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方社會的氛圍下,許多父母都曾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話語,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情境,其實都是一刀一刀割在心頭、血淋淋的傷害……大部分的父母,對說出這些話並不以為意,甚至覺得自己「明明就是為了孩子好」。但真的是如此嗎?想支配孩子的父母,無論什麼都要干涉,甚至會發出瑣碎的指示,事事非得按照自己的意思控制孩子不可。
對這樣的父母而言,總是聽自己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相反地,不聽話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對這樣的「壞孩子」,會以「如果你不聽話的話……」來威脅之。這裡的「……」,可以是「不給你零食」、「不買東西給你」、「不帶你出去玩」等等。許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私人領域,以自己的想法強行干涉孩子,對孩子來說當然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父母卻覺得「自己不過是一番好意罷了」──換句話說,他們對此絲毫沒有罪惡感。
今天高雄張老師中心資深督導鄭淑嬪老師教父母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讓父母回到自己身上去覺察情緒勒索背後的真正原因,這不僅在親子關係,也適合在各種不同關係中從跟對方應對中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才能修正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