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五十肩?是不是只有50歲才會得?
正式名稱:肩關節周圍炎,好發年齡:40~60歲,中年族群常見,常見症狀:肩膀疼痛、手舉不起來,睡覺時痛醒,影響梳頭、穿衣等日常動作。
五十肩的三個階段:發炎期(疼痛期),肩膀持續痛,夜間加劇,僵硬期(活動受限),痛變少,但肩關節活動角度變小。解凍期(慢慢恢復),疼痛緩解,活動度逐漸恢復。
中醫觀點;中醫稱為「肩痹」、「肩凝」、「肩臂痛」,屬「痹證」的一種,因風、寒、濕、虛、瘀導致氣血不通。
常見病因:外感風寒濕 → 阻塞經絡,氣血虛弱 → 經絡失養,肝腎虧虛 → 筋骨無力、易僵硬,血瘀阻絡 → 肩膀硬結、疼痛固定。
中醫治療方式:針灸,穴位:肩髃、肩井、阿是穴、肩貞、天宗等。拔罐、刮痧,疏通經絡、祛寒濕,艾灸,溫陽、散寒、夜間痛適合使用。中藥內服:根據體質處方,如補氣、活血、祛寒。藥貼熱敷,外敷藥材、改善循環、止痛。
居家保養法:保暖肩部,避免吹冷氣、淋雨。爬牆操,手沿牆慢慢往上爬、訓練活動度。肩膀畫圈,肩關節順逆時針各10圈,按壓穴位,肩髃、肩井、阿是穴 每穴1分鐘。熱敷,早晚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結語與叮嚀:五十肩不是「忍一忍就會好」,及早治療、配合運動保健效果最好,鼓勵大家有症狀就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