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這樣,你如果蓋得還可以,時間會給出答案。」這是關懷教育,關懷人、自然、動植物,關懷地方與環境的邱文傑建築師深刻感言。教育亦然,時光流轉中,印證一切。
2022年,新竹東門廣場復興計畫榮獲享有盛譽的AIA國際設計獎三個類別:城市設計榮譽獎、永續未來獎、包容性設計卓越獎。而該件作品可以回溯至2000年榮獲臺灣建築獎的「新竹之心」。當年擔負重任的作品,即便獲獎受肯定,邱文傑建築師仍持續關注觀察,思索如何改善,追求更貼近理想與實用價值,二十多年後終於達成心願。教育樹人,邱建築師也持續以建築探尋場所精神,思索建築的社會使命。
具有哈佛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專業背景,及日、美、臺豐富工作經驗的邱建築師以地景式的建築,積極和環境對話,讓公共空間使用性更強大,並活化出新時代新意義。本集訪談中,他分享榮獲2023臺灣建築獎首獎的「壽山動物園」, 2020年和「新竹市立動物園」同時獲獎的臺北市芝山岩「山屋」,以及「基隆塔 X 山海城計畫」、「高雄中正運動場」、「六龜育幼院」等設計。好的建築設計能帶動環境,牽引發展,也創造學習環境的無限可能。
高雄運動中心,實踐ESG;新動物園概念的壽山動物園以「動物的自由之地」、「親子的同樂天堂」及「無障礙空中漫步長廊」形塑漂亮的建築,還更進一步思考公共活動,使人與動物的關係更接近。「山屋·芝山」則是邱文傑建築師積累了14年所萃取而生對台灣巷弄文化的回望,透過空間虛實整合,以間接共生為主體理念所打造而出的建築鉅作。
娓娓道來每項公共建築的設計,彷彿詮釋著邱文傑建築師的建築哲學及美學觀點。他挑戰多元異質——老舊新生、環保多工、歷史涵構與文明進程、現代性跟在地性、主體功能與多元生活機能、修復維護與天災預防……,在互動混合,平衡與創新中,達到共生共融,發展活潑新生命力。他不受限世俗原有的定義,以理論為學習的跳板,讓公共建築聯繫生活的一切,尊重相關聯的元素,將關係詮釋得更好,加分顯現隱性冠軍;探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中,如同享受迷人的舞蹈。
工作極忙,但是邱文傑建築師期盼保有「靜」心思考與「慢」活的從容,最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一起旅行享受世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