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雖永逝,一語貽後賢;天國祚雖斬,複生待他年。這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的領導人——洪仁玕(1822年——1864年)的遺詩。洪仁玕沒有看到天國的最終勝利,而是親眼看到太平天國怎樣走向衰亡的過程,卻是有心無力,無力回天了。
從歷史來看,中國隨後的起義,風起雲湧,就如孫中山自稱為“洪秀全第二”,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對他影響很大。或許可以這樣說,太平天國運動以另一種方式出現,不過,此時已經是資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並最終推翻了清朝,實踐了太平天國的目標了!
我今雖永逝,一語貽後賢;天國祚雖斬,複生待他年。這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的領導人——洪仁玕(1822年——1864年)的遺詩。洪仁玕沒有看到天國的最終勝利,而是親眼看到太平天國怎樣走向衰亡的過程,卻是有心無力,無力回天了。
從歷史來看,中國隨後的起義,風起雲湧,就如孫中山自稱為“洪秀全第二”,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對他影響很大。或許可以這樣說,太平天國運動以另一種方式出現,不過,此時已經是資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並最終推翻了清朝,實踐了太平天國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