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阿祖的鹹菜蚵仔湯是什麼味道,但我知道爺爺思念媽媽的心。原來爺爺也有媽媽,我從來沒有想過他也是需要被疼愛的人。以後要更愛我爺爺,因為他也是需要被愛的。」--這是雄女學生課後的回饋。在這堂美術課裡,學生訪問家人最難忘的一道菜,根據訪談內容創作,再將作品與家人分享。這只是劉癸蓉老師的教案之一。「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引導學生透過訪談長輩記錄家族故事,以多元創作方式分享生命裡最珍惜的情感。課程讓孩子有機會深刻認識自己的親人、了解生養我們的土地、知道臺灣的歷史就在每個人的生命故事裡。如果每個學生都能上到這門課,這些生命的養分將會滋養著他繼續前行的柔暖、勇氣與智慧。
劉癸蓉老師從高雄出發,延伸至全國偏鄉學校藝術陪伴,累積里程57512公里,橫跨山、海、城,串起的不只是作品,更是對故鄉、家人與文化的深刻理解。7月1日即將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推出《故事島──台灣囡仔ㄟ記憶柑仔店》特展。展覽包含八大展區:「家族容顏--城居篇」、「家傳的味道」、「家族容顏--海隅篇」、「家族容顏--山林篇」、「家族映像」、「老鹽埕的記憶之味」、「肖像牆」、「祖孫搭嘴鼓」。12個縣市23所三級學校的學生作品,展出內容從繪畫、拼貼、手作記憶盒,到微型裝置藝術與AI多媒體互動,呈現學生對家族、地方與記憶的詮釋,構築成一座充滿豐富內涵的記憶故事島。
在6月30日教育大不同節目中,策展人高雄女中退休教師劉癸蓉老師,分享她與學生們共同走過的「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歷程,也讓我們一窺這場以藝術存檔記憶的深刻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