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時和媽媽前往美國賓州生活三年。在陌生的環境下,接觸新事物成了日常,讓自己不怯於嘗試:露營、芭蕾、攀岩、游泳,都是在這段期間首次接觸。最初因語言不通,而參加校內的ESL課程,因此奠定了良好的英語發音基礎,也得以體驗許多ESL專屬的校外課程,算是因禍得福。
此時,家人開始引導觀看許多動畫片,並對畫畫開始產生興趣。假日,經常去當地小戲院看電影。雖然聽不懂對白,卻留下鮮明印象。
之後,家人給了第一臺相機,便開始用鏡頭記錄自己喜歡的事物。混沌的青春期十歲回台,不適應原本熟悉的一切。
面對再次的文化衝擊及氣候差異,患上皮膚炎。錯過台灣的小學三年,融入群體變得困難,既徬徨又錯愕,開始表現叛逆。
但在這樣的時期,父母仍耐心的栽培教育、慢慢陪伴度過身體不適的日子。到了國中,結交了能夠相互切磋與扶持的好友。
[詠甯的自白]
重拾信心。高一下學期首次在舞台上演出。
Rewind
三年前在挪威生活了十個月。這段期間給了自己好好思考與休息機會,變得更獨立成熟,同時也改變原有的封閉價值觀。
Play
遊學結束後,繼續完成高中學業。受到住宿家庭姊姊的影響,認為打工是提早體驗賺錢辛酸的機會。因此,開始找了家教兼職的工作,指導一年級小朋友學習英文。呼吸挪威負二十度C的空氣後,腦子清醒許多。對於自己更加確信,更有把握。
發掘新的自我
去年夏天,參加新北市英語輔學營和政大廣電營。在這兩個營隊中,發現自己非常享受溝通合作,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中得出新點子很有趣。在過程中也認 知到自己具備領導人的特質。
在混亂之中找尋平衡點
進入秋天,開始面對人生中的重大考試—學測。為了留校夜讀,搬到新店高中對面,開始自己的生活。期間,面臨種種未曾碰過的問題與挑戰,懂得一切擁有的,並非理所當然,自此了解惜福知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