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與工業的發達,許多傳承數百年的手工技藝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是台灣的藺草編織,曾是台灣三大出口商品,但是隨著工業化製造技術提升,藺草編織品也逐漸被取代沒落。今天《幸福密碼》節目,邀請到台灣藺草學會經理蕭博駿,與大家分享藺草編織工藝的故事。
蕭博駿投身台灣獨特的藺編工藝產業之人才培力、品牌經營、工藝傳承等永續事務超過12年,協助苗栗苑裡在地藺編工藝產業的再造及復興。蕭博駿表示,藺草對於苗栗苑裡人來說,可是家家戶戶曾經的情感記憶,發展至今甚至已有300多年的文化歷史,在鼎盛時期還佔據台灣外銷出口第三名。但是碰上機械化的大量製造,苗栗的藺草編織產業逐漸式微。
面對傳統技藝的挑戰,蕭博駿以社區營造的角度出發,除了依消費者反饋做改良,也透過參與國際性比賽、展覽等爭取曝光機會,同時更透過產業轉型,為技藝傳承做系統化的整理與教學,縮短製程與開發更新的設計,為藺草編織重新定義、找回價值!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8月1日(週五)上午10:05-11:0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幸福密碼》節目收聽。(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Podcast當天同步上傳,惟播出時間依各平台為準)