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做伙來開講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

2025/02/19
邀訪來賓:林威志  威儀生命禮儀公司董事長
單元介紹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全書共分六套:每六計成一套,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明末清初,有人將一些歷史上的軍事典故,實名湊足三十六個,名為「三十六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途滅虢、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走為上策。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句成語很常見,本作「三十六策,走為上計」,凡事態發展到難以挽回的地步,思前想後別無良策,此時什麼都得放下,唯有一走了事。「三十六計」古稱「三十六策」,歷史上真有「三十六策」嗎?又為什麼出「三十六策」而不是十八策、六十四策⋯⋯呢?原來它和中國哲學《易》之思想有關呢。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