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營養午餐,從菜單設計、食材驗收、清洗、烹調到分裝給每位學生,讓全校師生都能準時用餐,這項看似每天重複工作的背後,有多少不可馬虎的環節需要一一把關嗎?午餐裡面有帶刺魚、茄子、胡蘿蔔、苦瓜對你來說是驚喜還是災難?你知道雞白湯拉麵、義式手工雞肉丸、春節應景的素食福袋,不用上餐館,在學校午餐就能品嚐得到嗎?
本集文教專題要帶您認識隱藏在校園營養午餐背後,很少被人看見,也很少人討論到的「營養師」,如果你在乎營養午餐菜色是否多元、健康又美味,那麼你也更應該了解,營樣師在校園裡面,如何滿足眾多小孩子的味蕾,又如何透過「吃」這件事情,帶給孩子味覺的教育和記憶。
除了帶聽眾感受校園午餐廚房的產程節奏、營養師也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如何集結專業和想像力,號召整個廚房都動起來,成功讓孩子克服對特定食材的恐懼,讓他們吃了還想再吃。同時也從民間視角,由長期耕耘校園午餐議題的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來解析目前校園營養午餐制度存在著什麼樣的困境。
營養午餐關乎著整個下一代的飲食、營養和健康,有一群人正為了孩子的校園時光打造五星的味覺記憶,就是要讓美好、永續的飲食觀念,從學校發芽,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