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邀請專家探討臺灣在國際趨勢下的防災教育推動現況與未來展望。聯合國UNESCO提出「全方位校園安全」(Comprehensive School Safety)架構,從硬體、制度到教育面三向度建構校園安全。美、英、紐澳、日本等國則分別強調從生活化學習、在地判斷、社區連結到長期的災害管理能力,各具特色,均將防災教育視為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之一。
在與國際接軌方面,臺灣以「韌性建構,防災校園」為願景,建立幼兒園至大學的分齡學習目標,從「具安全意識」至「能領導社區」,逐步深化判斷能力教育,並結合SDGs與仙台減災綱領精神。
節目也回顧921地震後臺灣的推動成果。教育部與22縣市成立防災教育輔導團,協助學校建置防災計畫、防災地圖與演練制度,近年更透過成果展、增能研習與跨縣市交流,形成各地具有特色的推動模式。韌性防災校園分為基礎建置與進階推廣兩類:前者強調災害管理與演練制度健全;後者則結合科技、鄉土與環境教育,建置防災基地、教材教具,並推動遊學參訪,擴大社區連結。
科技導入亦是臺灣近年的重點,包括運用VR、程式設計、在地情境遊戲、雲端題庫等方式,增加學生學習動機並擴散至家庭與社區,使學校成為推廣防災知識的重要樞紐。
目前教育部防災教育資訊網提供GIS圖資、教學手冊、電子書、數位遊戲與「校園防災花路米」粉絲專頁等多元資源,協助師生掌握災害資訊與教學內容。
在氣候變遷衝擊加劇下,臺灣需持續強化校園韌性、社區合作與科技應用,並配合國防部推動的「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共同提升全民防災意識,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