題也不會跟家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