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推薦上上農漁品有限公司張豪傑負責人,在臺東縣東河鄉泰源幽谷,一位返鄉青農正透過一顆小小的翼豆,翻轉部落的未來。「SALAMA有機智慧農場」由泰源部落青年張豪傑創立,結合在地文化與有機農業技術,投入翼豆的栽培與加工研發,更致力於推動部落產業創新與文化傳承。農場名稱「SALAMA」,源自阿美族語,意為「玩耍、遊戲」,象徵他對農業的期待不只是耕作,更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文化實踐與生活方式。在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的專業技術輔導下,這座占地0.5公頃的農場,逐步成為部落技術傳承、產業創生與文化永續的重要基地。
張豪傑表示,儘管部落仍面臨人力流失等挑戰,但感謝臺東農改場將資源帶進部落,持續點燃族人對土地與未來的希望。談及農場的下一步,張豪傑坦言:「我們仍在努力的路上。接下來,我會更專注在翼豆加工產品的研發,讓這項作物擁有更高的附加價值,也能為部落創造更多機會。」憑藉自家食堂通路與他對部落的深厚情感,不但積極整合公私資源,全力投入翼豆加工品研發,擴大市場需求,同時優化農場設施,如設置隧道式棚架等,確保翼豆品質與產量穩定。對他而言,「SALAMA有機智慧農場」不僅是耕種作物的土地,更是部落青年學習技術、承接文化的教室,讓創新的智慧與珍貴的傳統技藝在此交會,永續部落農業發展,讓部落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