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邀請「看見家鄉」發起人成功大學資工系蘇文鈺教授、與美麗媒體大咖蘭萱跟我們一起聊聊「看見家鄉」的源起、以及兩位如何因「看見家鄉」相遇與守護這些偏鄉師生們。
2/24 上午10:05-11:00一起聆聽看見家鄉的動人故事與系列之一:因「看見家鄉」而串起的善念!
#2018看見家鄉媒體大咖配對
#蘭萱與法治國小
#顏瑜玫與西林國小
#蘇佩蓉與文德國小
#丁文靜與拯民國小
#游本嘉與僑光國小
#詹怡宜與鯉魚國小
#2019對對碰
#蘭萱與樹林國小
#顏瑜玫與溪尾國小
#丁文靜與白沙國小
#游本嘉與延和國中
#詹怡宜與蒔裡國小
#蘇老師的大願啟動了看見家鄉
#老實說秘書長與課務夥伴都超怕蘇老師的許願
#看見家鄉的緣起其實是嘉義東石過溝
好歌大推
多年前,主要在學校搞研究做學問的蘇文鈺教授,學術界浮浮沉沉與不確定性,讓他對自己、研究成果與教學前景開始有些疑惑⋯
提起自己跟實驗室研究生聊天,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跟他說:「老師,我覺得最該去的地方是偏鄉,教會這些偏鄉孩子學會寫程式,就會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未來」。
在那個大家還搞不太清楚程式教育與AI這類領域時,蘇老師跟著徒弟們開始四處找地方,請人讓他教孩子們寫程式、但卻四處碰壁⋯
好不容易,2014年在嘉義東石挺偏遠教會—過溝教會、同意接受他的偏鄉程式教育夢;而這個夢一啟動,就走了六年、至今仍未停止。
蘇老師與蘭萱回憶看見家鄉開始⋯
2017年一個雨天午後,蘇老師按照往常地前進教會準備上程式課程,這條走了多年的街景、在雨中竟顯得美麗到不真實⋯
到教室開始上課的蘇老師,跟孩子分享他看到的美景。孩子們說:「老師,你會覺得好看、是因為你沒有住在這兒」。於是,蘇老師燃起了想帶孩子從高空看見自己家鄉—過溝、嘉義、甚至東石的夢想!
這個夢想雖然起了頭,但還在思考醞釀時、「看見台灣」齊柏林導演就在「看見台灣2」開鏡不久後墜機了。
齊導演「看見台灣」精神一直是蘇老師所敬重與嚮往,齊導驟然離去讓蘇老師大受震撼,也一直思考要如何延續齊柏林精神與帶孩子用空拍視角「看見家鄉」的夢。
行動派的蘇文鈺決定先從自己身邊的好友下手,有空拍機的好友都成了他重要的空拍機機(債)主。
此時蘇文鈺老師的第二本書「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出版了,除了上節目打書、教過溝孩子寫程式外的時間,老師也在2017年年中啟動第一屆看見家鄉計畫。
學校數量雖不多,計畫培訓時間也不是太長,但蘇老師的家鄉夢、伴隨著每個人對齊導演的不捨,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夥伴覺得這是個值得努力下去的大夢。
美麗的資深媒體人蘭萱在一次採訪後與蘇老師結為社群好友,自稱為宅男的蘇文鈺老師也發現有機會需要號召更多朋友一起加入「看見家鄉」計畫,一次北上蘇老師鼓起勇氣留言給蘭萱,希望能碰個面、並邀請蘭萱號召更多媒體朋友加入「看見家鄉」行列。
向來頗有俠女風格的蘭萱,一口允諾,在極短的時間內號召了六位媒體好友,除了蘭萱自己以外,再加上詹怡宜、游本嘉、丁文靜、顏瑜玫、蘇佩容等。
這六位媒體朋友的加入與各基地結緣,就形成了2018年「看見家鄉」一道美麗的媒體大咖風景!2019年這幾位媒體好夥伴也延續善緣、繼續守護各地偏遠的家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