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教育開講

傳統文化藝術導入藝才教育的在地性與未來性

2025/10/13
邀訪來賓:林美吟 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主持人教授 / 蕭雅黛、蔡育錚 臺南市崇明國中教師
單元介紹

教育部自104學年度起推動「藝師藝有計畫」,前身為「中小學藝術才能班優質發展中程計畫」中的子計畫,旨在鼓勵學校延聘在地文化工作者與傳統藝師,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計畫透過徵件制度,依據活動成效、在地連結、課程發展性與學生參與度等標準進行補助,至114學年度已累積289件合作案。近年來更與文化部合作,提供具認證的藝師資源,擴大學校合作可能性。

 

林美吟教授指出,傳統藝術是臺灣文化的根基,計畫透過實作、體驗與課程設計,將傳統藝術帶回校園,讓學生理解本土文化脈絡,並結合108課綱精神,兼顧「在地性」與「未來性」。例如臺南市崇明國中便結合漆線雕與南管音樂,以實驗劇場形式呈現,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文化的深度與創新可能。

 

崇明國中表示,透過計畫引入專業藝師,有效彌補校內師資限制,讓學生接觸平時難以學習的傳統藝術。不僅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也強化其文化認同感。執行過程中,雖面臨課程銜接與教學語言轉化的挑戰,但學校也逐步探索傳統藝術與數位、社區資源整合的跨域教學模式,期望未來持續推動,讓學生在傳承中創新,開創屬於自己世代的文化風貌。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