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霓同學在高二的美術課製作「家族報」,故事非常動人,隔年劉癸蓉老師邀請她將之轉化為「家族記憶盒」,正值高三升學壓力繁重之際,花了近三個月將書局中販售的文具等,做出縮小版模型,她回應劉老師的是:「如果我現在不做,阿公阿嬤的駿成書局記憶就到我這一代為止。」欣霓「家族記憶盒」目前正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故事島──台灣囡仔ㄟ記憶柑仔店》特展展出。
劉癸蓉老師不只在高雄女中開設「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更至全國偏鄉學校進行藝術陪伴,累積許多淚光閃閃的藝術創作與真摯分享,學生從與祖父母的生活日常與訪談其生命故事,畫下家族容顏,並在發表會上敘說祖孫的故事,也說出了心內話:「我要謝謝我的阿嬤幫我們洗衣服煮飯,她喜歡看新聞、也喜歡種菜、也喜歡錢。」、「您帶我去看過畫展,您帶我去看過櫻花,那是一顆很大很高的樹,從那天起我最喜歡的花變成了櫻花。」、「阿公從小養我到大,我以後一定要把阿公養到老」、「因為阿公是原住民,所以我畫了刀,讓阿公可以在天堂打獵」…….。
在8月26日教育大不同節目中,策展人高雄女中退休教師劉癸蓉老師,分享她與學生們共同走過的「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歷程,也讓我們一窺這場以藝術存檔記憶的深刻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