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談戰爭的課,可以不抽象、還能讓學生主動想了解?
國訓中心的日語、歷史、國文與公民4位老師各自設計跨科教案,
用生活且具體方式,帶學生走進那段我們以為「很遙遠」的過往。
雖二戰終戰已有80年,但「戰爭遺緒在我們的日常」
從流行歌曲、漫畫、電影,到教科書,再到台灣每個城市都看得到戰爭痕跡。
透過語言課(日語),老師讓學生發現:日語裡那些句子,有著日治時期的背景;
歷史課拉開世界場景,國手們站在國際競賽,「中華台北」或「臺灣隊」應當如何自處?
臺灣人的多重情感歸屬如何形成?
國文課則用文學,讓學生感受到「人」在戰爭裡的痛與怕以及選擇。
無論日語、歷史、國文與公民研發之教案
是讓國手們”理解戰爭如何影響我們今天?”
記憶下的台灣,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背著的現代性包袱
思索今日我們應當如何面對自身認同議題
自主思考,除了戰?仍有其他選擇
究竟教案如何讓學生既主動提問、思索?
11/25(二)下午4:05~5:00 tea time時光,將邀請國訓中心/海青工商日語老師楊瑩瑩、歷史老師王薪婷、國文老師謝易珈以及海青工商國訓中心高中專班執行秘書林世芝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