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做伙來開講

清明掃墓「掛紙」及「培墓」有何不同?

2025/04/04
單元介紹

­

清明掃墓「掛紙」及「培墓」有何不同?

培墓有修墓、祭拜之意,民俗對於墳墓的清掃常有諸多禁忌,平常需先擇日否則不可隨意整理,只有清明節前後不受限制。

客語掃墓的發音是「掛紙」,每座墓皆要準備一套牲禮;嫁入先生閩南家庭,發現彼此掃墓習俗大不同,先生家掃墓分成「掛紙」及「培墓」兩種。

「掛紙」簡備餅乾水果,「掛紙」只需準備蠟燭、紙錢、香、餅乾、水果即可,「掛紙」又稱「壓紙」、「壓墓紙」,意思是替祖先打掃整理一下墓地,先把長在墳墓上的野草清除,再將一疊墓紙壓在墓頭,其他墓紙分成兩三張一份,用小的土塊、石塊、磚塊散布地壓在墓的四處,再拿餅乾、水果祭拜後燒紙錢,便大功告成。掃墓燒香及紙錢易釀火災,「培墓」較盛大備牲禮,「培墓」比較盛大,跟客家人一樣要準備牲禮,另有碗裝粿等。什麼時候「掛紙」?什麼時候「培墓」呢?按照傳統的說法,娶媳、添丁就要盛重地「培墓」,告知祖先家中添了新成員;其他時候,只要簡單「掛紙」。當然,「培墓」時也要清除雜草、將墓紙壓在墓頭,打理一下祖先的「房子」。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