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歌仔戲,是否還停留在忠孝節義的戲碼? 一心戲劇團執行長孫富叡說,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醞釀斷袖這齣戲,一心戲劇團以雙小生著稱,多數戲碼多半為雙小生量身訂做,可以是兄弟、情敵或者敵人,但是可以讓她們談戀愛嗎?(有趣的是,歌仔戲主要演員以生理女性為主,而斷袖正是要演出兩個生理男性的愛情) 而在中國歷史故事,尤其是漢朝皇帝有男寵的風氣,但孫富叡執行長看到漢哀帝劉對董賢的情感,不是只是男寵,而是深層的情愛,視為終身伴侶,貼心細膩的斷袖舉動,打動許多觀眾的心。
另外,過去傳統戲曲即便有同性情節,多半也以比較隱晦的方式點到為止,而執行長覺得,傳統戲曲不僅演員流失,觀眾也正在流失。一心戲劇團為了找回年輕的觀眾,戲碼雖然傳統,但是以現代劇的表現手法,再結合社會議題,讓更多年輕觀眾進到劇院去看戲。所以,2010年醞釀,2013年首演,2018年三度演出,不限制觀眾年齡(也有媽媽帶小朋友看戲),也證實台灣的觀眾對於同志議題的接受度也相對提高。可貴的是,在〈斷袖之癖〉成為同志的行為想像的成語,以歌仔戲的形式,讓現代觀眾重新認識這句成語與同志議題。
一、斷袖的製作與演出的緣起與發想,為何想把這個歷史典故以歌仔戲的方式呈現? 因為過去看歌仔戲多半是以異性愛情為主,或是反串,而斷袖是直接把同情愛的故事,直接搬上舞台演出。
二、執行長編劇歷程,如何把劉欣與董賢的故事(宮廷權力與同性愛情),以現代敘事手法編劇?
三、演員部分,演員對於演出的想法是?? 歌仔戲微妙之處,就是演員是生理女性演出男性角色,而斷袖則是兩位女性演員來演男性的同性情愛。演員角色的設定如何反映同志面對自我認同的處境。
四、觀眾反應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